理念?逻辑?路径:全面从严治党的三重维度
2016-01-20唐棣宣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鲜明地体现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取向。全面从严治党以重要在全面、关键在从严和核心在治理作为主线,以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规矩立党、作风整党和反腐肃贪作为思路,以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作为抓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极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定力,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注重全面从严治党的联动,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价值取向;内在机理;落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1-0037-04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大数据视域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研究”(2015YBZZ026);西南大学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年度项目“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党风廉政建设研究”(13SWUDJJD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唐棣宣(1978-),男,四川泸州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对按什么样的标准管党治党及如何管党治党的有益探索和规律性认识。深入探究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取向、逻辑结构和落实路径,对推动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管党治党的战略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指向。
首先,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革命政党。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个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然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这就需要从战略高度一以贯之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在谈到如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兴亡的历史周期率时就曾指出,“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色,不变质,就一定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2]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只要始终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不变色,就一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换言之,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价值追求就是为了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其次,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基点。政党的利益就是夺取政权并掌握政权。与其他非无产阶级执政党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是要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会变得异常复杂和艰巨。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习近平在谈到作风建设时就语重心长地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奠定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他在谈到反腐败斗争时又强调,“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3]从这些论述中不难看出,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指向就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最后,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近代中国,国势微弱,民族危机空前严峻。面对这种境况,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伊始就强调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己任,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证。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他还进一步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这要求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4]84也就是说,只有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结构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个有机体,有其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内在机理。从逻辑结构上讲,它由主线、思路和抓手三大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逻辑。
首先,以重要在全面、关键在从严和核心在治理作为主线。所谓重要在全面,就是指从严治党要体现全方位、多领域、宽覆盖和立体化。从主体角度看,不仅各级党委及其书记要抓党建工作,而且相关部门也要抓党建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党建工作的格局;从客体角度看,既包括普通党员又包括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从内容角度看,涉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从时间角度看,强调是一个永恒主题,着眼持久性和常态化。所谓关键在从严,就是说从严治党要严格态度、严格标准、严格尺度和严格力度。严格态度就是强调做事不应付,做人不对付,把“讲认真”贯彻到做人和做事的方方面面;严格标准就是要求严格遵照党章及各类党内法规,用制度约束党员干部的言行;严格尺度就是把党纪和国法作为依据,把执纪和执法结合起来,实现相互贯通;严格力度就是强调“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5]解决党内问题。所谓核心在治理,就是强调从严治党主体的多元性、客体的平等性、依据的规范性和结果的有效性。主体的多元性,就是说参与治理的力量既包括体制内的力量又包括体制外的力量,体制内的力量即从严治党必须依靠党组织自身,体制外的力量即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客体的平等性,就是强调不管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内没有特权党员;依据的规范性,就是讲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要善于运用党内法规把党管好治好;结果的有效性,就是强调从严治党的高效率,任何低效或无效都与从严治党格格不入。
其次,以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规矩立党、作风整党和反腐肃贪作为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规矩立党、作风整党和反腐肃贪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党建思路。思想最容易滑坡和病变,因此思想上的灰尘要经常打扫。然而,思想建党又异常的复杂和艰巨。因此,思想建党要聚焦问题,关键是做好思想教育、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就是让党员干部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党性教育就是让党员干部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宗旨观念。道德教育就是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制度建设更带稳定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先后颁布或修订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这些规定、条例适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要求,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此,中共中央专门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和《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等。这些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形成配备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非常重要。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关键在增强党员干部的制度认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党的规矩就是党的纪律。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经济纪律、人事纪律、组织纪律和群众纪律等。政治纪律是党的纪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严明党的纪律,首要一环在于遵守党的政治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4]132严明党的纪律还要严格人事组织纪律。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帮结派等破坏党的人事组织纪律的行为,要从重从严处理,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共中央专门颁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作风建设摆在非常突出的地位。随后,在全党又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共中央雷厉风行地抓作风建设,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腐败同党的性质和宗旨根本对立。反对腐败,建设清正廉洁的政府,始终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反腐的力度和强度史无前例,先后查处周永康、郭伯雄和徐才厚等特大“老虎”5人,查处省部级干部多达120余人。仅2015年上半年,中央纪委查处地方省部级官员15人,查处军队军级以上干部35人,查处国企高管干部48人。这些成绩清单表明,中央治理腐败无禁区、全覆盖和零容忍,以高压态势反腐败已成新常态。
最后,以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作为抓手。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要抓关键点。这就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要把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作为基本抓手。党委的主体责任,“主要是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3]这表明,党委的主体责任包括科学选人用人、密切党群关系、从严监管权力、严明党的纪律和发挥领导表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就是要紧紧围绕这五个方面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有全面领导责任,党委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任何轻视和忽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工作的言行都是渎职和失职。纪委的监督责任,即纪委担负起党章赋予的监督、执纪和问责等职责。落实纪委的监督责任,要求纪委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切实履行严肃党纪和惩治腐败的重要职权。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实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重大举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因此,必须深入持久地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首先,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定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得到深入推进,并取得巨大成绩。这个战略举措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高度认同和热烈拥护,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认识偏差。有些人抽象地认同全面从严治党,对大方向认同和支持,但涉及具体问题就产生怀疑;有些人对全面从严治党有选择地支持,着眼局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只愿对他人从严、不愿意对自己从严,只愿意短期从严、不愿长期从严;有些人对全面从严治党摇摆不定,认为度的问题不好把握,宽了过不了关,严了又得罪人。因此,在工作中畏首畏尾、疑虑重重。[6]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是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背道而驰的。为了消除这些错误观点,应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提高思想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极为艰苦而复杂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它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另一方面是坚定信心和决心。针对有些人提出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不能解决腐败的问题,王岐山引用习近平的讲话“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还就不信这个邪”,指出我们党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他还强调:“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就是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能够解决。”[7]这表明,只要坚定信心和勇气,保证政治定力,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其次,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针对全面从严治党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专门提出了八条极具针对性、操作性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为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针对目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全面从严治党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党的建设既靠思想又靠制度,两者一柔一刚。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来说,一个是要发挥思想建党对制度治党的引领作用,体现制度治党对思想建党的保障功能。就是说,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作为辩证统一的整体加以思考,明确它们之间的功能定位。另一个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所谓同向发力,就是指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来展开,着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来谋划。所谓同时发力,就是指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要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同频共振,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通盘考虑和动态设计。二是持之以恒地抓改进作风和反腐肃贪。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长期以来作风建设效果不佳,“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8]这就要求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和抓长,实现常态化和制度化。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第一负责人始终要把作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整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把好的、成熟的做法固定下来,使优良作风真正扎根全党。腐败同党的性质、宗旨根本对立。不反腐会亡党亡国,真反腐有助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反腐败要抓好预防和惩治两方面的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切实用好党内巡视这把利剑,把常规巡视和专题巡视相结合,及时及早发现和查处腐败。要把“打老虎”与“拍苍蝇”的力度、强度和长度紧密结合,实现反腐败的零容忍、全覆盖和常态化。三是坚定不移地从严治吏和严明党的纪律。从严治党关键要从严治吏,通过抓好“关键少数”带动“最大多数”。要从思想教育上严起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克服精神缺“钙”的问题;要严格选人用人标准,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4]337选拔任用干部,遏制不正之风;要从严管理干部,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特别是从严管好党政“一把手”以及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上的领导干部。严明党的纪律关乎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严明党的纪律最重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还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党委的权威,克服“老子天下第一” “我行我素”和“团团伙伙”等言行。
再次,注重全面从严治党的联动。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上面的问题需要下面配合解决的就上题下答,下面的问题根子在上面的就下题上答,需要地方和地方、地方和部门、部门和部门联合会诊的就同题共答,前后照应、左右衔接,使查摆和解决问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8]在习近平看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建立健全多管齐下、协调配合和合力攻关的联动机制。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内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联动机制。但也要看到,这种联动机制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有的地方党委抽象地、应付地落实上级政策,从严治党没有真正扎根地方和基层。有的地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存在一手硬、一手软,权力监督制约不到位的情况。有的地方同体监督太软,异体监督太虚,协调配合乏力。针对这些问题,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的联动机制需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其一,实现上级与下级的联动。实现下级与下级的联动就是要把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谋划。要从思想上把上下级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和部署上来,消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行为。要把上下联动贯穿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始终,该上级承担上级就应承担,该下级做到下级就应做到,该上下级协调配合就要相互合作,做到“联”起来和“动”起来。要发挥上级在从严治党中的领导和主导作用,做到不折不扣地部署、严肃认真地督查,形成层层传压力、层层有责任的格局。其二,推动党委与纪委的联动。实现党委与纪委的联动,关键在联动好“两个主体责任”。这就要求党委切实担负起领导的责任,纪委承担好监督的责任,党委积极支持纪委开展工作,纪委协助党委抓好党建工作,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用力,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要详细分解党委和纪委在每个具体问题上的责任,做到有权有责、权责对等,不管是党委还是纪委,只要有责任就要追究责任,通过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扎实效果。其三,促进同体与异体的联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重要一环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这需要加强和改进现有的党内监督体系,注重同体监督和异体监督的协调配合。要实现同体监督的异体化,坚决执行“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的规定,[4]532保证上级纪委在党内监督中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实现异体监督的同体化,发挥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特别是互联网监督的正向功能,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纳入群众监督之下,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创造性和实效性。
最后,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增强实效性上下工夫,这样全面从严治党的检验标准问题就被摆在了突出地位。依据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检验全面从严治党实效性的标准有以下三条:一是人民群众满意标准。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检验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就是要看它是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认同,是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是否巩固和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标准。坚持发展和改善民生是党执政兴国的两大重要任务。党的建设服务和服从坚持发展和改善民生。换言之,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领导和组织保障。因此,检验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就是要看它是否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否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三是党内政治生态良好标准。党内政治生态就是从政环境。党内政治生态是指党组织系统要素之间的生态关联。党的政治生态的核心要素包括价值、制度和规矩等。全面从严治党把思想建党、制度治党、规矩立党和反腐肃贪摆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强调同向发力、协调推进,旨在重构一个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和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因此,检验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就是要看是否生成了一个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否净化了党风、政风和民风。
总之,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一种理论形态又是一个实践课题。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境界。作为一个实践课题,它对按什么样的标准管党治党和如何管党治党指出了明确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这就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JP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人民出版社,2009∶44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 新华每日电讯,2013-04-22
[3]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1-15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外文出版社, 2014∶394
[6]洪浩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N] 学习时报,2015-04-13
[7]王岐山解决不了腐败?共产党不信这个邪[N] 内蒙古日报,2015-02-13
[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10-09
【责任编辑:闫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