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模式

2016-01-20孙贤斌,王升堂,郝李霞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模式创新能力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模式

孙贤斌王升堂郝李霞傅先兰

(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摘要:培养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从支撑条件、过程监督与实施、质量评价三个方面,构建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在创新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六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且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教育体系、基础平台、保障条件和激励政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能力;质量保障体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12-04

基金项目: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jyxm185);皖西学院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地理应用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3td04)

作者简介:孙贤斌(1970-),男,安徽含山人。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资源生态与GIS技术应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皖教高〔2012〕7号)文件精神,为了提高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讨其培养模式,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增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量迅速增加,高校开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外实践活动也迅速增多,其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提高及其保障体系也逐渐引起学校管理部门的重视。如何运用管理手段,优化和整合创新能力培养教育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理清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讨有效的培养模式,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创新教育保障体系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1-4],如刘勇从高校管理制度、教学目标、教学设备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教学的先在、过程和环境因素,探讨新建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2];施菊华从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标准、政策导向、组织保障、投入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5个方面探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3];张天社从高校评估的视角,构建新建本科院校的“三面三线、四评四建”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重点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4]。钟军等人从健全组

织管理机构、完善保障制度和营造创新环境提出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对策[5]。总之,相关学者对课内及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研究较多,而对于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具体模式研究很是缺乏[6-12]。

1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1.1创新能力培养意识淡薄

目前在我国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只重视课内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多采取封闭式教学,缺乏理论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创新意识模糊,缺少创新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和兴趣的培养,多数大学生缺少主动创新激情,学习过程被动,创新过程中容易受挫,使创新实践活动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

1.2缺少创新培养的平台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文化、实验室、活动基地等平台,如部分学校注重对大学生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立异、猜想和想象等非逻辑思维的启发和培育,大学生内在的创新素质培养和挖掘,不仅需要科学探索精神,也需要形象化思维的人文精神文化平台。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开放实验室和先进的仪器平台也是必不可少。

1.3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还未形成

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有合适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目前多数对人才评价标准多数看重考试成绩和证书等评估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缺乏较为客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不利于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和完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以求完成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1.4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创新能力培养除了需要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也十分关键,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实现奖惩制度,提高培养质量,确保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达到预期的效果,满足就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也使此类活动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

总之,“重课内轻课外”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会占用课内学习时间,根本不重视,大学生对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意识淡薄,参与人数少,同时经费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也缺乏支持,导致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地方高校创新平台不能及时搭建,使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所在高校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和保障体系等研究亟待加强。

2 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教育的多个环节,但其核心是支撑条件、过程监督与实施和质量评价等方面。自2009-2014年,我院成立校级地理应用技术教学团队,特别重视开展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等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创新能力活动。因此,在总结近年来课内外教学经验和相关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涉及支撑保障条件、实施过程监督和培养质量保障三大部分,三者缺一不可(表1)。支撑条件是基础,过程监督是关键,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是保障评价的依据。支撑保障条件具体有:课内创新训练技能训练课程和实验实训等实践技能课程、激励和约束机制、组织与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和技能训练平台、指导教师和经费。实施过程监督包括:课内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和创新训练项目执行的各环节任务及时监督、指导和管理,各级学科竞赛选题、训练环节和完成进度开展必要的检查和测评,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各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并且对以上各过程完成情况撰写报告和总结经验,拓展创新训练内容应用的收获、思考、启发。构建培养质量评价体系[13],依照体系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环节开展评价,这是保障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探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当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5年间,皖西学院地理应用技术教学团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概论、GIS应用技术、测量与地图学等课程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基础上,

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按照GIS和遥感等课内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安徽省GIS学科比赛、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毕业论文或创新论文(设计)培育项目、全国GIS比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由易到难顺序,由学生的兴趣和自身优势,从大二开始选择其中环节进入创新能力培养阶段,部分实验和竞赛数据、内容由指导老师课题提供。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一定的成绩,以此总结其中效果显著六种模式。5年来,在GIS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众多奖项,此保障体系效果显著(表2)。

表1 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由课内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必要的技能训练,同时通过参与GIS学科专业竞赛开展创新思维和综合创新素质培养。GIS竞赛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是:发现问题(自行选题)-分析问题(GIS解决问题技术框架)-解决问题(GIS技术与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应用与拓展(GIS建模等)。运用“竞赛+项目”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竞赛选题”,让学生在完成实验项目和竞赛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带动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水平不断提升。由此部分学生自主设计和申报校团委组织的研究性学习项目立项,自主调研、购买或部门提供GIS和遥感影像等数据(或由指导教师提供),设计项目技术路线、结果分析、制图、答辩结项等环节,在基础上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GIS比赛,进而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优秀毕业论文和设计。通过主动创新实践,学生的质疑力、分析力、协同力、组织力等多种素质都能得到很大提高,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六种模式中,均有几个创新训练阶段组成,通过创新训练和能力不断积累,逐渐取得获奖的显著效果。在创新训练过程中,坚持自主选题、激发兴趣和潜力、加强过程指导、突出创新思维与训练的原则,没有固定的程式,根据项目内容、完成进度、创新程度和环节要求等差异,可以发展成为以下过程模

式。积极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学科竞赛、创新训练项目组,有利于学科交叉多出创新成果,也可以对低年级组员起到引导作用,培养后备创新团队和梯队,形成有效创新培养机制。

表2 皖西学院地理应用技术教学团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成果

4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4.1建立创新保障机制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竞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社会实践调研;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积极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能力保障体系和机制。

4.2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教育体系

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着力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以人文素养教育为补充,形成以科学探索和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依托的创新能力培养教育体系。

4.3搭建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在学校和二级学院成立创新活动管理组织机构,认定创新学分,评定创新成果,制定各级相关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配套政策,通过鼓励措施

支持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利用已有科研教学实验室、基地和研发中心的设备和仪器,安排创新能力培养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予指导和技术支持,努力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必要的主平台或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开展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扩大知识面,拓展创新思维,通过成功创新案例,激发大学生对创新实践的热情。

4.4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保障

学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给予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保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时间保障,引入导师制,引导大学生创新实践过程,及时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使创新实践向深度拓展,促进学生取得更多创新成果,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

4.5制定创新激励政策

创新激励政策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长效运行的重要动力。对于创新实践成果显著的学生,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之外,还需要在评定奖学金、评优、研究生录取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制定针对指导老师的激励政策,如承认创新实践工作量,在评职称、评优等方面也给予优先照顾;通过创新激励政策,调动师生对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创新能力培养良好氛围和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64-166.

[2]刘勇.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学术论坛,2012,(9):227-230.

[3]施菊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59-60.

[4]张天社.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和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5-78.

[5]钟军,朱红,张海林.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保障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217.

[6]吴继红,乔国通,张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与保障体系分析[J].科技资讯,2013,(36):182-183.

[7]房正宏.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三维一体”保障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2010,(10):20-22.

[8]柏伟,徐茂.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8-19.

[9]吴兴应,张新桥,李云,等.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2): 161-163.

[10]韩宗先,王新惠,曹长雷,等.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69-80.

[11]袁星,侯薇.大学生创新训练模式的探索——零起点、全程式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9,(S1):127-130.

[12]范建丽,陈国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5):14-15.

[13]孙贤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提升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14,(4):125-129.

ON THE GUARANTEEING SYSTEM AND THE PATTREN OF CULTIVATION QUALITY FOR UNDERGRADUATES’ABILITY EXTRACURRICULA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N Xian-bin WANG Sheng-tang HAO Li-xia FU Xian-lan

(School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Anhui 237012)

Abstract:Cultivating innovatio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esent cultivation situ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of extracurricular technological practice, this paper is aimed at constructing the guaranteeing system of innovative ability cultivation; on the basi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practice, six patterns of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are summarized; some measure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guaranteeing mechanism, the educational system, the foundation platform, the guarantee conditions and incentive policy.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technological practice;innovative ability;guaranteeing system;pattern

责任编辑:陈凤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