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腕踝针疗法和针刺疗法治疗疼痛及麻木类疾病的效果对比

2016-01-16李亚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4期
关键词:腕踝针麻木针刺

李亚红

(沧州市肃宁县中医院 河北 沧州 062350)

疼痛及麻木类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存在肩周炎、骨质增生、颈椎病及急性扭伤等因素有关[1]。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的针刺疗法对疼痛及麻木类疾病患者进行治疗,但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2]。腕踝针疗法是一种在传统针刺疗法基础上创立的新型针刺疗法。该疗法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内(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四肢靠近躯体正中线的内侧为阴,外侧为阳。腕踝针疗法是在将人体先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再确定进针点的。具体的分区标准是:对人体进行纵轴排列,然后将前、后正中线作为标线,将身体两侧由前向后平均划分为6个纵行区。其中,1、2、3区在头、颈、躯干及上、下肢的阴面;4、5、6区在头、颈、躯干及上、下肢的阳面),当身体某纵区内出现病症时,即可在该区域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选取相应的进针点,进行针刺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疼痛及麻木类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我院对近期收治的200例疼痛及麻木类疾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的针刺疗法和腕踝针疗法进行治疗。其中,采用腕踝针疗法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疼痛及麻木类疾病患者。在这200例患者中,因患有肩周炎所致疼痛及麻木类疾病的患者有63例,因发生急性扭伤所致疼痛及麻木类疾病的患者有22例,因患有带状疱疹所致疼痛及麻木类疾病的患者有76例,因患有颈椎病所致疼痛及麻木类疾病的患者有39例。在这2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他们的年龄在25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96±5.43)岁。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1)取穴。①选取阿是穴为主穴。②配穴的选取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选择。例如,对于因患有颈椎病所致疼痛及麻木类疾病的患者,可为其选配风池穴和夹脊穴进行针刺治疗;对于因患有肩周炎所致疼痛及麻木类疾病的患者,可为其选配肩贞穴、肩内陵穴和曲池穴进行针刺治疗;对于因发生急性扭伤所致疼痛及麻木类疾病的患者,可为其选配后溪穴进行针刺治疗;对于因患有带状疱疹所致疼痛及麻木类疾病的患者,可为其选配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血海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和太冲穴进行针刺治疗。(2)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是:①让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并对其相关穴位处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②使用0.30×40mm的毫针经皮刺入患者的各个穴位,进针得气后留针40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天为1个疗程。

1.2.2 对观察患者使用腕踝针疗法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医生须按照腕踝针疗法的分区标准查明患者病症所属的区域,然后再遵循“上对上、下对下、左对左、右对右;不易被定位的病症选1 区, 处于2区或 3区的病症选 2 区和 3 区 ,处于 5 区或 6 区的病症选 5 区和 6 区”的原则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其中,上1穴位于小指侧尺骨缘与尺骨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处;上2穴位于腕掌侧面的正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上3穴位于靠桡动脉外侧,桡骨边缘处;上4穴位于拇指侧的桡骨缘上(手掌向内);上5穴位于腕背部的中央,尺骨和桡骨的之间;上6穴位于小指侧尺骨缘背;下1穴位位于靠跟腱内缘;下2穴位于跟腱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下3穴位于胫骨前缘向内约1cm处;下4穴位位于胫骨前缘与腓骨前缘的中点;下5穴位于跟腱外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下6穴位于靠跟腱外侧缘。具体的治疗方法是:①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并为其选定进针点。②对患者相关穴位处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使用1.5寸的毫针经皮(使针与皮肤呈30°角)刺入患者的各个穴位。③将针体贴近皮肤表面(使针与皮肤呈10°角),然后沿皮下浅表层继续刺入约1.3寸,以针下阻力由紧转松,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若针下出现阻力,患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说明针体已进入肌层或筋膜下层,须调针至皮下浅表层)。一般留针1h左右,期间不做捻转提插。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天为1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采用腕踝针疗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疼痛感。患者若存在疼痛感,须立即为其调针至无疼痛感为止。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参照周本成[3]等学者制定的关于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①显效:经过治疗,患者麻木及疼痛的症状完全消失,能够进行自由活动。②有效:经过治疗,患者麻木及疼痛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活动受到轻微限制。③无效:经过治疗,患者麻木及疼痛的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在加重,无法进行自由活动。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其中,以(±s)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采取t检验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其计数资料的分析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被评定为显效的患者有96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例,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00%。在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被评定为显效的患者有65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0例,为无效的患者有25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n,(%)]

3 讨论

疼痛及麻木类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此病虽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中医认为,患者出现疼痛和麻木的症状主要是因其气血运行出现障碍所致。因此,对疼痛及麻木类疾病患者采用以调气和血、疏通经脉原则为主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缓解其疼痛及麻木的症状。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引起其神经感受器兴奋。由神经感受器兴奋产生的刺激信息能够沿脊神经与脑神经传入中枢神经,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与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麻木及疼痛感相遇。在此过程中,针刺的传入信息能够有效地抑制伤害性刺激信息的传入,进而起到镇痛和缓解麻木的效果。

一直以来,临床上主要采用传统的针刺疗法对疼痛及麻木类疾病患者进行治疗,但治疗的效果一般。近年来,腕踝针疗法因具有操作简单、进针点少、安全性高、治疗的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4]。在对疼痛及麻木类疾病患者采用腕踝针疗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主要是对其皮下的浅表层进行刺激。通过解剖学研究我们发现,皮下浅表层主要为疏松结缔组织的富集区,含有较多的组织体气化物质。这些气化物质是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感受器,故传导刺激信息的速率较高。因此,采用腕踝针疗法治疗疼痛及麻木类疾病的效果尤为显著[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对疼痛及麻木类疾病患者采用腕踝针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病情的康复。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 胡新耀,李喜忠.腕踝针治疗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2):99-100.

[2] 李淑英,蔡敏,张瑜等.TACE术前腕踝针留置疗法缓解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2):98-99.

[3] 周本成,沈坚.腕踝针结合针刺阿是穴治疗肌肉拉伤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9):826-827.

[4] 胡侠,凌昌全.腕踝针止痛机理的生物力学观[J].中国针灸,2004,24(5):361-363.

[5] 刘丽艳.体针结合腕踝针和皮内针法治疗偏头痛4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3):25-26.

猜你喜欢

腕踝针麻木针刺
麻木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
无题(2)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