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史点亮高中历史课堂
2016-01-16张翠平
张翠平
[摘 要] 乡土史是中国历史的细胞,也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乡土史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乡土情味,学生对此有亲切感、认同感,对优秀的地方文化遗产有自豪感。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从身边的现实感受历史,不仅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也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趣味盎然,充满活力,而且也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 乡土史 历史教学 直观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87
所谓乡土史即家乡的历史,包括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照本宣科地陈述过去,还应该关照现实,并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立足点与历史课的价值。而合理地运用乡土史来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无疑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式。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激发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现象。融入乡土史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在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中,历史教育就是从社区、乡土历史开始的。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历史新课程推行后,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了解新课程不够、教学手段单一和忽视潜在课程资源利用的现象,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由于时空的间隔,历史仿佛是“故纸堆”,好像只是一串串历史年代、事件和人物的集合体,因而学生记得困难,缺乏学习的热情。怎样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呢?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从身边的现实感受历史,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也使课堂趣味盎然、充满活力,还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笔者在教学中根据高中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和历史阶段特征,引入黄桥乡土历史材料以充实教材内容,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一、穿越历史,感知历史,化枯燥为生动
诚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通常来说:“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考察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的教科书里面去,使这教科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笔者在讲授必修三宋明理学时,通过课件展示顾孝子墓和何氏宗祠的图片。我们每个土生土长的黄桥人对此都很熟悉。顾孝子名昕,明代人。顾孝子墓位于黄桥镇西寺桥外。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每天早晨起床后总要问问母亲有什么需要,五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当母亲患病后,他日夜服侍,衣不解带。当母亲眼睛失明后,他日夜号泣,直到治愈后停止。当朝皇帝明成祖听到他的孝行后,作诗两首并附了序。讲到这里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顾昕是黄桥第一个被列入国家志的人?何氏宗祠是何氏一族为纪念先祖、教化后人而建立的祠堂。何氏为黄桥的一大家族,明清时代,黄桥何氏先后出了4名进士(何家祠堂的大厅堂就是明弘治十五年进士何斐任御史时所建),10名举人,30名贡生,300名秀才,且任职官员中多为正直廉洁之士。就一座古镇、一个家族而言,有此成就较为鲜见。祠堂正中悬挂何氏先人十条家训。为什么何氏家族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这得从当时的官方哲学宋明理学谈起。
理学家以“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精化,形成了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理学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这就不难理解顾昕为何成了当朝皇帝表彰的对象,不难理解黄桥何氏官员的正直廉洁了。
哲学原本就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光就教材讲述宋明理学,学生难以深刻掌握,更何况这是高考频率相当高的知识点。笔者把这两则生动的学生熟知的乡土史引进来,缩短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由抽象的说教变成具体的感知,学生更好理解。
二、直观教材,有益补充,窥一斑知全豹
目前历史教学还主要以统编教材为主,现行教材注重全局的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难以拉近与不同地区学生的距离。乡土历史是生动的直观教材,是对中学历史课本有益的补充。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开发与运用乡土历史资源,可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只偏重历史学科、呆板教条、单调枯燥等缺陷。
古镇黄桥的历史虽已有上千年了,但让黄桥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还是一场著名的决战——黄桥战役。人教版必修一抗日战争部分只有很宏观的讲述,过程很简洁。它总共分为四部分:日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全民族的抗战、国内和国际两大战场及抗战的胜利及意义。如果只注重现行的教材,学生就感受不到战争的血与火,也达不到情感的升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把黄桥战役穿插其中能让学生加深对当时情境的了解。黄桥战役发生在1940年,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加紧进行反共军事磨擦,将磨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确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陈毅、粟裕奉命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部队挺进苏北,在黄桥地区建立了根据地。黄桥战役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新四军以7000余人几乎全歼韩德勤部3万余人,狠狠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黄桥决战的胜利与黄桥人民的无私支援是分不开的。名扬全国的名小吃“黄桥烧饼”,与著名的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的。当时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时隔30余年之后,即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黄桥人民仍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他,将军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尽管我们是黄桥老区人,黄桥战役也已经搬上了银幕,但现在是和平年代,对于那段战争岁月感觉有点遥远。把乡土史补充进来,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视野,使历史显得更加饱满,又达到了以家乡的 “一斑”来窥看宏观大历史的“全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立体的,学生的状态是兴奋的、积极的,课堂无疑也是高效的。
三、古今变化,民族缩影,爱家更爱国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乡土史蕴含着家乡的辉煌过去,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只有让学生亲身去看、去听、去感受家乡的古今变化,体验家乡的沧桑岁月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黄桥建镇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和具有丰厚底蕴的文化名镇。现有东、南、西3片传统古街区,总面积近30公顷。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街巷24条、古寺庙3座、宗祠7座,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黄桥又是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著名的黄桥战役之地,至今仍保留着不少革命历史遗迹遗址。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为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远的不谈,近现代以来,古镇孕育了很多非常杰出的人物,例如: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丁文江,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民国中将朱履先,既是世纪老人也是华夏奇人韩秋岩,著名戏剧家丁西林等。学生会发现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积淀着厚重的历史内涵。如今的黄桥镇是泰兴市的经济、文化、商贸、交通“副中心”,泰州市重点小城市,江苏省“扩权强镇”试点镇。自2009年以来,南伸北延、东进西扩,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主干道路网体系,2015年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全国共有90个建制镇被列为试点地区,泰兴市黄桥镇也位列其中。如此前景怎不令我们每一个黄桥人热血沸腾?
对家乡历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为家乡曾经的辉煌成就而骄傲,为家乡曾经的艰难历程而伤感。家乡是每个人最熟悉的港湾,对于家乡的一草一木,大家都有着深刻的情感。当学生在逐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时,他们对家乡的情感也是与日俱增的,对家乡的热爱能激起他们更为广博的爱,那就是对祖国的热爱。
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要把乡土史灵活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搜集、积累乡土史的资料,发掘乡土史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历史课堂的效率。但是目前乡土史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我们应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一般情况下,乡土史是教学内容的辅助性材料,不应喧宾夺主,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要与教材有机结合,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认知。乡土史教学绝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而应积极创造条件,可以采取参观博物馆与历史遗迹、收集老照片、人物采访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要注意鉴别乡土史料的真伪。教师在运用乡土历史资料时,应该对其加以分析和鉴别,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诸多理由让我们相信开展乡土史教学很有必要。乡土史能使历史教学材料丰富,能演绎出一个个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课堂教学场景,从而使学生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历史课的状况得以改观。我们的历史课,才真正让学生能学到一点儿知识,认识一些人物,懂得一些道理,受到启发,这样的历史课才是有效的,这样的历史课堂才能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 罗国干.中学历史教育:乡土历史教学方法之我见[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6).
[3] 林壬申.黄桥名人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4] 方伟君.乡土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