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做好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工作

2016-01-20蒋晓菲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创新型技术人员队伍

蒋晓菲

(天津科技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天津 300222)

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做好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工作

蒋晓菲

(天津科技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天津 300222)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校建设一支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本文从转变观念、合理规划、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实验室文化四个方面对如何做好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 高校

高校实验室的层次和水平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但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而且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过程中[1],明确要求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平台。

实验教育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的配置等“硬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而在“软环境”方面,如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设备优化管理、实验人才培养等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些方面的加强要依靠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完成。高校管理者要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把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有意识、有计划、有梯队地培养和建设实验技术队伍,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撑。

一、转变观念,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要作用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实验技术队伍年龄整体偏大,学历偏低,缺乏后期培养,实验技术力量薄弱,实验技术人员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等。目前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这些问题,根本原因是对实验教学和实验科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过去实验教学内容完全是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内容[2]。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工作模式简单,科技含量不高,主要从事实验前的材料、仪器准备,实验过程中协助教师指导实验,实验结束后整理仪器设备等工作,属于辅助性岗位。因此,各高校普遍把实验技术人员归类到“教辅”系列。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深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实验教学不单单是理论教学的验证与延伸,更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技术人员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验室的开放、各类课题的设置、高水平团队的加入都促使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大改变,从过去单一、应试的模式转变为综合型、创新型、设计型的模式。越来越多的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程度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两方面素质。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实验室工作是平凡、具体又琐碎的工作。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有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思想,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有耐心,对事业有责任心。同时,实验技术人员是科学创新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所以,必须有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建立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二)良好的业务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仪器设备的升级、换代,实验技术正向着多学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掌握一些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以适应多学科、多项目测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需要。同时,他们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计算机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综上所述,实验技术人员正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3]。

二、合理规划,优化实验技术队伍

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针对目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成为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务、人事、科研、实验室管理、学院等多个单位,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改革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明确学校、学院、实验室在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中的位置和承担的职责。学校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制定发展目标,人事部门理清现状,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计划,与实验室管理部门一起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激励机制。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各学院根据全校总体情况,结合自身特点,对现有实验人员进行分类,定岗定编,明确岗位职责,确订人才引进计划,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的结构。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只有充分调动各单位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培训,提高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培养计划,设立实验技术人员培训资金。通过设立校级科研、教改项目或者培养课程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科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提高他们的科研、教学能力,参与到实验教学改革中,锻炼自己的业务素质,使自己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

(二)与高水平教授结成科研团队。根据自己学科、实验室的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一部分实验技术人员纳入高水平科研团队中。一方面作为科研团队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热情,锻炼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制定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级技术人才到实验技术队伍中。一些动手能力强、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可能由于职称或者学历方面的原因,不能引进到一线教师队伍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发挥其实践能力、实践经验,克服缺少教学经验的缺点。

三、科学的人事制度改革,合理的政策激励

过去由于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各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数量不足,学历结构偏低。加之,由于学科和专业上的差异造成实验工作性质和特点也不相同,实验室的工作有些不易量化,因此考核过程中很难做到高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4]。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技术人员的角色和职责也不断丰富。他们一方面是实验室的管理者、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者,另一方面是实验教学任务的实践者、实验技术创新的参与者。因此,高校人事管理部门要根据其工作的差异性,在制定学校层面管理政策的基础上,把人事考核权下放到二级学院,让二级学院的管理者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全面核实工作量,确定合理的岗位职责,在一线教师的比较中取得合理基准点,实现按劳分配。在津贴分配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论。根据岗位不同制定不同的津贴标准。根据实验技术人员的出勤率、课时量、参与实践教学的业绩,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效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根据自身学科和专业情况,设置实验系列的高端岗位,对在工作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给予特殊奖励。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才能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吸引更多优秀人员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

四、营造宽松和谐氛围,创造良性发展环境

实验室系统是高校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5]。高校管理者一方面要关心实验技术人员的身体健康,因为由于专业特点,实验技术岗位存在污染、辐射、易燃、易爆的风险,所以学校要特别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劳动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完善和改善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关心实验室文化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营造宽松、和谐的实验室氛围,形成互帮互助、互比互学的良好风气,才能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热情,增强事业上的成就感,发挥主人翁精神,提高业务水平,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

重视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高校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在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从转变观念,提高实验技术工作地位;合理规划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营造宽松和谐实验室氛围四个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为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培育高新科技成果服务。

[1]张家栋.多项并举加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3).

[2]李勇,李蕾.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

[3]欧阳卫强,彭俐俐.以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推进实验人员队伍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

[4]边秀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科学,2006(10).

[5]李跃林.浅谈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时代特征[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

猜你喜欢

创新型技术人员队伍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