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亭记》催生我国最早茶画《萧翼赚兰亭图》

2016-01-18王卫

中国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阎立本兰亭序兰亭

□王卫

萧翼赚兰亭图辽宁博物馆藏本

唐代何延之创作的《兰亭记》,在当时就引起轰动,以至后来多位书法名家书写此文。可别小看这篇《兰亭记》,因在民间流传很广,也受文人雅士喜爱,于是乎,便产生了中国茶画之祖《萧翼赚兰亭图》。据论证,此画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茶画。

《萧翼赚兰亭图》是唐代阎立本所创。阎立本(约601~673年),唐代画家,官至宰相,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人,出身贵族,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阎家父兄均是画家),后师张僧繇、郑法士。

我国茶画的创作素材较为广泛,除当时的社会人文生活、自然景观外,还有一个特点,即创作素材引用于书、典或民间流传的故事等,唐代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是这样,明代唐伯虎的《陶谷赠词图》、清代施桢的《党姬烹雪》也是这样。

《萧翼赚兰亭图》是阎立本根据唐代何延之《兰亭记》所创。唐太宗喜欢王羲之书法,大量收藏王羲之的作品,虽然收集甚丰富,但没收集到《兰亭序》常耿耿于怀。后得知《兰亭序》在会稽(今浙江绍兴)永兴寺僧人辩才手中,欲以高价收之。可僧人辩才否认有《兰亭序》。于是有近臣出计说“谋之”。宰相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说此人善于“谋”事。太宗即召。为便于谋事,萧翼向太宗皇帝讨要王羲之作品两三帖。萧翼着便服,扮成书生私出,行至会稽住下,每日到永兴寺看壁画,引起辩才的注意。萧翼以山东口音与辩才说话,使辩才认为萧翼是从山东来的书生,不是从京城西安来的密探。萧翼是个才子,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甚稔。是日,他们谈得很投合,恨相识太晚。至晚,辩才便让萧翼留宿寺里,引灯长叙,视为知已。萧翼见时机已熟,便拿出他从皇帝那里要来的王羲之帖与辩才观之。辩才云,帖乃真迹,却非精品。萧翼乘机叹曰:惜乎!《兰亭》虽有,今不得再见。辩才使气,从房梁处取得《兰亭》以观之。萧翼云:假。此帖是王羲之第七世孙留传给辩才的,怎能有假?辩才与萧翼争之。由于萧翼说辩才的《兰亭》是假品,辩才并没把《兰亭》收藏,而是与萧翼带来的羲之帖一起,放于几上。一日,辩才外出,萧翼乘机把《兰亭》拿走。萧翼取得《兰亭》后,即召当地长官叫辩才来相见,并告知他是奉旨来取《兰亭》,现《兰亭》已经取到……辩才当场昏之。萧翼回京后将《兰亭》交给太宗,并受到奖励。太宗也给辩才重资,辩才不独占用,而是用资建寺院。

此故事曲折有趣,在民间流行很广,阎立本便以此为题材,创作出《萧翼赚兰亭图》。此画绘有五人,其中饮茶者三人,坐于右侧。左侧二人,为煎茶的仆人。饮茶者中,有靠背树根椅子上坐的是主人辩才,他的对面是萧翼,侧面是陪饮的高僧。辩才年长,脸圆眉毛粗长,嘴巴微开,面带微笑,说话动态十足。对面的萧翼儒生装扮,眉清目秀须长,双手笼在袖里,左手袖抬起,坐姿微动,恭敬躬身,很有动态。

饮者是茶前交谈,而画中左边,茶事浓浓。一满面胡须的长者在风炉前,炉上放着锅,正在煮茶。长者左手执锅柄,右手持茶夹搅动茶汤。旁边,童子弯身,双手捧着茶托、茶碗准备分茶。两人表情入神,细节细腻动人。左前有茶几,置放茶托茶碗等茶具。

有考古学者说,《萧翼赚兰亭图》,妙在“赚”字上。画中并没有《兰亭序》,而画的却是“赚”。“赚”,是对帝王行为委婉的说法,说白了,就是瞒和骗。萧翼乔装进入寺里,取得辩才的信任,凭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甚稔的才能,征服了辩才,使辩才视为知己。萧翼才高但不骄傲,以晚辈的身份虚心恭敬躬身倾听辩才说话,使辩才彻底放松了警惕性,最后从梁上拿出《兰亭序》让萧翼观赏。这种“赚”术实在是高。画面直入“赚”术,妙趣横生,没见《兰亭序》,胜见《兰亭序》,全在一个“赚”字上。

另一方面,为丰富画面,阎立本特地安排了左边的茶事,把唐代茶俗绘于画中。有趣的是,这种安排,开了中国茶画的创举,茶文化中的茶画,从此开始。

《萧翼赚兰亭图》系绢本,纵27厘米,横64.7厘米,工笔着色。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阎立本兰亭序兰亭
向明月
点睛
书法作品
《王羲之 兰亭序》
丹青神化
论唐代绘画发展
王羲之书兰亭序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