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

2016-01-20郏宁扬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高职

郏宁扬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

郏宁扬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是通过学生的劳动实践,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现代化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生产技能。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现状,全面组织,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教育思考

劳动教育不是一个新问题,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被人们误解为简单地动动手,误读为低下的活动,学校教育中没有较准确地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没有全面把握劳动教育的实质,更没有在行动中很好地贯彻劳动教育的精神,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矛盾。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劳动教育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内容之一;《辞海》定义劳动教育为:劳动教育是德育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马克思指出,随着社会化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只有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即进行劳动教育,才能使教育、教学提高到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要求的高度,才能把生产劳动提高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水平。列宁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科学和教育,或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要求的高度。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指高职院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这种生产劳动并非指以创造物质财富为主要意义的生产劳动,泛指学生参与的、以生产实践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训活动,通过参与生产劳动对大学生身心施加影响,使学生获得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部分是教学计划内的劳动教育,如教学实验、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等,一部分是教学计划外的劳动教育,包括科技文化服务、勤工助学、支教、支农等。

二、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加强和完善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高教[2000]2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应在具有必备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共识,正指导着整个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

2.加强和完善劳动教育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方式

人才培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方面内容,即德才兼备。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占据半壁江山,伴随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蓬勃发展之态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与新挑战。高职院校要培养人格高尚、思想境界崇高、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合格大学生,应立足于协调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科技、倡导创新的过程中忽略受教者本身的教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理念和实践教育。坚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让社会主义劳动观进入课堂,是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3.加强和完善劳动教育是高职学生与社会对接的必要链接

高职院校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本位,按照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注重实用性、职业性和超前性,突出专业课的地位,使之更贴近岗位需求,更有针对性,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定位”教育,每位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际上有些学生还没有开始就业就已经面临失业,用人单位评价学生缺乏责任感、没有岗位意识、工作拈轻怕重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奉献意识,是实现学生与社会全面对接的必要链接。

三、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劳动意识缺失

一些大学生不屑于参加集体劳动,连个人卫生劳动也不愿做,特别是在集体公寓生活中,衣被从来没有自己洗过,寒暑假放假时的行李要么叫家长来接,要么分批寄回家,回到家中,乐于参加同学聚会而不替父母分担家务。这种淡薄劳动的意识还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好逸恶劳,弄虚作假,平时不努力,考试依靠作弊,社会实践以“盖到鉴定章”为目标。这是21世纪高职院校学生要及时补上和坚持上好的一课。

学生劳动意识缺乏还表现在不尊重劳动人民和他人劳动成果两个方面:有些学生不尊重清洁工人,个别学生对干涉自己不文明行为的工人还会出言不逊,个别学生羞于在人前提及自己的父母,甚至表现出嫌弃,对社会上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抱有鄙夷的态度。在大学公共区域,雪白的墙壁上满是球印、鞋印和乱涂乱画的“行为艺术”,随处可见的纸屑、果皮、杂物,食堂桌上、地下的剩菜剩饭,宿舍内杂乱无章、垃圾随地放置;学生之间存在攀比心理,铺张浪费、吃喝玩乐,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

2.劳动教育缺乏正确的导向性

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只是单纯进行劳动技能传授,或单纯地以体力劳动代替劳动教育的系统教学内容,没有系统地将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热情、劳动技能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尚未充分挖掘和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必须让学生明确: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谋生。

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是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保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劳动教育组织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导向性,不能流于形式或开展重表象不得实质的教育,更不可简单地以职业、工作等名词替代劳动。

要使劳动教育成为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青少年身上培养创造性劳动态度,即乐于为社会、为人民造福、大公无私的劳动奉献精神,而非只想到改进自身生活条件、贪图个人物质享用的劳动态度。

3.劳动教育缺乏科学统筹与管理

一是在劳动组织管理中,要尽可能考虑周全,计划详细,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使每一项劳动从内容到形式,从劳动物质成果到劳动参加者的精神、思想成果都成为完善的、有效的劳动;二是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保持连续性,要精心设计,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尽可能满足学生个人合理的要求;三是完善劳动教育教学评价与考核,确立相对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将劳动教育考核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之中,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

首先,专职劳动教育的师资数量不足,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讲授内容多由专业思政课教师承担;其次是兼任劳动教育授课内容的政工人员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还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不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一味说教带给学生的是反感和抵触;再次,缺乏对相关师资的培训,忽视老师在学生和企业联系、交流、沟通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不利于开展实践教学。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调整教育思路,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提高教育和实践指导能力,保证劳动教育内容落到实处。

5.劳动教育实践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技术和人才成为企业真正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很难再以行政命令强行安排某些企业成为某些学校的劳动基地,而必须依据双方意愿和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教育要促使学校、学生个人主动投入到劳动教育中,必须积极把握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的新机遇,要充分运用社会性教育资源,创造出更多富于时代气息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保证学生在多种劳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提高综合竞争力。

四、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组织思路

21世纪的大学生劳动教育仅在校园内做劳保清洁是不够的,必须切实落实劳动教育内容、时间和形式。

坚持“以学为主”,把劳动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劳动变成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实现教育学生的目标。

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建构贯穿高职教育全程的劳动教育体系。在西方许多国家,学生的生活与职业指导是通过和借助劳动教育进行的,如美国大学让学生到社区服务单位参加义务劳动,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向学生提供“有酬”校内服务性工作,如学生事务中心管理、学生公寓管理。

把劳动教育与劳动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实习有机结合,为大学生今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劳动教育途径。例如,广东工业大学将学生参加劳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劳动课,即每位学生必须参加教学内容规定的劳动 (如生产车间劳动等),有考核、有督促;二是社会公益劳动,即自愿参加的义务劳动;三是少量有偿的劳动,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承担校园环境卫生的维持。北京林业大学坚持走社会实践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组织学生科技扶贫,“科技三下乡”,把科技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1]李小苹.当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李真.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严明.对21世纪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73-74.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2013年度课题《基于实践育人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GZYLX121321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高职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热爱劳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