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6-01-20陈晨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大学生

陈晨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如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陈晨

(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已持续了相当长的阶段,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理想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已与时代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无法满足当前党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及思政工作者的要求,因此,探索更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基于上述要求,指出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之处,并论述了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实际工作中,以期能促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高校教育 传统文化 思政工作

我党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团结奋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主要动力。”报告强调了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又能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概述和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思政觉悟现状。

随着社会转型和国际时态变换,加之大学生三观基础尚且稚嫩,思想不确定因素较多,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利于提升自我思想政治觉悟。因此,在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政水平积极提升的同时,也要认清大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二)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1.教育形式的单调性。由于大学生必修课程中包含马克思主义、毛、邓、“三”等基本思想政治原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某些学生对思政教育工作缺乏新鲜感。再者,某些教师通常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授课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易对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产生主动性。

2.教育途径的局限性。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途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仅依靠两课教学的方式,对于开展目的、开展形式等问题缺乏明确思考,没有专职教师进行学习成果考核和教学设计,没有深入实际进行分析,缺乏实践探讨和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导致一些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背诵理论概念,应付考试,没有将理论知识转化到日常行动中。

本文基于以上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观点,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现状,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促进二者结合,弥补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

二、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一)提升师资水平,丰富教学途径。

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势必要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要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教师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因此,高校需要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可定期或不定期拟定主题邀请校内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或展开教学研讨会,课下还可组织学术沙龙,教师之间互相分享学习经验,探讨思政教育工作新方法和新内容,以此切实加深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让教师在融会贯通后将相关文化融入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对教学途径进行创新,高校需要与时俱进,推动并改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联系起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开展课堂讨论、联系社会热点和传统文化设计相关情景进行课堂表演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为日后学习、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设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已逐渐深入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构建校园网络平台推广传统文化,通过拓展网络传播渠道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之进行交流,这有助于增强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建设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具体内容包括:

1.营造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网络文化氛围。网络是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大学校园网网络氛围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网络信息主管部门应重视建设、维护、监督和管理大学校园网络环境,避免色情、恐怖、暴力言论影响校园网络氛围,促进大学校园网络环境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为高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推动高校校园网络新兴阵地建设。高校应大力推动高校校园网络新兴阵地建设,建设一批类似 “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品网站或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知乎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运用趣味科普文章、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丰富其表现手法,通过生动活泼的内容和传达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3.通过网络向学生推荐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应积极通过网络对大学生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可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结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或感兴趣的内容定期或不定期拟定主题展开传播、探讨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例如针对网络“汉服热”撰写汉服科普文章或者邀请专家开展讲座,通过讲解汉服形制和发展历史进而深入讨论汉民族传统美德、生活哲学等;还可以就当前社会热点,比如“建设法制社会”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通过讲解法家主要学说,探讨其学说发展历史和时代的适用性,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之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之一,负有将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仅仅靠书面教育无法较好地使学生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不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目标,因此,高校、教师和社会都应引导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高校与社会应定时在一些特殊节日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民俗馆、文化馆、美术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担当志愿者进行讲解,通过参观活动和担当志愿者活动系统化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也可在传统节假日与相关社会组织合作,组织学生观看或参与传统民族舞蹈、歌曲等艺术表演,在活动中可适时插入讲解相关习俗、节日发展历程等内容,还可以以院系/专业/班级为单位让学生举办相关活动,例如背诵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创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短剧,让学生在活动中对领略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韩愈在《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中有诗云:“目濡目染,不学以能。”这就是说处在某种环境里,听得多看得多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让大学生时刻处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对加强大学生学习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其具体措施包括:

1.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顺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特色,在基础建设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可在宣传栏、图书馆、宿舍楼等地根据某一类传统文化主题张贴相关诗词、短文,在校园广播中开辟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环节,如朗读名家经典、科普知识等,充分发挥该类舆论宣传阵地的重要宣传作用,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

2.建立并完善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机制。建立优秀文化活动机制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长期宣传,高校应定期举办相关活动,比如经典文学、诗词朗诵会,以院系专业班级为单位开展演绎经典文学剧目活动,在表演活动中可结合当今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创新,如新编校园版 《牡丹亭》、用古典诗词或文言文表演欧美古典戏剧或现代戏剧,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对其进行批判继承和综合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强化学生文化认同感,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的高素质人才。

[1]刘涛,王孙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4(11):111-113.

[2]李赋翰,刘召用.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12):2.

[3]邓波.基于传统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4-44.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