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建设途径
2016-01-19刘海燕
刘海燕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因素,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常规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在保障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尤其是近几年,高职院校在注重发展规模的同时,忽视了内涵建设,潜藏着教学质量隐患,比如:教学管理缺少学生和第三方的参与,信息反馈和落实的效果不佳,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现状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许多高职院校已初步形成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管理工作较规范,教学信息反馈及时,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1.建立了教学管理常规制度
教学管理常规制度是用于规范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制订了如《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价实施方案》《学籍管理规定》《教材建设规划》《毕业实习工作规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考务管理规定》《考试纪律规定》等。在实际操作中,遵循这些规章制度,可使教学工作顺利运行,切实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大部分高职院校现行的常规制度,将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和教师管理上,对于学生参与评价和评教,以及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缺乏明确的规定,部分学校制订了比较详细全面的教学常规制度,但各部门之间的整体协作性并未很好地发挥作用,未必能将全部规定贯彻落实好,这都为教学质量埋下了隐患。
2.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
许多高职院校推行了教学督导制度,并且以文件的方式确定了六个方面的制度内容。第一,教学督导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第二,教学督导工作所要遵循的原则与处理方法;第三,督导专家聘任规则;第四,督导专家的责任和职权;第五,督导机构的组成与职责;第六,督导专家考核制度。有的高职院校设立了两级督导组织,即学院和教学院部,有的设立了三级督导组织,即学院教学督导专家、教务处和院部,教学工作做到了科学、规范。
教学督导制度保证了日常的教育教学质量,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专家组都是由快退休的老教授担任,他们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但是督导方式单一,以随堂听课为主,容易让年轻教师产生压力,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
3.建立了教学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包括阶段性、针对性和随机性相结合的检查。高职院校的阶段性检查指的是期初、期中、期末的集中检查。期初检查侧重于教育教学的准备工作和保障工作;期中检查则侧重于各教学单位教学落实状况,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期末主要检查各教学单位学期工作的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的组织落实情况。针对性检查主要是专项检查,比如实践教学检查、教学秩序检查、学生作业检查等。随机性检查是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的检查。
高职院校的教学检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行,但也存在着形式主义,没有发挥实际功效。比如学生评教,不论是采取开座谈会还是网上打分的方式,分数都相差不大。
4.建立了听课制度
听课制度是教学质量重要的监控和保障形式。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由学校领导班子、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及相关的工作人员等组建成立听课小组,利用听课和课堂教学评价来对各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深入了解,这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尤其是教师间的相互听课,促进了相互间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部分院校还规定了从领导到教师不同职级的人员每个学期的应听课节数,规定了检查考核的办法。
尽管如此,也存在形式主义,不同职级的人员听课难以落实。
(二)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1.建立了评议制度
评议制度是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常用方式,其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对授课教师的讲课进行评议;二是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评议。三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评议,高职院校的评议制度是有益的举措,借助评议制度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保障教学质量。评议制度有多种形式,学生有评教制度,教师有评学制度,同行有互评制度。由学校质量保障部门组织,教学单位开展,期中、期末分别进行。此外,许多高职院校设有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用于帮助完善评议制度。高职院校的评议制度大多数都是等级制,根据专家评教、同行互评、学生评教等形式进行,评议结果主要是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学校根据结果对于评议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对于评议不合格的教师则会给予批评。但有时对评议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没有进行整理分析解决,最终将评议演变成一种变相的教师考核,违背了评议的初衷。
2.建立了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建立了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校的教学监控保障机构,采用检查后与课后及时交流、书面反馈、座谈会、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等方式,与被评价的对象进行交流与沟通,听取教师对教育教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和思路,反馈收集到的意见或建议,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许多高职院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扩展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比较常用的是广大学生参与的网上评教、领导信箱、QQ反馈等形式。但是,无论是信息技术收集的反馈信息还是利用常规手段收集的反馈信息,其信息的真假仍需要辨别,不能很快将学生和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建立了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制度
许多高职院校建立了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制度,这样可以严格教学工作纪律,维护正常的教学,持续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保障。高等职业院校对于教学事故认定分为一般、严重、重大三个等次。关于处罚,是按照事故危害的严重程度,适当处理。高职院校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制度的建立,加强了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减少了教学事故的发生,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与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标准就是为了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和建立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标准由一系列规章制度、职责规范、环节标准以及各种教学文件等组成,它可以依据国家标准,参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各项评估要求和指标,根据各高校的教学实际来制订。
(一)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专业素质优良、专兼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的能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师资队伍建设要规划合理,措施得力,生师比、专任教师和主讲教师数量等符合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要求;师资的年龄、学历、职称要结构合理;要制订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和教师聘任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学校教师引进、教师培养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教师职称晋升以及兼职教师管理等管理办法,完善学生学风、考风建设等实施方案。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以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经济社会和高职院校的专业实际,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人才培育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过程及培养方式。这三方面的内容是高职院校对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和编制的重要参考对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达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又要依据社会经济环境、用人单位要求等,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制订、修订过程中,要突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确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确保实施的效果。
(三)课程标准的制订
在课程标准的制订过程中,应该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授课内容上要切合社会需求,加强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新课程的开发,在开发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教学实际,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然后按要求编写课程讲义和课件,撰写授课计划。无论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还是课程设计、讲义课件,都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社会市场的要求。
(四)教学组织实施运行机制
1.理论课教学的组织管理
理论课教学多是以讲台授课的方式进行的,讲台授课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点。讲台授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教案的完整性;授课的启发性;重点的突出性;备课的充分性;教学考核的严格规范性;表达的清晰度;教书、育人的同时性。这些讲台授课的评价规则使得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师的招聘,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应该择优录取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老师:一是有责任心,二是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三是具有教学授课的经验。如果有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想要应聘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就要对这些老师加强教育基本理论的培训。
2.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社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从专业的岗位技能设定出发,组织校内外专家认真编制实践课程标准,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要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做出决定。要求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要立足于提高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
3.考核环节的管理
凡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都要对学生进行考试和考核。要改革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专业课要区分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考试要突出应用性,重点考核与职业能力训练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技能知识;实践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突出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规范的考试管理制度,完善考试工作程序,实行教、考分离;对于考试舞弊者,要严格按照学校考试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考试试卷要求多人阅卷,流水作业,做到公平、公正评卷。
4.日常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各专业每个学期都会让任课教师制订课程授课计划,一般有教案、课程表、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表,从而维持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要时常去教学一线进行考察,了解第一手的信息资料,并制订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五)教学督导
树立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提高教学督导人员的素质,督导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应了解相近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今科学技术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教学督导的根本目的不是抓教师的教学问题,而是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要把督导的职能从监督、检查为主转变为指导、帮助、服务为主。要抱着虚心向教师学习的态度,发现教师的亮点,聆听师生的意见和要求,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必要时还要组织示范教学,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
(六)教学设施保障
高职院校教学设施的保障主要是仪器设备、设施、场地、实训基地等方面的保障,包括校外保障和校内保障。校外保障主要指国家财政保障,通过申报省级、国家级的项目获得;校内保障主要是根据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由学校主管部门进行统筹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采购,分步进行,逐步满足教学的需要。实验教学条件建设要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要高。完善学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以及实验室设备、实验室安全、实验耗材和实验室开放等管理办法。完善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等办法,研讨嵌入式、订单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方案。
(七)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
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干部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是联系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师要严格把好干部选拔关,选拔标准要以“德”为先,同时兼顾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和责任感等多个方面。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加强指导和监督,形成有力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加强学生干部的梯队建设。要大力挖掘新人,善于发现踏实肯干、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工作能力强和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学生干部,保证学生活动正常运转、学生干部队伍持续发展。
(责编 周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