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 再创“十三五”辉煌
2016-01-18段新友
段新友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610041)
四川是全国茶叶主产区,川茶和川酒、川菜是四川的三张名片。2011年以来,省委书记王东明高度重视川茶产业发展,已先后10次对发展川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同时,省长尹力、省委常委曲木史哈等省领导也多次作出批示。遵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近年来加大了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力度,集中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努力构建多点多级发展新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成效
1.产业位次提升
川茶面积、产量、产值在全国的位次,从2010年的第4位、第5位、第6位全面提升到前三位,川茶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基地集聚扩大
2015年全省茶叶面积32.2万公顷,比2010年增长51.75%。其中,宜宾、乐山、雅安三市茶园面积19.6万公顷,占全省的62.65%,20个茶叶重点县达到24.5万公顷,占全省的76.3%。
3.产量大幅增加
2015年茶叶产量达到24.8万吨,比2010年增加9.1万吨,增长58.22%,其中名优绿茶达19.6万吨,红茶产量2.1万吨,藏茶3万吨,茉莉花茶2.55万吨,“一主三辅”优势茶产品格局已形成。
4.助农增收显著
2015年全省茶叶综合产值近500亿元,比2010年增长近1倍。全省70%以上的茶园分布在盆周山区,这一区域都是贫困地区,茶业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支柱。2015年,全省380万茶农人均比上年增收近500元。名山区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到453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人均茶叶收入超过1万元。各地涌现了一批年收入上10万元的种茶大户,种茶致富大有可为。
5.地方区域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
“峨眉山茶”“蒙顶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等区域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有10个品牌入围全国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蒙顶山茶”品牌价值达13.49亿元。有16个县茶叶获地理标志保护,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4个。
二、主要工作
1.抓政策扶持,形成抓发展合力
2014年省政府一号文件对发展川茶产业进行总体部署,配套制定了6个推进工作方案,建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的川茶产业发展联系会议制度。宜宾、乐山、雅安、巴中、达州等市政府配套制定了指导意见或发展规划。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省级部门的协作、省市县的联动和经营主体的联合,形成了建设茶业强省的合力。2015年省级整合农业、扶贫等部门资金3亿元,带动了茶区加大投入,撬动了社会投入。
2.抓区域品牌建设,联合抱团销售
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大品牌。以有全省133家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为会员的川茶品牌促进会,统筹推进川茶品牌打造。确定“天府龙芽”作为川茶省级区域大品牌,并已在第五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隆重亮相。各地整合资源,加大了“峨眉山茶”“蒙顶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等“三山一早”区域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
3.抓市场开拓,扩大川茶影响力
央视大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介绍了蒙顶山、峨眉山等地的茶山和茶叶市场,宣传了川茶。连续5年举办“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和“中国·四川茶叶开采节活动周”。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香港茶展等国内外茶事活动。竹叶青茶业、川茶集团、川红集团、米仓山茶业等企业,在成都、北京、哈尔滨等地开设体验馆、专卖店,开展网下体验、网上销售,开拓市场。2015年茶叶出口量达4448吨,出口值17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
4.抓机制创新,大力培育新型主体
一方面,推进茶企整合、抱团发展,组建了川茶集团、川红集团、蒙顶山茶集团等茶业集团,加盟川茶集团的茶企达27家,加强了合作,减少了内耗,实现了共赢。目前,川茶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47家。另一方面,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等模式,全省大规模茶叶基地都建立了茶叶合作社,茶叶合作社已发展到582家,省级示范社34家,提高了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基地建设水平。2015年,茶园机修面积27.1万公顷、机采7.3万公顷;绿色防控达到22.4万公顷,占茶叶面积的69.9%。
但是,川茶产业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缺乏叫得响全国的区域品牌。四川茶叶品牌多,但还没有一个像安溪铁观音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区域品牌,小散乱的现状未得到根本转变。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四川茶叶加工企业多、规模小、销售乱,注册加工企业达4000多家,虽然全省有47家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但是企业自有基地、订单基地面积小,产品质量和茶农效益得不到保障。同时,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遍存在。三是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茶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春季名茶采摘期间,劳动力短缺日益突出,鲜叶不能及时采摘,产量、质量和效益都受到影响。
三、创新驱动川茶产业转型升级
1.发展思路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认真编制《川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完善川茶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发展理念,集中建设“两带两区”产业基地,发展“一主三辅”优势产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点多极优势集中发展区,建成茶叶产业强省。以建设现代茶叶产业基地、安全高效茶园为抓手,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稳定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竞争力、提高效益。以建设产业强县为平台,培育区域大品牌、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精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川茶产业转型升级。
2.主要措施
(1)强化创新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创新产品开发。支持茶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坚持以名优绿茶为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发展市场需求大的大宗绿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和藏茶。积极引导和支持主产区新建和引进茶叶深加工企业,发展精深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利用率。二是培育经营主体。加大对大企业集团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挂牌上市。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等模式,建立紧密利益共同体,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实施清洁化生产。充分利用技改等项目,推进企业实施加工厂环境、设备和工艺的改造,不断提升加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2)强化绿色发展,建设标准化基地。一是进一步优化布局。集中建设“两带两区”,建成20万公顷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13.3万公顷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6700公顷优质茉莉花集中发展区和宜宾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集中建成20个1.3万公顷以上的茶叶基地强县。二是建设标准化安全高效机采基地。各重点茶区、重点县按照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安全化原则,新建茶园3.3万公顷,改造提升老茶园6.7万公顷,为品牌企业提供优质、安全、丰富的原料。到2020年,全省建成13.3万公顷茶叶机采基地。三是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主产区充分利用茶史古迹和生态优势,融合旅游和茶文化元素,打造茶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茶业旅游特色基地和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家庭茶庄、家庭农场等,开展茶园体验、休闲观光等项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强化共享发展,打造区域大品牌。一是推进区域品牌打造。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支持、专业运作”的原则,组织企业实施“天府龙芽+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并由川茶品牌促进会实施统一宣传、打造,提高“天府龙芽”川茶区域大品牌知名度。二是全面启动“天府龙芽”品牌打造。按照《川茶大区域品牌“天府龙芽”打造方案》,全面启动“天府龙芽”品牌新形象、品牌发布暨新产品上市、川茶原创歌曲征集、品牌形象片拍摄等宣传推广活动。三是大力支持地域品牌打造。支持重点茶区举办茶事活动,宣传地域优势茶产品和茶文化。同时鼓励企业和主产区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四是努力拓展国内外大市场。继续举办好中国(四川)国际茶博会暨天府龙芽茶文化节,组织川茶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外重大茶事活动,拓展国际国内茶叶市场。
(4)强化协调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一是促进产业园区建设。各主产区加快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服务平台等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茶叶加工企业和关联产业的企业入驻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加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加快优良茶树品种的选育等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点推广川茶2号、峨眉问春等茶树新品种和茶叶机采等重大技术。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发挥基层技术骨干作用,推动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对茶鲜叶、毛茶、成品茶的抽检力度,鼓励茶企建立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四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川茶市场综合体项目建设,完善信息发布、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物流等服务功能。加快产地茶叶交易市场兴(改、扩)建,完善配套设施设备,规范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