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实施与思考
2016-01-16朱慧澜
朱慧澜
[摘 要] 阐述任务驱动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实施架构,并对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实施进行深层思考,提出应注意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和提高能力。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课堂改革 实施架构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72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教学呢?即用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一些必要的辅助资料,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一、思想品德课任务驱动型教学的具体操作
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个体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个体展示与小组合作展示相结合。自主学习部分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回答或者板书展示;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以点拨、补充、评价的方式提供必要的指导。
当小组成员围绕教学任务进行充分讨论后,各小组就要进行讨论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是任务驱动型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展示学习成果的时间。“展示即暴露”,一定要学会从学生的展示中明白学生学习的成效:掌握的和没有掌握的要一目了然,谁会了和谁不会也要一清二楚。当时间不允许每组学生都展示的时候,我们要采取措施选择合适的小组进行展示。具体操作如下。
(一)抢答。 抢答最能凸显小组合作成果和小组学习机智,也最容易激发小组成员的自豪感。抢答是小组成果展示很有效的方法。
(二)抽签。 在班级教学中,笔者让两个班级学生根据小组数准备一定数量的乒乓球,在乒乓球上写有组号或者是组长的姓名。如果某个小组有幸被抽中,那么其他组有权利选择该小组中的任何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小组学优生单兵作战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
(三)对决。 当许多小组都积极踊跃地准备回答问题而教师又无法判断谁先谁后的时候,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采取“剪刀布包锤”的方式对决出获胜者来回答问题。
二、思想品德课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架构
(一)任务设计。 每节课知识都设置明确的教学任务,我们把这叫做任务单。这份任务单的制作包含的内容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任务;本节课的整体感知,即知识体系的构建;课堂检测部分;记忆单。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渐进性和一定的坡度,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探究任务的内容材料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时政性,寻求社会热点、焦点与教材知识的衔接点,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
(二)课堂效果。 课堂检测部分,抽查三到四组对比结果,找出错误率高的地方。对本节课疑点部分的讲解,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让学生构建整框知识体系,形成总体框架结构。
三、思想品德课实施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深层思考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前提应该是科学合理的任务设置
任务单的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到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层次化、生活化。这要求备课组形成统一的模式,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来筛选有效信息,本着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基础知识,也要关注知识提高拓展部分。这样便于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例如,在学习有关经济生活的内容时,基础知识关注所有学生群体,但同时应该有所拓展,关注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所用材料来自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设置问题: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经理,如何把这个公司经营好?又如在学习政治制度的知识时设置问题: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如何为家乡父老乡亲解决难题提议案?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任务单的质量不能保证,那么任务驱动型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教师及时性评价是任务驱动型教学实施的有效保障
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教师及时点评。教师要学会表达对学生的情感。一句激励性的语言,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许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学会用赏识性语言作为学生回答或参与的反馈,这会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心理感受,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也是任务驱动型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
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占据了大部分学习时间,思想品德课面临的最严峻的现实问题就是时间不够。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总的来说,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沟通、合作和分享;有助于学生增强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