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2016-01-16涂小芳
涂小芳
[摘 要]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其在中考中的分值越来越大,选材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天文、科技、地理、历史、任务传记、英美风俗人情等,并且加大了对考生理解、概括、推理能力的考查。为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27
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以此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甚至终身学习英语与运用英语奠定知识基础。2011年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阅读英语课文,是积累英语语言材料、扩大英语词汇量、增加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与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从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大价值与真正意义,充分感知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与强化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此外,在各级各类的英语考试与历年高考的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均占有极高的比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指导阅读英语课文时,我们必须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阅读要求与阅读目的, 制定不同的阅读方略,遵循由具体到概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常见的英语阅读方式有略读,也就是指导学生通过整体粗读课文后,感知课文的大意,为之后的细读课文作准备;跳读,也就是指导学生把握英语课文中的关键词,通过时态、语气转折词、语法过渡词等理顺行文线索;细读,也就是注意英语课文的细节,抓住关键信息与主要事实等;推读,通过阅读推测隐含在句子中的词义、因果关系及含义等。
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要学会阅读英语的各种文体, 初学英语者不仅要敢于阅读,还必须学会自主阅读。遗憾的是,在周一至周五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很少有可以被自己利用的课外阅读时间,用于阅读英语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目前,很多学生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很难买到英语趣味读物。书店中虽然不乏英语资料,可是,那些都是为应试而设计的英语读物, 学生阅读起来又费劲又乏味,阅读兴趣自然难以激发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每节英语课堂上巧妙地有效地安排学生广泛阅读英语读物。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学生必须读完哪些内容。对英语阅读储备较丰富的学生, 我们必须要求他们自觉地阅读课外英语读物,引导与鼓励他们选择合适的英语阅读读物,定期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与阅读笔记。
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明白:阅读过程中,既要注重语言的应用方法,更要学会认知与体味读物的内容,比如学会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学会获取读物中的各种信息,学会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等。遇到新单词或者新词汇, 既可以通过上下文意来推测其意义,也可以暂时跳过,待全文阅读完毕后,再通过相关资料确定其读音与意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在于自己获取了相应的知识,在于提高了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在于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三、整体教学与局部教学相结合
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坚持局部教学与整体教学有机结合的原则,本着“品味局部,把握整体”的精神,局部设计、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做到整体与局部兼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少讲多读,以讲促读的方法,做到中心、重点、细节三兼顾,从英语阅读教学的整体出发,整体培养与提高学生认真阅读与独立阅读的习惯与能力,以此优化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往往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找出课文的关键句,捕捉课文的主要信息,归纳整合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主旨,而后才指导学生局部阅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行解决或者小组讨论一些细节问题。在指导学生掌握课文大意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细心品读读物的细节,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篇章内容,掌握课文中呈现的新的英语语言知识。
四、阅读中进行词汇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词汇是构建英语大厦的基本材料。学生拥有的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对词汇量的要求,现用的初中英语教材比上一套英语教材要求更高,故此,师生均感到难度很大。有的老师对生词视而不见,在阅读教学中偏重于粗放地获取信息,对语言知识积累的训练力度不够,致使学生对许多常用词处于模糊领会的状态,学习浮于表面,缺乏扎实的基本功。为了持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务必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科学进行词汇教学。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英语教师来说,必须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转变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升和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责任编辑 李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