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区茶园农资使用现状调查与建议
2016-01-18张春蓓郑文艳汤星
张春蓓 郑文艳 汤星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茶叶科学研究所)
宋必军
(宜昌夷陵区邓村乡农技服务中心)
宜昌市夷陵区是中国知名的“桔都茶乡”,茶叶产业是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西北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的“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动茶叶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笔者对夷陵区茶叶主产乡镇进行了茶园农资使用情况的摸底调研,通过了解茶园使用的农药、肥料及农资投入成本等,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建议。
一、茶园农资使用现状
2016年8月,走访调查了夷陵区4个茶叶主产乡镇的9家农资专卖店的93种农药和20种肥料,茶园使用的主要农药为联苯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苏云金杆菌、茶皂素等,肥料为宜化尿素、三宁碳铵、三宁尿素、阿维菌素有机肥、三宁复合肥、石宝山复合肥等。
茶农农药使用现状(表1):一是农药使用有效成分较为单一,很多农户明白为了延迟害虫抗性要交替轮换使用农药,可往往使用的品牌不一样,但是有效成分是一样的,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农户喷药时间掌握的比较好,一般在鲜叶采摘后的下午四点左右进行,新一轮的鲜叶长起需要半个月左右,一般也过了安全间隔期;三是清园消毒宣传普及不够,石硫合剂在市场上销量也不好,很多农户不清楚茶园休园后要进行清园消毒。
表1 夷陵区茶园农药使用情况
茶农肥料使用现状(表2):一是重追肥轻基肥,绝大部分农户在2月、3月将基肥和追肥一起施入,而且尿素使用超标,极少会在秋冬施入基肥;二是施肥方式不够科学,基肥一般开沟施入,极少部分撒施后浅锄,但追肥一般都直接抛施,还有些抛施后尿素残留在枝叶上,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功效;三是全年施肥一般只进行1~2次基肥和春茶追肥,很少有进行夏茶追肥和秋茶追肥的。
表2 夷陵区茶园肥料使用情况
此外,调研了15户茶农2015年度的鲜叶产量、收入和农资成本投入情况(表3)。通过比较分析,茶农农资投入成本与亩均收入和亩均产量呈正相关,说明一定程度上农资成本投入越高,鲜叶收益越好。
表3 茶农鲜叶收益与农资成本调研表
二、茶园农资使用存在的问题
1.农资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是供货渠道乱,有些农资从厂家直接进货,有些从代理商进货,有些是无照经营者送货上门,无质量保证。二是农药使用剂量标准不规范,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有效成分、含量一样的农药使用剂量不一样,差距较大。三是农资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农资经营者对自己所销售的农资产品功效、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每季可使用次数等不够了解,对购买者技术宣传不够,有些为了促销自己的商品,过分夸大其使用效果和范围。
2.农资品种有待进一步丰富
夷陵区茶园使用的农药虽然品牌很多,但是有效成分基本一样。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户明白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可交替使用的只是品牌不一样,其有效成分一样,达不到预期防治效果。近几年,新兴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多很难在市场上看到,更谈不上推广使用,仅发现的虫螨腈和唑虫酰胺销量也很低,推广使用面积不足100亩次。
3.政府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倾力打造全国知名“桔都茶乡”的战略部署,对茶叶产业大力扶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项目带动等方式,茶叶品牌打造、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无性系良种推广、标准茶园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力提高,但病虫害统防统治投入力度却不够,茶农分散种植、分散经营管理、分散病虫害防治,缺乏统一规范,没有专业的植保队伍指导,也缺乏经费保障。
4.植保人才有待进一步引进
夷陵区现有茶园面积22.3万亩,这么庞大的产业却没有一个区级植保专业的茶叶专家,各乡镇也没有植保专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植保队伍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素质不够过硬。夷陵区亟待引进植保专业人才,为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
三、茶园农资科学使用建议
1.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一是编印《夷陵区农资科学使用技术手册》,重点包括病虫害种类及科学防治方法、农药科学使用方法、施肥时间及肥料种类、施肥量等内容,通过科技培训、农资店推广等方式发放到茶农手中。二是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等项目加大农资科学使用培训力度,通过技术培训、现场示范、媒体宣传、辐射带动等方式普及农资科学使用技术。三是引进茶叶植保专业人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开展新农药的引进与试验示范等。
2.健全专业合作组织
政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病虫防治,充分发挥其组织、培训、质量自律、新农药的引进与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作用,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3.规范农资销售市场
政府应加大农资经营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结合全区实际科学布设农资经营网点,取缔非法经营网点,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建设茶园绿色农资专柜。要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货源渠道正规,严禁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和无质量保证的农资。同时要建立农资来源追溯、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