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分析
2016-01-18姚元红
姚元红
(云南省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茶叶是云南省临沧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临沧有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珍稀丰富的茶树资源、悠久多彩的茶文化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滇红茶、蒸青绿茶的诞生地,是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普洱茶原料基地,曾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红茶的出口外销和21世纪初普洱茶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几年来,临沧市出台产业发展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预算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茶叶品牌、加强对外合作、举办重大活动、开拓营销市场、开展科考研究等有效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1.茶园面积
2010~2015年,临沧市茶园种植面积从128.4万亩增加到139.2万亩(图1)。
图1 2010~2015年临沧市茶园面积及面积增长走势图
从表1中各县区的数据看,双江、云县增长较大,增幅分别为42.4%、31.7%。目前,茶园面积处于临沧市前三位的分别是凤庆、临翔、云县。
表1 2010年和2015年临沧市各县区茶园面积统计
2.茶叶产量
2010~2015年,临沧市毛茶产量从5.7万吨增加到11.3万吨,五年间增长了近1倍。从图2看,2014年增长最大,增幅22.9%;其他年度以10%~16%的增幅增长。
图2 2010~2015年临沧市茶叶产量及产量增长走势图
从表2中各县区数据看,云县、永德、临翔、双江、镇康五县区增长较大,增幅超过100%,其中云县最大,增幅达142.5%。目前,毛茶产量处于临沧市前三位的分别是凤庆、云县、永德。
表2 2010年和2015年临沧市各县区毛茶产量统计
2010~2015年,临沧市精制茶产量从3.70万吨增加到6.53万吨,五年间增加了2.83万吨,增幅76.5%。从图3看,2012年、2013年增长较大,增幅超过20%;2015年增长放缓,增幅为2.4%。
图3 2010~2015年临沧市精制茶产量及产量增长走势图
从表3中各县区数据看,云县、沧源、凤庆增长较大,增加了1倍多;临翔、耿马有所下降,临翔较为明显,减幅48.5%。目前,精制茶产量处于临沧市前三位的分别是凤庆、云县、永德。
表3 2010年和2015年临沧市各县区精制茶产量统计
3.茶叶产值
2010~2015年,临沧市茶叶工农业产值从18.55亿元增加到70.00亿元,五年间增长了近3倍。从图4看,2014年增长最大,增幅45.5%;2015年增长放缓,增幅为12.5%,为五年最低。
图4 2010~2015年临沧市茶叶工农业产值及产值增长走势图
从表4中各县区数据看,临翔、双江农业产值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超过50%;目前,农业产值处于临沧市前三位的分别是凤庆、临翔、双江。工业产值增长较快的是沧源,年均增长率43.4%,由2010年的第七位跃居2015年的第四位;目前,工业产值处于临沧市前三位的分别是凤庆、云县、永德。
表4 2010年和2015年临沧市各县区茶叶工农业产值统计
4.茶叶均价
从图5看,2010~2015年,临沧市毛茶、精制茶价格总体均呈增长趋势。毛茶价格从14.28元/公斤增加到26.13元/公斤,2014年增幅最大,2015年出现了小幅下跌。精制茶价格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幅,从29.4元/公斤增加到62.06元/公斤,2014年增幅最大,达22.4%。
图5 2010~2015年临沧市毛茶、精制茶价格及价格走势图
从表5中各县区数据看,无论是毛茶价格还是精制茶价格,临翔、双江都增长较快,毛茶价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0.1%和34.5%,精制茶价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3.0%和20.9%;值得注意的是,云县毛茶价格、沧源精制茶价格出现了下跌,年均跌幅均为0.5%。目前,毛茶价格位居临沧市前三位的分别是双江、临翔、镇康;精制茶价格位居临沧市前三位的分别是临翔、双江、永德。
表5 2010年和2015年临沧市各县区茶叶价格统计
5.产品结构及产业布局
临沧市一直以生产红茶、普洱茶为主,但2010年红毛茶和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数量相差不大,到2015年,晒青毛茶数量已为红毛茶数量的1.7倍,普洱茶为主的生产格局更为凸显。在产业布局上,2010年,红茶主要集中在凤庆,普洱茶主要集中在永德、凤庆、临翔、双江;经过五年的发展,红茶的布局与2010年一致,主要仍集中在凤庆,其红茶产量占了全市的65%以上;普洱茶布局发生了略微的改变,云县超过凤庆,成为普洱茶的主产县区之一,目前,永德、临翔、云县、双江4县区的普洱茶产量占了全市的70%以上。
过去的5年,临沧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均持续增长,茶叶产业总体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构建了红茶以凤庆为主,普洱茶以永德、临翔、云县、双江为主的格局。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临沧茶叶产值的增幅远大于茶叶面积和产量的增幅,发展方式正从依靠面积、产量体量增大的粗放式向提高茶叶品质和附加值的集约式转变。另一方面临沧茶叶面积约占全国的3.2%,毛茶产量约占全国的5%,但农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9%,综合产值仅占全国的2.6%,茶叶产业总体效益仍然偏低,产业规模与产业效益不对称,亟待转型升级。
二、存在问题
现代化生产程度低:临沧市涉茶农户约33万户,茶农约160万人,茶叶种植基本以一家一户为主体,茶园属于分散种植管理,基地生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全市茶叶初制所有1875所,通过SC认证的茶叶企业185个,大多企业实力弱小,加工设备、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茶叶加工标准化程度、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
产业链短窄:2015年临沧市茶叶精制加工率57.8%,深加工和跨界开发类的产品有少量茶粉、茶籽油和茶酒,数量不多且没有形成规模。总体来看,初级原料产品占了临沧茶叶产品接近一半的数量,茶叶的全价利用、跨界开发还处于尝试阶段,茶叶资源利用和综合开发相对滞后,产业链短窄,延伸不够。
品牌效应不明显:目前,临沧市茶叶类中国驰名商标有5件,中华老字号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各1件,但在产品标准体系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没有管理利用好。另一方面品牌营销宣传推广的活动数量少,规模小且缺乏连贯性,市场对临沧茶叶品牌认知模糊。滇红、冰岛、昔归、香竹箐等名品、名山、古树等优质的品牌资源未得到充分的传播和使用,品牌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市场体系不健全:临沧市茶叶市场配套体系落后,缺乏既规范又有规模的市场主体。市场营销方式单一,主要以“走出去”参加茶叶博览交易会,等待客商上门交易为主,近几年来以“请进来”的方式,在市内组织举办了数次茶事活动,但数量少,缺乏连续性。总体来看,营销渠道狭窄,产地与市场对接不充分。
三、对策与建议
1.转变方式,提升价值
一是鼓励企业采取自建、流转、租赁或建立“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等模式管控茶园基地,确保原料安全,建立起企业与茶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二是通过合作社、专业大户、庄园等形式统一实行种植管理标准,提高原料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三是支持企业开展CS、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有机农业、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各类认证,强化茶叶生产加工标准的实施,提高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四是依托科技,推进茶叶产业跨界开发,扩大现有茶叶深加工及跨界产品生产规模,在茶多酚萃取、速溶茶粉等深加工和跨界产品生产上取得突破;在利用基地、车间和市场服务等要素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旅游观光、生产体验、物流信息产业,推进茶叶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提高产业综合产值。
2.打造品牌,强化宣传
一是聘请专业机构对临沧茶叶品牌进行系统的策划,对临沧茶叶产业的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品牌诉求、品牌表现进行规划,构建清晰明了的品牌构架;二是规范管理使用品牌,正确处理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品牌的使用管理上形成规范和相对固定统一的模式;三是在展会、品鉴会,宣传片、书籍,大众媒体、行业媒体等媒介上,政府加强产业层面的宣传推广,企业加强产品层面的宣传推广;四是突出资源特点和品质优势,有针对性打造“古树”品牌,“名山”品牌。
3.加大整合,提升实力
一是通过资金、资源倾斜,以基础条件好、发展愿望强烈、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为主导,支持骨干企业通过改扩建做大规模,培育规模企业、龙头企业;二是推动集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叶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园区聚集生产要素、完善配套服务、搭建招商平台、扩大信息共享、争取政策和项目支持等来加快园区内企业的发展。结合临沧茶叶产业布局和资源分布特点,加快推进以凤庆滇红生态文化产业园、双江冰岛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和永德现代普洱茶加工园区为主的茶叶产业园区建设。
4.突破市场,搞活流通
一是改善交易环境,对全市范围内的茶叶交易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提高配套服务水平,规划建设茶叶原产地仓储交易中心;二是政府、企业“走出去”,参加茶叶相关的展会和论坛,同时也“请进来”在临沧举办重大茶事活动,通过参加、举办茶事活动,企业积极寻找经销商,树立临沧茶产业的权威性,传播临沧茶的品牌价值;三是强化销售网络,以政策性奖励或补贴等方式,引导支持企业进入全国影响力较大的茶叶销售平台和进入一些大型商超开设店面或专柜,到全国较大的批发市场建立批发网点,入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推广;四是从外部引进或从本地培养市场开拓、销售管理、终端销售等营销人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壮大队伍,为市场营销提供人才支持。
5.引入资本,增强活力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资金投资临沧茶产业或吸引优质企业进入临沧开展茶叶产业合作或跨行业合作;二是设立茶产业基金,吸引外部资金进入临沧茶产业;三是帮助有能力的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企业运行机制,提高资产质量,一方面通过金融贷款获得资本,另一方面通过挂牌上市解决企业融资难、人才引进难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