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6-01-16姚会彦郑永骥

关键词:助人育人政治

姚会彦 郑永骥

(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姚会彦 郑永骥

(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专业性育人工作,其本质是服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社会工作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注重思想与环境的改变,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政治性色彩相对弱化,专业性服务比较突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可以尝试在理念上,引入“助人自助”、尊重、平等、服务等理念;在方法上,引入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和社区工作法等;在内容上,引入社会工作的“关系处理”这一核心议题,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助人自助;学校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的育人方法,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它都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实现百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其重要性更加明显。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价值多元化以及社会转型的加剧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育人乏力”、实效性不足等问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必然的选择。近年来,在各个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过程中,日益蓬勃发展和壮大的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和方式为其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溯源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失业率增加,家庭问题日益严重,都市化带来的城市犯罪和流浪乞讨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英美等西方国家掀起了慈善救助运动。他们把城市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生活区,对于生活区内需要救济和帮助的人由每个小区从事慈善救助的志愿者委员会负责。同时,志愿者委员会还积极协调其他慈善团体与政府及社会的救济机构的工作,以避免救助与服务工作的重复与低效。由此,较早时期的社会工作应运而生。此后,这一工作成为西方国家对公民开展社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和措施。社会工作产生之后,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转变和“学生运动”的风起云涌,各个高校学生人数不仅逐渐减少而且学生的总体需求日益多元,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难度也迅速增加。如何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调整课程设置使其为学生提供更系统、更有效的教育与服务成为当时许多社会工作者和教育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由此开启了社会工作同学校教育进一步的结合。此后,学校社会工作在西方蓬勃发展起来,并成为帮助学生解决个人成长及社会化过程中实际困难和问题的重要教育方式。目前这项服务在西方各国普遍开展,成效显著。[1]

对于我国来说,社会工作起步比较晚。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的无限扩张使得社会存在的空间大大缩小,并把每个公民分配在一个固定的“单位”里,所有的人都是“单位人”,衣食住行由单位给予解决,当然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由单位负责。因此,政府或单位的“全包全揽”使得社会工作既没有产生的必要又没有产生的土壤和环境。1978年之后,随着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众多单位要么解体而消失,要么其职能发生重大转变,许多个人也由“单位人”转变成为了“社会人”,他们同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至此,社会工作产生的条件日益具备和成熟起来。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认为社会工作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的。[2]

尽管社会工作是一件“新鲜事物”,但在基本理念上却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些共通之处。[3]这对于高校来说,在面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路和途径。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也纷纷呼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引入和运行学校社会工作机制。[4]那么,什么是学校社会工作呢?所谓学校社会工作,从服务的范围上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说,学校社会工作就是借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教育、帮助和服务;从狭义上说,学校社会工作就是针对学校里学习和生活适应遭遇问题的学生提供协助、处置或服务的社会工作活动。[5]本文主要是以狭义范围的学校社会工作为基础而展开理论研究和探索。可以说,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学校内的具体运用和功能的延伸,是把社会工作的原理与方法同教书育人的规律与方式方法相结合来改善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和生活能力,解决他们个人成长和社会认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和完成学校育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育人优势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助人实践活动,同样也是一种育人的方法和路径。要把学校社会工作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强其效果,就要对其优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

第一,学校社会工作注重思想与环境的改变。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为实现自己特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意识施加影响,以期转变人们思想,塑造人们品德,进而指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就普遍存在。它通过改变或转化人的思想来达到影响他们的行为或习惯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亦是如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受教育者的生活和实际,故其人文关怀已显不足,进而使其得不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6]那么,它的应有价值和效果也随之被弱化。学校社会工作则不仅注重对人思想的转化,而且还注重个人周围环境的改变。为了使学生顺利成长,顺利步入社会,学校社会工作者遵循“人是环境的产物”的理念,不仅致力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同时还充分调动并整合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帮助其改变或优化生活和学习环境,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受助对象的自我转化能力,促进其潜能的开发,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

第二,学校社会工作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一方面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进行的普遍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进行;另一方面是针对个别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而进行个别教育。但是无论是哪一类,都存在着注重理论的灌输和引导,强调集中、统一和控制,忽视了人的差异性和潜在的自我发展的能力,教育对象的能动性没能得到尊重和发挥。[7]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居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对有关教育内容进行灌输和说教,久而久之便让教育对象对教育者、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产生了“逆反”心理,其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是以工作对象存在个体差异为前提,他们对每一个工作对象发挥自己所具有的潜在优势、实现自己价值等行为持“引而不决”的态度,尊重工作对象自己的选择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激发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探索的能力。学校社会工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认为这些学生应当公平、公正地享受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机会和资源,他们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也应该被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认可。[8]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将教育者变为被教育者的人生导师、同路人,彼此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的关系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一个生命体影响另一个生命体”的教育关系。这种教育关系打破了过去那种认为学生年幼无知,只能被动接受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使他们成为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的亦师亦友的“伙伴”。

第三,学校社会工作的政治性色彩相对较弱。著名学者张耀灿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9],“变成他们的习惯,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10]。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突出政治价值的教育、政治行为的引导、政治理念的教化,注重的是对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行的教育以及行为规范的引导。学校社会工作则起源于具有“帮扶”、“救助”功能的社会实践,是一种通过与家长、学校、社会的有效互动,为解决学生在校内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促进学生顺利社会化而使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形成良好助人与育人关系的活动,是一种“构筑“教”、“学”、“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活动[11]。因此,它首先是一种“助人”完成社会化进程的服务性活动,它更倾向于关注个体的发展权利与社会福祉。学校社会工作的首要功能不是政治性的,而是同政治性色彩距离较远或者说是存在一定“中立性”色彩的社会性服务活动。在当前“95”后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内,他们独立意识强、个性突出、生活多样、思想多元,学校社会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可以更加适应他们的需要。

第四,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专业性比较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但受过去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或组织之间的基础性边界模糊不清,使得此项工作呈现出“全民参与”、“全民进行”的局面。这在高度权力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进行,“全民行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赖以支撑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却迅速的淡化了,其服务性宗旨的体现也就相形见绌,从而使其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魅力。此情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体现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归到其服务性宗旨,为广大学生成长服务,才能持续的发挥“生命线”的作用。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12],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13]。它坚持“助人自助”的核心工作理念,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在帮助学生实现“自助”的同时也实现着自身的社会价值。这种“助人自助”的行为既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方法,[14]而且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专业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15],其服务的专业性非常明显。当前,广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生活的环境不完全相同,个体的差异性也比较明显,这使得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需求。无论这些问题和需求是一般性的、共同性的还是特殊性的、个别性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专业技巧可以同工作对象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帮扶”关系。这种良好的专业关系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苍白的宣传,而是用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这让工作对象不仅感受到专业性的服务,更让他们感受到深切的人文关怀。良好的专业关系可以深化、增强工作的效果,拓展社会工作者的影响力,也可以为受助者提供安全、有利的环境,使受助者能够有机会更好地省视自己。[16]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路径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做“人”的工作。但相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社会工作有着显著的优势和特点。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笔者认为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引入学校社会工作,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第一,在育人理念上,引入“助人自助”、尊重、平等、服务等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关注点和落脚点放在关注学生的成长上,要把培养人、锻炼人、塑造人作为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归宿,坚持做到“以生为本”。学校社会工作坚持在尊重、平等、服务的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助人自助”,让受助者主体的意识觉醒并积极主动地付诸实践,从而实现自我改变。这也是坚持“以生为本”,也符合青年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高度自尊、渴望独立,有较强的主体意识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这些理念,改变过去以灌输、说教为主的育人方式,以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途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自我,正确的看待自己,进而有效地解决自身问题,最终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从“输血式”向“造血式”、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最终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目的。

第二,在育人方法上,引入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和社区工作法等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型比较强的专业工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等,引入这些专业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所谓个案工作法,是指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巧为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服务,以达到帮助他们减低压力、解决问题的目的。个案工作法适用于针对个别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所谓小组工作方法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在有关专业科学知识的指导下,通过组织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的相关活动达到彼此之间相互支持、彼此分担,继而促进他们个人和团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的工作方法。这一工作方法强调个人同集体的关系,它以“朋辈小组”、“兴趣小组”、“教育小组”等形式把个人同集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参与中让个体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提高用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小组工作法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增强其渗透力,实现对成员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所谓社区工作方法,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参与集体和学校行动,在参与过程中,让他们建立对学校和集体的归属感,同时培养他们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其社会参与以及行为决策的能力和意识,提升他们的潜能。借鉴社区工作方法,既可以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又有利于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模式。同时,社区工作法可以让学生回归到学校、回归到社区、回归到社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有利于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一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果。

第三,在育人内容上,积极引入“关系处理”这一核心议题。

著名社会工作理论“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个人同他人、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当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根源。因此,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受助者在社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重建与新建和谐关系,把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还原到正常的社会关系中,给他们恢复“正常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关系处理”是社会工作的核心议题。在“关系处理”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四种关系: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实践为基础,以灌输为原则,以疏导为教育方针,以交往为教育手段,切实提高了其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17]但是有些问题仅靠对教育对象采取说服教育难以改变其思想和行为,远不如把个人问题同自身、他人、学校、社会等因素联系起来,系统思考其内在“关系”来寻求问题解决。因此,借用“关系处理”这一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有关教育内容联系起来,把学生放在活灵活现的各种现实关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通过专业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和谐地处理个人与自身、他人、学校、社会的关系,这也是他们顺利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这样做不仅可以更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个人,也有利于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

[1]刘芳,王宁.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5):6-9

[2]赵清文.社会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09(1):60-62

[3]陶倩,肖炳南.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8):13-16.

[4]张乃刚.高校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6):166-168.

[5]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5:35.

[6]宋劲松,王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0):12-16.

[7]王新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高教,2005(3):87-89.

[8]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9-80.

[9]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6.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9.

[11]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3.

[1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

[13]齐芳.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与策略分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1):1-3.

[14]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6-7.

[15]陈奇娟.学校社会工作:一种专业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8(1):14-17.

[16]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7-158.

[17]刘芳等.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229-240.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Social Work

YAO Huiyan ZHENG Yongj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School social work is a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help people and help themselves”with service as its essence.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chool social work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It focuses on the changes of thought and environment,students’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while the political color is relatively weak.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the notion of“help people and help themselves”,respect,equality and service should be introduced.In methods,the case work,team work and community work should be introduced.In content,“relationship handling”,the core topic on the social work,should be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elp people and help themselves;school social work;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008-8318(2016)02-0078-05

2016-02-10

姚会彦(1979-),男,河北武邑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助人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