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微社团”管理模式探析
2016-01-15张莉莉胡洲黄国鑫
张莉莉+胡洲+黄国鑫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为创新型教育,为进一步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拓展能力,提出了班级“微社团”管理模式。分析探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班级和社团组织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工作应遵循的探索路线。
【关键词】微社团 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
新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要求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分析探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班级和社团组织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工作应遵循的探索路线。笔者作为医学院校班级辅导员,在研究相关文献和细致分析班级管理基础上,尝试提出“班级微社团化”的创新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微社团管理,以项目带动、活动驱动,引导学生参加个性培养,提升综合能力。
一、班级“微社团”模式探索背景
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2014级药护临本四班成立于2014年9月。班级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箴言,共102名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团员率为100%。全班同学以“团结、和谐、文明、进取”为班级文化。
(一)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
1.所有的学生都属于某一班级,班干部由部分学生担任,缺乏流动性,让学生失去了获得各种角色心理塑造与才能培养的机会。
2.学校对学生具有绝对的组织权、领导权和控制权。由于班级是由存在各方面差异的个体所组成,这种差异必然使每项活动很难具有普适性,强制推行导致活动缺乏针对性,造成管理上的低效。
(二)创新性班级管理方式提出
班级结合“活学、乐学”的理念,以思想建设为中心,始终贯彻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坚持课堂与课外紧密结合,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和发展优秀人才,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快、更好地让学生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四有”青年。
二、“微社团”管理思路及做法
(一)以优秀人才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分阶段实施班级“微社团化”管理,重在综合培养
一是开展兴趣引导,组织填写兴趣特长;二是加强专业培训,兴趣与实践相结合;三是注重精品活动的推动,如新生才艺大赛、演讲比赛、临床技能大赛,让学生认识到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和可行性。
(二)开展素质拓展教育,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导向
通过翘楚班级“微社团”指导发现班级人才,让班级微社团逐渐成长。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以点辐面,带动班级各个方面蓬勃发展,让优秀个人带动班级社团,推优出新,人尽其才;让班级处于良性竞争,不断完善个人技能,脱颖而出,彰显班级活力。建立特色社团化班级管理,更好地扩大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从而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导向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增强凝聚力,加强社团管理
同学们自我了解发展中的需求,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加强各方面能力培养,特成立“笃实好学”学习小组、“唯舞独尊”舞蹈小组、“杏林话剧”话剧小组、“梦音永存”音乐小组、“羽中漫步”羽毛球小组、“水墨飘香”绘画小组、“足下生辉”足球小组、“雄姿雅健”健身小组、“巅峰竞技”篮球小组等九个微社团小组。合理优化资源,通过举办兴趣小组活动,引导每一个学生发挥潜质,为学生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微社团”管理成效及意义
(一)“微社团化”班级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
试点成立的“唯舞独尊”社团,是一个舞蹈演出与爱心服务相结合的组织,在成立的一年时间里,举办并参与了各种市级、校级活动,如十堰市残联“关爱孤独症儿童”、重庆路小学“世界读书日”等活动,活动的受众面扩大到了校园外,培养了班级成员的责任感。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微社团”,增强了凝聚力,加强了班级管理,并获得了一致好评。在这种优秀的班级“微社团”制度和良好的氛围下,班级中已有80余人次获得校、院级奖励。如新生才艺大赛歌唱一等奖、校园歌手大赛第二名、长跑运动会第三名、湖医之韵二等奖、明信片设计大赛一等奖等等。
(二)凸显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
“微社团”在发展中能够针砭时弊,对于成立初期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改正,进一步落实社团制度,对社团活动时间的分配进一步合理化,平衡社团中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全力以赴去解决这一系列滋生成长初期的问题,不断改革与创新。“微社团”品牌的发展和成长,犹如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正以丰富班级文化建设,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来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逐渐形成文化积淀,将班级文化与个性发展、社会实践、时代发展相结合,进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受益于品牌,圆梦于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