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2016-01-16陈金洲
陈金洲
(河北省黄骅市中医院脑病科 河北 黄骅 061100)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是临床上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此病是一种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β2-微球蛋白是一种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和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小分子球蛋白[2]。为了进一步探讨β2-微球蛋白的水平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笔者对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和同期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32例健康人。200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1)其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实验室检查和颅脑CT检查得到确诊[3]。(2)他们均未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3)他们均未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和结缔组织病。我们根据这200例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出血性脑卒中组,并将32例健康人作为参照组。在缺血性脑卒中组107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37例。他们的年龄在38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9.6)岁。他们中有脑梗死容积≥20ml的患者33例,有脑梗死容积<20ml的患者74例。他们中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在出血性脑卒中组9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4例。他们的年龄在22岁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0±9.2)岁。他们中有大脑半球出血患者85例,有小脑出血患者5例,有脑干出血患者3例。在参照组32例健康人中,有男性19例,女性13例。他们的年龄在21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9±9.7)岁。三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4]
为这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β2-微球蛋白检查和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查。进行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查的方法是:(1)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3ml,并对血样进行离心处理。(2)将血样送至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3)使用放射免疫法对研究对象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水平进行测定。进行尿β2-微球蛋白检查的方法是:(1)让研究对象饮水500ml,并在其饮水1小时后对其进行尿液取样。(2)将尿样送至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3)使用放射免疫法对研究对象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检查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三组研究对象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和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SPSS13.0软件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研究对象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的比较
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水平为2435±1046μg/L,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水平为1998±1035μg/L,参照组健康人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水平为1526±853μg/L。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和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人,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三组研究对象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的比较 (μg/L)
2.2 三组研究对象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的比较
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为168.9±189.7μg/L,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为275.9±213.0μg/L,参照组健康人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为135.1±103.5μg/L。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和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人,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三组研究对象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的比较 (μg/L)
3 结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和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尿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和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健康人。
综上所述,β2-微球蛋白的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上述情况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1] 毕经丽.88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 (12):1224-1225.
[2] 宫殿荣,梁建华,李守社.急性脑卒中血清、尿、脑脊液β_2-微球蛋白的临床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1,(01):39-41.
[3] 孙宏春,张锋,张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02):42-43.
[4] 谭云昌.血清和脑脊液中β_2-微球蛋白同时检测对急性脑梗塞的诊疗意义[J].西部医学, 2003,(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