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固始茶产业跨跃式发展

2016-01-23方守宇李克栋

中国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茶叶基地

方守宇 李克栋

(河南省固始县特产管理局,465200)

茶业是河南固始县传统优势产业,有着悠久历史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通过建基地、抓管理、实施良种工程、推广机械化生产,固始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茶园面积迅速扩大,由2010年的10.05万亩扩大到2015年的14.2万亩;茶叶产量大幅增长,由2010年的2300吨增长到2015年的4800吨;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由2010年的2.6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8亿元。与此同时,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精品名牌、建立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固始茶企业规模、品牌知名度和产业化程度迅速提升。固始先后打造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级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省级农民茶叶专合作社1个,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40多个。固始县被商务部、财政部等11个部委授予“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定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荣誉称号。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达20万人,“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一大批贫困农民通过从事茶产业,实现脱贫,走上富裕路。

如何推进固始茶产业跨跃式发展,实现以茶富民、以茶强县的目标,我们认为:只有把发展茶产业工作的着力点放到:“选准一条路径;狠抓两大工程;突出三大重点;构筑四大保障体系”上来,创新务实,真抓实干,才能不断为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助添强劲动力,从而推进茶产业跨跃式发展,实现以茶富民,以茶强县的目标。

一、立足优势,选准“一条路径”

固始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一是生态条件优越。境内植被覆盖率高,昼夜温差大,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二是种茶历史悠久。固始自古出名茶,产茶历史长达2300多年,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县城关白寺的14号古墓(属战国时期)中就发现有茶叶。三是品牌优势明显。全县已开发出“九华山”毛尖、“仰天雪绿”、“十八盘”毛尖、“皇姑山”毛尖、“青峰云雾”、“黄岭”毛尖等一批知名茶叶品牌,其中“九华山”牌信阳毛尖、“仰天雪绿”为中国驰名商标。如何利用上述优势,选准一条适合固始茶产业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先后组织各产茶乡镇和重点茶企业负责人到福建、江苏、浙江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不断探索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方法和路径。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闲置资金,投入茶叶基地建设、市场建设、技术开发、品牌创立、营销策划等。固始南部山区的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发展的路径也在茶,因此,推进茶产业跨跃式发展,实现由种茶大县向茶业强县飞跃,是固始县茶产业坚定不移的发展路径。

二、夯实基础,狠抓“两大工程”

1.抓茶叶基地开发的标准化规模化工程

一是精心策划,连片开发,形成茶叶板块基地。重点建设以陈淋、武庙、段集为中心的3个3万亩茶叶板块,以祖师、方集为中心的2个2万亩茶叶板块,省道339以北50个1000亩以上的种茶专业村。采用集中连片的办法,使茶叶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特色化。二是完善机制,强化责任。实行“一个基地,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个责任,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责任制,茶叶技术服务部门实行跟踪服务,做到有求必应,及时解决茶叶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是突出特色,创新方法。实行自主开发,以企业、茶农为投资主体,采用市场化操作,不搞行政命令大集体式开发,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效益一片。

2.抓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工程

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固始茶叶企业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这些龙头企业与中小型茶场和广大茶农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30多家,合作社社员拥有茶叶基地面积近10万亩,约占全县茶叶总面积的70%。二是推行“专业合作社+茶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用工业化理念谋划茶叶产业。固始九华山、仰天洼、十八盘、皇姑山、青峰、黄岭、翰墨茶园、华阳大佛山、五岭等茶场已成为当地茶产业的加工、销售龙头,全县茶企秉承现代工业理念,升级加工设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精品、名牌。

三、整合资源,突出三大重点

1.突出品牌统一

大力整合品牌资源,树立大品牌意识。针对茶叶品牌多而知名度不高的实际,固始县成立了茶叶商会、茶叶学会,通过会长企业、骨干企业和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打造出一批能代表本县茶产品特点和整体质量水平的茶叶品牌,塑造“固始茶”的品牌形象,扩大“固始茶”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鼓励有实力的茶叶龙头企业收购小茶企、茶农的茶叶半成品或鲜叶进行加工,结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不断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形成1~2家产值超5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

2.突出市场开拓

为了扩大固始茶市场份额,先后在信阳、郑州、合肥、北京等数十个国内大中城市建起了多家固始品牌茶叶专营店、加盟店,强化市场硬件和软件建设,集评茶、品茶、售茶、休闲、娱乐为一体,努力拓展茶叶市场的信息功能、服务功能、辐射功能、文化交流和质量监控功能。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县各茶叶主产乡镇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品牌为基础,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不断强化对固始茶的宣传,通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省市县举办的各类茶事活动,如:郑州茶博会、信阳茶文化节、固始根亲文化节等,有效地提高固始茶的知名度。三是鼓励和支持茶叶生产企业、经销大户在互联网上开设茶叶专卖店,到大型超市设立专柜,建立多渠道全方位茶叶营销体系,千方百计搞活茶叶流通。

3.突出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大低产衰老茶园更新改造工作力度。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广大茶企和种茶大户对低产衰老茶园进行更新改造。二是本着“不是良种不发展”的原则,引进乌牛早、白毫早、龙井43、舒茶早、安吉白茶等优良茶树品种,积极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3万多亩,其中陈淋、祖师、武庙等乡镇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示范基地面积均在5000亩以上。三是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行病虫草害综合治理,增施有机复合肥、农家肥,减少化肥使用,实施绿色防控,杜绝有残留农药。截至2015年底,全县有6家茶企业产品通过有机茶认证,3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8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四是狠抓名优茶机械化生产推广。通过举办名优茶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班,拿出一定资金对购置采茶机、耕作机等实用茶机具给予补贴等举措,引导重点茶企业、种茶大户购进和使用先进茶叶生产机械,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县名优茶机械化生产工作。

四、加大扶持,构筑四大保障体系

1.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县乡两级都要成立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辖区内茶产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对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参与茶叶产业化战略的实施。领导小组要下设办公室和相应办事机构,具体负责茶产业发展中的各项工作落实。

2.培训推广体系建设

在推进茶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过程中,重点抓好各项先进茶叶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一是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技术资料,按茶事季节印发给茶企业和茶农。二是建立县乡两级示范基地。县、乡领导和茶业技术干部要联企业、联大户、联基地,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全盘”的目标。三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以中国茶叶学会、河南省农业厅、信阳农林学院为技术依托,聘请省内外茶叶专家来固始讲授先进茶业技术,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茶叶技术培训班不少于5期,培训茶农不少于1000人次,做到培训到基地、到企业、到农户。

3.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茶叶标准与质量监控体系,修订完善固始茶地方标准,在生产、加工、包装、贮运各个环节全程实行标准化。建立茶叶质量检测机构,完备检测设施,强化跟踪检测监控,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大农药管理的力度,从源头遏制“双高”农药的销售使用,引进和推广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替代农药,进行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提高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三是积极组织茶叶企业送茶样进行检测,有条件的直接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4.政策扶持体系建设

县财政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主要用于低产衰老茶园的改造、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发展、先进茶叶生产机械的推广应用、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茶品牌创建宣传、茶叶龙头企业培育壮大、茶叶销售网络和茶叶市场建设等。鼓励支持茶叶企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茶叶基地建设的综合水平,引导鼓励金融部门对茶叶种植大户、专业村、骨干企业给予贷款支持。按照“产业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措施化”的思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类项目资金,推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跨跃式发展。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茶叶基地
《茶叶通讯》简介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我的基地我的连
香喷喷的茶叶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