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2016-01-20王晓婷柴冬梅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理论课思政

王晓婷 柴冬梅 张 娜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现状及分析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帮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

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知识传播者和意识形态工作者两种身份,其职责的重要性和使命的特殊性都决定着这一群体必须率先于其他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突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与塑造。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改变固有教学理念。而这些改变都需要重视一个容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问题,即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与重新构建。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角色定位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如何认识自己所传授的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在河北省沧州市四所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线教师中,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工作。此次调研,从一定意义上了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角色定位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总体上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本身定位的把握上,一线教师的认知是比较一致的。然而在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中,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认为本学科的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生搞好关系、成为朋友上,对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不用做过多讲解。尤其是一些枯燥的理论和程式化的观点、语言,学生在中学阶段学过、见过,不用讲得过多、过深。只要简单阐述,可以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即可。第二,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忽视教学水平的提高而片面追求科研水平的精进。一些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和理论是相对固定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实践教学部分并没有多大的延展空间。因此,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不像其他应用性学科那么紧迫。第三,部分思政课教师或多或少地对所教授学科感到自卑。相比其他学科,学校或学院对本学科投入少,关注度不高,导致思政课教师加深了这种“学科自卑感”。

2.大学生期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及分析

在大学生的心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是什么样?什么样的课堂形式对大学生有吸引力?我们在对沧州市四所大学的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后,得出如下结论。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认同的,他们认为,大学生应该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法制教育,这对身心健康和未来与社会对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和桥梁作用。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有些思政课教师的落后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这位老师乃至这门课程产生厌倦情绪。学生的反映可以说明,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明确自身定位,在教学中努力扮演好自身角色,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同时有一些教师在如何认识和扮好自身角色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 忽视教师角色定位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发现,某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被问及角色定位的相关问题时,表现得极为不屑,认为这是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没有关系的事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这类教师忽视角色定位的动态过程,对自身进步的要求不断降低,久而久之,得过且过,最终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因而走入自卑的泥潭。

2.2 角色定位模糊不清

通过调查发现,在年长的教师和刚步入课堂的年轻教师中,集中存在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的问题。年长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形成固有模式,认为自己是“真理的传授者”,“观念”和“代沟”使他们不愿意真正走到学生的身边,走进学生的心里,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而年轻教师则恰恰相反,由于与学生的年龄相仿使得他们在学生中具有良好人缘,一些年轻教师单纯追求与学生“同乐”,而忘却了自己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2.3 角色行为差异较大

通过调查发现,每一所高校几乎都存在同样的现象,即同样的教学资源,同样的教材和教案,学生对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却存在巨大差异。有的思政课课堂精彩纷呈,甚至有学生站在过道里、走廊里听课。而有的思政课课堂则枯燥无味,门可罗雀。这种差异性的普遍存在,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正在发生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的悬殊无论对大学生还是思政课教师本身,都意味着角色定位和角色构建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角色期待和教师们的现实表现还存在差异,克服这些差异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3.1 终身的学习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像一眼活泉,源源不断地将那些历久弥新的原理、定义和法则化作有趣的话语,滋润学生的心田。这就需要当代思政课教师抛却陈旧观念,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和科学研究者。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整合,不断更新,从而使学生从自己的身上不断汲取最有用的知识。

终身的学习者和科研工作者,是从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挑战谈起的。从前的大学生,过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手里拿着的是课本和笔;现在的大学生,过着线上、线下两点一线的生活,手里拿着的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几乎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一切新鲜的资讯,提问任何专业性问题,解决任何学业和作业上的问题。那么,思想政治课课堂和教师的存在意义何在呢?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走在时代前沿,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新需求。帮助学生掌握鉴别真伪、明辨是非的能力;教会学生武装自己的头脑,不做以讹传讹的单向转发者;教导学生由冷淡而粗鲁的谩骂者、嘲讽者和围观者,变成睿智的观察者、思考者和评论者。

3.2 勤奋的科研工作者

终身的学习者和科研工作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不是故步自封和因循守旧,而是一门与时俱进和日新月异的课程。每年每月、每日每时发生的国内外大小事件,都可以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结合教授的知识点,摒弃糟粕,留住精华,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有原则、有准绳的前提下,畅游在知识与信息的海洋中。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和科研工作者。教与学,学与教之间,原本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教学相长,才能使课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3.3 高超的教学设计者

思想政治课的体验式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成为课程的引导者和实践的示范者。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课程的引导者。首先,要设计自己的教学。小小的一本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自己融入到课程中,整合四位一体的教学。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的教学,即教材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四位一体的教学整体。思政课教师在其中要承担教学设计和学生引导者的双重身份。设计教学和引导学生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工作,需要思政课教师付出极大热情和心血。对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大纲甚至团队教学背景下的同一套教案,也会在教学的终端——课堂上,显示不同的风格和效果,这区别就在于教学设计。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知识储备和专业区分,融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用心钻研,严谨到一个知识点、一句话、一个词语的使用。这样的课程设计,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共鸣和响应。

3.4 睿智的示范者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外延极大的学习型社会。驻足校园,随处可见拿着智能手机上网浏览资讯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和摄取知识,而思政课上的道德和法律,哲学与政治的内容有时都不如小小手机屏幕上的一条条奇闻逸闻有吸引力。因此,作为一个思政课教师,我们不再是知识圣坛上唯一的传授者和权威。学生已经学会了质疑和提问,尤其是书本上的理论与他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事件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他们的不解和质疑将达到峰值。此时,如果教师回避学生的问题,学生就会将理论与现实的差别转嫁到课程上,对教师失望,认为思政课无用。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当做好实践的示范者。除了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之外,更要做一个会回答问题的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矛盾,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张忠江.关于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南方论刊,2009(2).

[2]贺天朝.角色重塑是当代教师发展之本[J].科学教育,2009(1).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