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演绎化学教学别样的精彩
2016-01-15杨鑫
杨鑫
【摘 要】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初中化学是科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学习方法的起始阶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自学并参与合作,这将更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 以生为本 兴趣 自学 合作
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探究过程中,从而更好地获得化学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主性就较强,反之则自主性会明显下降。但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关注力度不够,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教学设计上,而没有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其实,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能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还要能在课堂中多给予学生鼓励,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如《水的组成》教学中,先引导说说对水的认识,由此而引出水的物理性质;如《溶液的形成》教学中,带领学生对溶质的概念学习后,学生不理解,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会喜欢化学课,兴趣才能得到激发。
其次,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而从学生生活中选择素材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中,教师用幻灯片呈现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酸性和碱性物品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是如何鉴别这些酸碱物质的。接着呈现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NaOH溶液,引导学生思考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如此,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化学中,借助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知识而展开鉴别活动,从而更好引导学生展开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探究活动。
二、注重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其的初步构建
在化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化学探究活动,如果没有通过情境后直接提出问题,一些学生因课前预习不到位(甚至有的学生没有预习),那么,在探究活动中就不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和同伴分享和交流,故而通过情境导入新课后,教师要注意及时展示目标,通过目标而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一般而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该环节的安排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目的是要让学生初步阅读教材,知道要学习什么,对基本的概念、化学式等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
以《原子的结构》的自学为例,在自学中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构成,知道什么是原子核、质子和中子;了解相对原子质量、通过看例题而初步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步骤。在自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教师可用课前预测题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相应的填空、判断等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才能为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三、加强课堂探究指导,促进其的系统构建
实施参与式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能在参与中获得体验,更好地构建知识。课堂中的探究环节是参与式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通过情境和自学,学生初步了解了要学什么,那么,接下来教师就需根据教学目标而逐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注意,问题要紧扣目标而展开,提出问题后要预留相应的时间给小组学生讨论和交流;二是教师在小组学生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还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而及时引导学生归纳、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避免用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自主的感悟。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对于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可引导学生写出常温下镁和铝和氧气反应,高温下铁和铜和氧气反应,补充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等反应而引导学生归纳金属的活泼性。进入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小组学生对镁、锌、铁、铜和稀盐酸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进行交流,思考金属的活动性,结合化学反应而对其原理进行交流。接着以演示实验(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式,分析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幻灯呈现Mg、Zn、Fe和HCl、Zu和AgNO的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观察,由此而引出置换反应。如此,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参与中能更好地获得化学知识构建。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只有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才能更好实现从“知识灌输”到“知识构建”的过渡,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喜欢化学,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收获,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