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三段式”教学法刍议
2016-01-16刘华东
刘华东
[摘 要] 阅读是英语“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不懈追求的。提出“三段式”阅读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三段式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33
初中英语教学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中,阅读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学习内容,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关键。为此,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精力。在多年教学经历与不断的理论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三段式”教学法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故而对此做了研究。
一、“三段式”阅读教学法的含义
其实,“三段式”教学法并非阅读专有教学模式,也并非最新的教学理论。很久以前,在英语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就有“三段式”教学,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具体到初中英语阅读的“三段式”教学中,就是指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三阶段——阅读前阶段(Prereading)、阅读中阶段(Whilereading)、阅读后阶段(Postreading),由于这三个阶段教学担负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学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二、“三段式”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 阅读前阶段(Prereading)
阅读前阶段是指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学生的课前预习、自学、自主收集材料、阅读教师提出的问题等。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阅读课文《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的课前准备阶段(阅读前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初步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找出文章中涉及的生词,然后上网查找、搜集资料,找出有关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人文资源、风土习俗等资料,对其进行初步认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顺利展开教学了。
2.阅读中阶段(Whilereading)
阅读中阶段要注重过程,加强指导与把控。
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出声读、指读、回读等不良的阅读现象,这些阅读现象会阻碍学生对于阅读的整体把控与理解,割断整体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这些阅读细节,教会学生阅读的正确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比如,可以教给学生“扫读”“略读”“细读”的阅读技巧,告诉学生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语句需要不同的阅读技巧,比如,重点内容要细读,反复地读,非重点可以扫读甚至略读,这样节省了学生的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
其次,要设计精妙恰当的问题。阅读是思想的交锋,是师生之间的灵魂互动,而问题是实现交锋与互动的直接途径。为此,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精妙、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那么,如何设计问题呢?一定要注意,问题要有代表性,有典型性,有趣味性,要让学生想去探究,而且只有浏览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速读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力。同时,问题还要具有延伸性,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获得文章之外的知识、视野,达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3.阅读后(Postreading)
阅读过程完成后,并不意味着整个阅读教学就大功告成了。很多时候,如果教师不注重阅读后的工作,会使学生阅读得不到巩固,阅读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为此,教师在阅读后阶段应该多开展一些活动和操练,以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尤其是下面几项活动内容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大家共享。
(1)表演
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表现欲,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后阶段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品、话剧的表演,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天赋和英语口语能力。
(2)对话
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还应成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因此,在阅读后阶段,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文章来组织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人物,讨论文章的情节,或是讨论相关的话题。
(3)书面表达
为了初中学生能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教学,教师应进行适量的读写训练,在阅读教学之后,进行书面表达训练,使书面表达成为阅读后的拓展阶段。书面表达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例如将对话改为短文或者将短文改写为对话,原文的仿写、缩写以及续写。只有不断进行书面表达训练,学生才能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效性好、操作简便,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现代教学观、学生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此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 李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