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与路径选择

2016-01-20胡晓娟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理论课成员思政

胡晓娟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高职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保证。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价值

“团队(Team)”作为一种工作组织形式,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究其内涵而言,并不是有多个人工作在一起就可以称为团队。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一定的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它强调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团队成员相互能够顺畅地进行交流,与组织中其他成员的沟通也富有成效,他们在一起工作远比单独行动更为高效[1]。针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它是由若干名具有丰富教科研能力、熟练的职业技能、勇于创新精神的教师个体组成,是目标一致,团结协作,共同研究和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新思想,组织实施先进教学模式的教师群体。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党〔2015〕31号),就思政课教师工作队伍建设,配备思政课专任教师等工作,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统筹队伍发展规划,统筹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知识培训,统筹队伍发展保障体系建设,分层分类推进队伍科学发展”。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思政课教师仅凭个人的探索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通过团队促进知识的交流和更新,促进教师不断成长。通过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可以强化团队成员教学质量意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规范思政课教学管理;可以有效整合全社会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突破制约思政课的实效性瓶颈;可以提升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统领团队成员的行动,建设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要素

鉴于思政课教学团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建设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1.整体素质较高

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业务素质。在团队的建立和建设过程中,应逐步培养政治过硬、积极进取、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拼搏、善于创新的团队精神。同时,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领军人物,是团队的核心,是团队精神铸造的推动者,在团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团队成员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团队带头人应具有更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组织协调与管理领导能力,德高望重,造诣深厚,凝聚力强,且长期坚持在思政课教学一线引领示范,愿意致力于团队建设,注重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2.团队结构优化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应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形成。团队建设目标明确,团队成员相对稳定,合作氛围浓厚,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老教师或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突出,中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同时,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既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建立特聘、联聘教授制度,聘任一些国内重点高校专家学者或党校教授、学校所在地方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等,参与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也成为思政课教学团队结构优化的必然要求。

3.教学业绩显著

注重教学业绩的提升已成为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把握上,应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及时跟踪产业行业发展与学生专业发展,促进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还应坚持开放、动态发展的理念,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2]。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团队成员间的互动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制;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手段,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4.教学成果丰富

丰富的教学成果是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应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教学、科研成果奖,高度重视思政类统编或规划教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教学资源库建设,踊跃申报省级、国家级思政课课程、教材和课题项目,并通过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教学、科研成果奖,不断深化思政课实效性教学改革。通过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深入探索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出现新问题的方法,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及时地将教学成果应用与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培养紧密结合,与实际育人工作紧密结合。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注重实际,突出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路径选择。

1.重视对团队的组织领导

加强对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的组织领导,关键是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证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这是搞好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党委及相关职能部门应把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看做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来落实,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大力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评优表彰、科研立项、职务评聘等方面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另一方面,必须使对思政课教学的高度重视上升到制度化的高度,深入推进直属于学校领导的独立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建设,加强二级机构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应是中共党员,且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其研究、咨询、评价、指导和服务作用[3]。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不因领导变化和领导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使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有充分可靠的组织保障。

2.狠抓团队教学成果建设

建设成效显著的思政课教学团队,需要有丰富的教学成果支撑。在教学成果建设上,思政课教学团队要紧紧围绕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切实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深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与新要求,以理论指导实践,将教学成果应用与团队内涵建设紧密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应紧紧抓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抓住高职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打造反映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思政课教学高水平的新成果。通过深化教学研究与理论研究,建立教学热点难点定期搜集解答制度,为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推进教学系列用书编写使用,承担思政课方面的教改课题,申报思政课教学成果奖,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实践创新活动等,不断提升团队建设的内涵品质;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3.推进团队成员继续教育

从整体来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与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变化,与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如有些教师本身的专业与思政课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有些则只能是照本宣科,这一结果反过来影响了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认真做好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团队成员继续教育,要本着全面规划、规范管理、普遍提高、重点培养、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的原则,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根据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当前重点是优化专业结构。专业结构是指思政课教师所学专业的构成情况。优化专业结构的目的,是要有效地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学生专业教学的结合,提高思政课教学科学化水平[4]。通过开展团队成员知识更新的进修工作、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出国学习与合作科研以及相关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等,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群体的业务水平、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尤其要尽快把优秀的青年教师推上重要岗位,应加大培养力度,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思政课教学生力军的作用。

4.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机制

在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评价导向,优化评价机制。要改革教学和科研评价方式,将课堂教学质量等作为重要评价标准,鼓励思政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上;要探索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为促进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在年度或学期初应提出团队工作任务,以责任状的形式不断增强团队的责任意识。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建立对思政课教师定期考核、科学评估的管理机制,要采取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绩效考核方式,将岗位绩效与津贴挂钩。积极选树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先进典型,推选年度影响力人物、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优秀团队。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荣誉教师制度,宣传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线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激励团队成员发挥智慧和潜能,在团队中多作贡献,打造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5]。同时,任何一个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通过优秀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作用,可以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稳妥地做好团队成员的沟通,调解内部冲突,为团队营造责任明确、和谐愉快、齐心协力的工作氛围,最终推动团队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

5.提升团队创新发展能力

创新是指创造性地取得、传播和运用知识,以获取新的经济、社会收益和提高人类认识水平的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学科间不断交叉、集成和相互融合,一些新的学科、新的知识不断产生。这些新的学科领域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需要团体合作攻关才能完成[6]。教育创新活动已从个体行为发展到强调集体行为,且呈现出团队创新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一批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学团队,迫切需要富有创新精神。一个教学团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践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思政课教学团队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新的发展。先进的管理机制是催生创新团队,提升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创新水平,高职院校应实施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将思政课教学科研骨干培养与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支持教学科研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到相关部门挂职或实践锻炼。积极探索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促进思政课课程交叉融合,推进教师走团队创新之路。学院应帮助思政课教学团队克服现有院系管理组织的弊端,打破人才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行政壁垒,实现由“部门管理”向“团队管理”转变,由“外延建设”向“内涵建设”转变。

[1][英]尼基·海斯,著.杨蓓,译.成功的团队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

[2]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1.

[3]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2015,7.

[4]姚中国.关于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43.

[5]仲耀黎.关于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0:49.

[6]周光召.学习、创造和创新[J].中国基础科学,2006,(3):5-6.

猜你喜欢

理论课成员思政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