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管理研究
2016-01-15邢国正江雨燕吴超
邢国正 江雨燕 吴超
摘 要: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国国内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发展模式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差异。按照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全面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各自独立并且相互联系的原则,构造科学独立的适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从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高级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63-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程应用型人才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工程领域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但由于其理念在国内本科院校发展较晚,目前国内院校的发展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不相适应。因此,各普通本科院校需要对其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面地改革和创新,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原则,构建起科学的、独立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来充分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努力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紧迫的也是长期的重要任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所学校在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特色,这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具有特色、优势与本质特征。高校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强化应用、突出实践、强化应用的道路,加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做到工程实践训练与工程科学教育齐头并进,鲜明创新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并不是中国大学生数目过多造成的。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毛入学率仅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这种现象是由于供需失衡而造成的结构性过剩。与此同时,人才市场中高级技工、新兴“灰领”阶层人才紧俏,成因是高校长期偏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人力资源市场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容易造成白领管理者偏多的倒立人才金字塔现象,人才的结构性失衡。因此,大力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手段之一[1]。
二、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管理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自中央至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个高校均非常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将教学列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个关键指标,各个高校切实采取有效途径,积极改革现行实践教学管理,多途径筹措经费以投入实验室建设,大大改善实验教学的客观条件,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我校自创办以来,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尤其是近年来在应用型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研究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面向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也是很多普通本科高校在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其中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倾向于“重理论,轻实践”,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阶段,这种观点扭曲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间的联系。此外,一定数量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投入精力不足,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实践教学对升华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综合作用[2]。
2.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面向工程实际,增强工程训练,这是培养工程教育人才的要求,也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重“学”轻“术”的倾向严重,导致相当一部分工程高校无法直接为工业企业输送相关人才,甚至直接为工业企业服务的工程型论文、设计和发明专利的数额也偏少[3]。此外,投入的实践教学设施不足,导致实践基地建设进展缓慢。
3.实践教学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很多普通本科高校因财力有限,实验设备陈旧老化现象普遍,实验实训开出率低下[4]。此外,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半数以上的本科院校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之后,导致部分实习与实训环节“走马观花”,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4.实践教学管理模式需改善。经过发展,普通本科院校近几年在本科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本科办学经验[5]。但是在实践教学运行具体环节和执行制度方面缺少监督,同时忽视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
5.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单调贫乏、教学方法落后[6]。据统计,50%以上的普通本科院校设置的实践教学课时计划数少、课程内容陈旧简单,课程安排偏重基础性实践,缺乏创造性与综合性的实践,仍然是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主导,学生并没有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创新
科学地制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创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实现培养特色鲜明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1.研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重点是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包括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系统的建立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改革和完善各种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企业培训教材。
2.构建工程应用型教学管理平台,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尽量结合专业知识点加强创新教育方面的知识传授,将创造技法训练与课程教学有选择的结合,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行为,以期养成创新的习惯,再结合案例,针对具体内容,研究该内容设计的发现过程及其过程中创造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以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3.加强高水平工程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培养学生“大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逐步形成工程系统认知、传统技能训练、先进技能训练、专业性训练、创新实践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五个教育训练层面和相应的教学模块。开展以开设创造学系列课程为载体、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主线、以课堂课程教学为重点、以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实践探索。
4.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研究探索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方法,建立科学、完善的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结合实践教学,把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的能力也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大大提高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
5.建立完善的创业实训平台,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创业教育,推动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发展。总结创业培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暴露出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积累经验。
6.与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人才共同培养机制,打通学校理论学习到企业工程实践的通道,为学生和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创造条件。积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聘请相关产业领域的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遴选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导师参入,减少校内导师所带学生的数量,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7.探索“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和方法。通过对“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三年校内教育、一年企业工程应用实训)的实践和探索,完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8.实行教师与学生共同进驻企业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同时使教师在企业中获得最新的企业需求,及时做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进,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从课堂教学到校外实践严格按照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内容对学生进行培养。
四、优化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1.推进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调整方法和路线。在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容重构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进行更新与改革。重新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改革传统陈旧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2.针对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工程应用”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效结合和师生对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认识不足的问题,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明确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并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升广大师生对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
3.探索本科工程实践类的教材建设、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优化的思路和方法。与修订后的实践教学计划紧密结合,进行有组织的实践教材建设。
4.研究和分析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探索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5.研究探索适合于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增加网络课程、实践作业、课程设计、工程项目实训等教学手段,加强精品实践课程的建设。
6.探索适合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和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五、结语
树立“大工程”的教育理念,确立“崇尚实践,回归工程”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理念,创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实践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一体化”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乔兴.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
[2]朱宁.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3]徐辉,季诚钧,等.大学教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处辉.转型中高等教育的反思与构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5]洪哲,王麟娜.高校加强教学质量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2009(11).
[6]康晓娟,杨东民.西部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经济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