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出彩”让初中历史课活起来
2016-01-16邓红燕
邓红燕
[摘 要] 当前的历史课程改革提倡有生命力的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利用多种素材创造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一种妙趣横生、精彩纷呈的“活”的历史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点燃智慧火花,演绎时代的声音。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活力 优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02
当前的历史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和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使历史课堂不断呈现“动”与“活”的情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初中历史课活起来的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活历史课堂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历史教师要精心营造历史教学情境,自然将学生带进角色之中,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点活课堂。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放一段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视频,然后设计两个问题:1.萨拉热窝事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2.导致这个结果的根源是什么?这样以情境教学与设问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二、加强信息与资源整合,盘活历史情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课程资源不断地得到开发和应用,其中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等。比如在《战略大决战》的教学中可以播放三大战役电影或展示三大战役地图,用多媒体设计形象的动画,一条条粗线代表解放军进攻的路线,红点代表战役的重要地点,并且结合各种声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如下问题:1.用四个字概括三大战役各自的特点。从南到北的作战顺序如何?2.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是哪一战役?你如何理解三大战役的意义?这样把一场“战略大决战”有声有色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比较轻松地记住了三大战役的情况,同时也培养了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又如乡土、社区资源是学生最熟悉且容易接受的教学资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如历史见证人、阅历丰富的长者、历史遗迹等,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例如在讲古田会议的内容时,笔者动员学生周末到古田会议原址参观。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究,丰富了社会实践内容,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三、打造辩论舞台,变活知识内容
真理越辩越明。在教学中笔者改变了学生在评价历史事件时的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常态模式,即先展示相关材料,再设计主题,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总结、归纳。让学生以当时大臣或谋士的身份开展辩论、做出决策,这样的辩论舞台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也出现了热烈、活泼的场面,从而轻松、愉快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大变革时代》的内容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后社会的变化以及商鞅被处死的图片,然后搭建一个辩论舞台,组织学生以商鞅变法成功以否为主题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课堂中形成了成功、失败的两种力量,唇枪舌战,展开激烈的辩论。成功的论点主要有:1.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2.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失败的观点主要有:商鞅被处死……学生通过这样的辩论,对此问题进行主动探究,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学史乐趣,使历史课奏响快乐的音符。
四、采取合作探究方式,拨活学生思维
新课程实施后,在教学中会经常遇见此类现象:无论课堂还是课后,学生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抓住机会与学生共同探究,合作交流,这样既能使历史课堂气氛活跃,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权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激发学生快乐的情感,引导学生游进历史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在宽松的民主氛围中学习。
在历史课堂中笔者经常采用“分组合作探究”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桌而坐,分成几个小组。笔者从讲台来到学生中间,用鼓励的语言与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比如讲印度种姓制度问题时,笔者按照合理的分组方式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代表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换位思考,用史实论据说明这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然后进一步提问:“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感想?你还有其他意见吗?”使学生始终处在主体的地位,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畅所欲言,思维活跃,形成了一种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习惯,也为师生提供了合作探究交流的平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历史课真正活起来。
五、巧用成长记录袋,激活学习兴趣
巧用成长记录袋是新课程改革的新亮点。它有助于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全面了解学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树立积极进取的信心;有助于家长获得对自己子女个性优势了解的喜悦,倍增教育好子女的信心;有助于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与尊重。在平常上课时,笔者要求每位学生设计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成长袋记录学生成长的故事。学生把需要的东西装进成长记录袋里,随时把自己的作品和进步与人分享,从而增强自信,同时可以对自己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和反省,培养反思能力。这种办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潜能与创造性的发挥。教师通过成长记录袋的记录,分析学生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总之,我们教师要积极探讨如何才能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帮助学生创造自信、生机勃勃的人生。师生共同构建一种和谐、民主、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相长,使历史课更加有趣、有效。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钟启泉等.国外课程改革透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 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