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2016-01-20曹万忠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

曹万忠

(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引言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实施的全国专业学位教育。2007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截至2014年翻译硕士培养院校已达206所。该专业学位实践性强,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化专业硕士,有别于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培养的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学术型硕士[1]12。翻译工作成为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翻译专业人才缺口依然很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2003年12月首次试点,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累计已有近42万人次报名参加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仅6万人次通过翻译考试并获得翻译职业资格证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主要是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2.翻译硕士教育典型问题剖析

经教育部审批,我校2010年获批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翻译硕士。回顾五年来的翻硕培养历程,我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等环节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敢于面对挑战,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翻硕教育健康发展的道路。

2.1 培养目标定位

国务院学位办制定的宏观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2]1,各培养单位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务实,不能都定位为高层次翻译专业人才。我们应该结合学校特色、所处地理位置、拥有的区域经济特色,结合翻译产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基本素质等,在宏观目标的指导下制定各培养院校的培养目标。

2.2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整个课程系统中联系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重要纽带”[3]94。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只是一个原则性的参考,具体培养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一些规划,开设的课程中必须融入一些独具特色的开发性课程,这些是我们在今后课程建设中的努力方向。

2.3 教学模式

翻硕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崭新的教育理念。翻硕教育是产业化视域下的教育,教师和学生要面对市场和职业,教学选材更应“取之于产业,用之于产业”,从真实翻译材料中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训练、模拟、分析,在实践基地真实的翻译职业实践环境中锻炼成长。

3.翻硕教育健康发展之探索

针对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本硕课程的衔接、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要对其逐一进行分析思考,以开放的姿态,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共商翻硕教育发展大计,谋求翻硕教育健康发展之路。

3.1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翻译是一个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职业,不仅要有很好的中外文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翻译学知识,具备丰富的跨学科知识。由于师资队伍建设还不完善,职业导向和市场导向不明显,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上风。我们要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从务虚到务实,从面向学院的学术化翻译到面向市场的职业化翻译,从封闭式体系到开放式体系,从孤身奋战到团队化合作……”[4]15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领会“引出”或“导出”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彻底摈弃传统模式下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增强专业的市场竞争力。要学习课本知识但要超越课本;走出教室,进入翻译职场;拓宽视野,累积百科知识;超越老师教条式的知识传授,趋向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导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课堂互动、分组讨论、翻译工作坊、项目学习与调研、课堂与讲座相结合等,与信息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开放式的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养[5]27。

3.2 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

《方案》要求“有一支具有良好学术素养的专职师资队伍和具有丰富翻译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2]1。目前,多数翻译教师是从英语专业转型而来的,并非翻译专业出身,而这一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6]18。 MTI教指委每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全国翻译专业师资培训,旨在培养教师的翻译思维模式,转换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使教师掌握现代化的翻译技能,了解市场化的职业翻译运作管理模式,塑造高尚的职业道德,这就是为各个MTI培养院校广为接受的“走出去”的快速解决方案之一;“引进来”就是针对兼职教师队伍而言,聘请翻译公司、翻译软件公司、外事及外企等单位具有丰富翻译经验、具备较强翻译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施行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 做好本硕衔接

翻译专业本科阶段注重教学内容的通识性,通过进行基础翻译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翻译意识与能力,为硕士阶段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硕士阶段主要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译者素养和职业翻译能力培养。做好本硕翻译教学的衔接,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避免知识的重复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对本科、硕士不同阶段使用的教材有全面了解,把握其编排的体例、格式,以便在硕士阶段学习时,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而有针对性的取舍;其次,在教学之初,教师要明确各阶段和最终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基本翻译能力了然于心,便于制定翻译硕士教学方案、做好本硕知识的衔接;再次,在布置翻译任务、翻译练习时,教师要把握好难易度,做到本硕不同阶段有一个难易梯度、每一阶段的练习体现不同的训练侧重点,进一步强化培养目标。

3.4 优化课程设置

翻硕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首先,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课程的“连续性原则”和“顺序性原则”[3]95,前者指课程组织的一个纵向关系,在培养院校的设置方案中,应当面向市场进行职业化教育,必须适当增加一些注重实用性、与翻译职业相关的课程;后者类似于本硕课程衔接的问题,后学的内容要以先学的为基础,并在纵深方向上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其次,从翻译产业需求出发,鼓励“市场化”的“特色”办学模式。由于各个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同行业的翻译人才,各具特色的培养院校可以培养不同领域的翻译人才,譬如:我校地处豫南大别山区,对外交流机会不多,这是教学资源的弱势所在,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强项:依托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开发设计“红色”课程,如“大别山红色旅游文化与翻译”;信阳毛尖茶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享誉海内外,开发设计“信阳茶文化译介”;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发掘华夏文明、中原文化,开设“中原文化与翻译”,让世界了解古老的华夏文明,认识现代化的中原文化。

3.5 狠抓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遴选建设翻译实践基地时,我们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必须保证学生身临翻译一线,获得直接翻译经验,切实体会如何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其次,翻译实践基地建设尽可能涵盖各相关领域,以满足将来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如出版社的编译部、翻译公司、外企公司、外事部门、新闻媒体等,并且让学生到各个实践基地轮流实习,与各工种亲密接触;再次,加强与业界的合作,施行校外导师制。聘请业内专业翻译人员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如项目进课堂、翻译讲座和模拟外事口笔译现场等。

4.结语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就是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翻译硕士的培养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翻译市场的产业化需求为目的。在翻译硕士培养和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以《方案》为本,认真抓好每个环节,探索一条能彰显翻硕培养特色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翻译硕士培养道路。笔者结合本校翻译硕士培养现状,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以期促进翻译硕士教育健康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高层次、应用型、能够胜任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人才。

[1]穆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职业化教育的新起点[J].中国翻译,2007(4):12-13.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小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07年1月.

[3]文军.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2009(4):92-95.

[4]仲文明.翻译教学理念的转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8-150.

[5]杨朝军.产业化视域下的翻译硕士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012(1):24-28.

[6]林东生.陕、甘、宁高校翻译硕士课程设置调查报告[D].宁夏大学,2014(3).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师资队伍建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