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需求的护理英语教学改革
2016-01-15何蝶娟
何蝶娟
【摘要】本文以英语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分析了国内外护理人才的岗位需求状况及英语对于护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再次,指出当前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提高护理英语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对策,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岗位需求 护理英语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与国际接轨,医疗机构对于英语水平高、专业技能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从我国现实情况看,高水平的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的紧缺型人才,亟须国家重点培养。护理人员的国际化对护理人员的英语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护理人员的岗位需求现状
(一)国内护理人员的岗位需求现状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医护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国际化医疗设施的引进使得我国护理人员严重缺乏。当前,我国对于英语水平高、专业技能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
(二)国外护理人员的岗位需求现状
从现实情况看,由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当前世界各国在医疗机构均不同程度出现了护理人员缺失的现象。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各国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可见医疗结构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程度相当之高。
二、英语对于护理人员的重要作用
英语作为全球最通用的语言,其地位和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英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具有较强英语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的复合型护理人才符合当前社会医疗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理念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较存在很大差距,为此,在进行国际医疗合作和技术交流中,国家亟须要具备较高英语能力的护理人才去接触国际先进的护理技术和护理理念。
另一方面,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护理人员可以广泛参与到全球化护理中,成为护理人才市场的试金石。目前,我国各种涉外护理服务均要求较高的英语水平,在进行护理人员录取的面试中,也加入了严格的英语考核制度。
三、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不能体现岗位需求导向
目前,我国护理英语教材内容大多与公共英语相类似,没有突出其自身的专业性,缺乏职业性与专业性,这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在进行护理英语学习时常常与当前就业形势相脱轨。这种应用型不强的教材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二)英语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护理学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缺乏应有的教学实践经验,因而常常导致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运用一贯流传下来的教学方式,毫无新意,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在传统的护理英语课堂中,教学方式守旧、呆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对于护理英语的学习仅凭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这些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局面,丧失了互动性,并使英语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四)评价机制过于单一
在护理英语的教学考核上,传统方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笔试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方面。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已实施考核制度改革,但其在实施效果上却微不足道,导致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出现众多的交际能力低下的学生。
四、基于岗位需求的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改革不适应的英语教材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形式,探讨护理专业英语教材的改革问题,修改不合理的内容,突出英语学习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提倡因材施教,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改革,更注重对学生教育基础的培养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
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来说,其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对于英语技能的学习和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上,实现“学以致用”。教师应该摆脱以往呆板教学方式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课堂的“聆听者”变为活动的“参与者”。这样不仅可以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方式的障碍,让课堂更为丰富,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必须作为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其他辅助手段。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专门的英语学习网站;建立英语学习的微信交流群等等,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英语交流,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教师在进行考核时,应善于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笔试为主的考核形式。在考核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以用人单位的标准为主要的考核评价标准,可模仿用人单位的面试环节进行模拟面试和英语技能考核,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对护理英语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