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实证研究
2016-01-18张燕平
张燕平
(河南安阳学院,455000)
所谓茶文化,是指在饮茶这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艺、茶具、茶叶文学艺术作品等。随着“90后”群体逐渐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群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茶文化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经为大家所熟知,王爱巧从大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心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茶话这一形式探索了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创新思路。倪凤琨从茶文化中的静、淡泊与和谐三个方面分析了茶对心理健康的功能。傅佳指出茶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三观”和积极的心态,提升内在的气质和修养。连伟利探讨了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途径。可以看出以往研究主要是从宏观方面指出了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和途径,缺乏相关的微观实证研究,本文试图从实证研究的方式来考察茶文化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一、对象与方法
1.被试
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面向全校学生招募自愿者40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22人。
2.研究材料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分别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方面反应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干预材料采用浙江大学王岳飞教授的公开课:《茶文化与茶健康》,共包括8集(第1集茶和茶的起源;第2集茶成分与健康;第3集茶之保健作用;第4集科学饮茶;第5集茶的鉴赏与评定;第6集茶食品与健康;第7集中华茶艺演示;第8集中国茶产业与茶文化),该课程以传统中华茶文化和现代茶科学研究为本体,诠释了中华茶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其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并在全新的背景下,用科学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茶的内涵和健康价值。
3.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
首先对自愿者施测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然后每周二晚上在团体咨询室观看《茶文化与茶健康》,共分8次进行,每两周周五下午进行1次“品茶论友”、“静看、静品、静思”、谈论茶文化所蕴含的儒释道哲学思想等活动,让学生在品茶之时谈谈自己的成长过程,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烦心事,从茶文化中去寻求答案。干预结束1周之后再次施测症状自评量表(SCL-90),所得数据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 果
1.干预前大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与常模的比较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自愿者接受干预前的心理健康水平,以自愿者前测分数与常模分别对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自愿者量表各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
表1 干预前大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与常模的比较
2.干预前后大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比较
为了检验茶文化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效果,对自愿者前测分数与后测分数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后测各因子分数均显著高于前测各因子分数。
表2 干预前后大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比较
三、讨 论
自愿者量表各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说明自愿者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一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个结果也在预料之中,因为根据以往招募团体咨询小组的经验,但凡自愿参加小组的成员大多是本身带着问题过来的,他们之所以没有选择到心理咨询中心登记预约接受个体心理咨询,主要原因在于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大多数人认为接受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就是有“心理问题的人”,甚至会认为来访者都是“有精神障碍的人”。而选择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内心会更有安全性,在团体中体验到的感受和收获在自己的内在隐形地发生了改变,同样会受益匪浅。
自愿者量表后测各因子分数均显著低于前测各因子分数,表示干预训练显著地提升了自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即茶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的效果。对一部分自愿者的随访获知在干预训练中对自己心理健康提升影响最大的认识与感悟主要有:(1)茶道所蕴含的文化元素,需要借助体验来感知。品茶的过程不仅是对茶品的味觉体验,也是对自身思绪的一种梳理,特别是在一边品茶一边进行真心的告白和真挚的交流时,似乎体会到了所谓的“茶人精神”。(2)茶文化蕴含着儒释道三家思想,儒家讲“仁义礼智信”,故儒家的茶文化乃是“仁爱”的茶文化,佛家注重“心无挂碍”,故佛家的茶文化乃是“超然”的茶文化,道家讲求“无为清静”,故演变出“悠然恬静”的茶文化,三家又整合为一个“和”。茶文化所蕴含的这些哲学思想对一个人调整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认识观、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对他人的爱、对他人的共情、让人进入一种“静”的状态、学会接受和放下、与他人和谐相处等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现代人挖掘出了茶在生物性方面的理论与实用证明,但在以茶之哲学性、文化性治愈精神和心灵问题上尚有不足。本研究说明茶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高校应该重视茶文化教学与教育活动的结合,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