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关系探究
2016-01-15曾家兴
摘 要: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兼顾了金融业的效率与公平,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对商业性金融在扶富方面的效率和政策性金融在扶贫方面的公平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以期促进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效率与公平;关系
学者们将金融分为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两大类。商业性金融对市场进行调节,政策性金融对市场进行优化配置,两者是一种相对应的概念。在商业性金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产生了政策性金融,其目的都是为了构建平衡的现代金融体系。因此,为促进金融业发展,理顺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关系、促进两者平衡发展非常重要。
一、商业性金融在扶富方面的效率
在市场经济中,商业性金融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进行商业性的货币资金流通运作,营利性和商业性特征明显。商业性金融的特征决定了其“扶富避贫”的趋势,但随着商业性金融的发展,其扶富的效率也为社会金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在市场运行机制方面,商业性金融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受到金融项目的局限,只要是营利颇丰的融资项目,商业性金融就会主动争取。商场是商业性金融的方向标,所以在进行融资时一般不会有优惠,而较多的是考虑融资风险、安全与营利。在活期存款上,商业性金融拥有信用创造和派生资金存款的功能。
其次,在业务经营结构方面,营利的多少是商业性金融进行经营的宗旨,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商业性金融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资金能力较强的客户是商业性金融的主要业务范围。例如,由于资金能力较强的人收入比较可观、还债能力强、贷款额度大等原因,商业银行一般会同意这些人的贷款申请。而对于工薪阶层等低收入者,商业银行一般不会同意其贷款申请。
二、政策性金融在扶贫方面的公平
政策性金融是在市场机制不足和失灵的条件下产生的,以国家政府的支持为基础,通过特殊的融资手段对市场金融体系进行合理调整,以促进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协调发展。优惠性、补充性和扶贫性是政策性金融的主要特征。
在扶贫方面,政策性金融是对商业性金融的一种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政策性金融在农业上有着重要体现。政策性金融为农业提供了中长期的低利贷款,还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国家农业的发展,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了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如我国的农业发展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往往是为推进农业的发展而设立的,国家政府为这些机构提供资金,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由此可以改善农业现代化发展结构、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的生常率,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发展现代化农业。
农业方面的政策性金融扶贫实质就是通过小额贷款对贫困地区给予政策性的支持,满足贫困地区生产经营的需求,解决贫困地区“贷款难”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其生产经营的模式,提高生产率。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运用特殊的金融手段对资金的趋利性流动进行控制,将一定的资金配置到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并注重给予相应的优惠。另一方面,集中一部分资金扶持相对落后的产业,以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平衡发展。此外,还需要利用银行的经营体制,即“按时归还”体制,以促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的项目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三、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存在平行互补的关系
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关系实质上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市场金融资源配置与政府进行调控之间存在着平行互补关系,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促进金融业乃至于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
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主要表现为,在金融政策上,两者的法律地位平等,在业务范围上互补,当商业性金融进行符合政府的经济政策活动时,政策性金融就会给予相应的支持。商业性金融为表,有效的进行着商业金融活动。政策性金融为里,为商业性金融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将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混淆看待,就是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自主监管与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监督混为一谈,对金融体系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会造成金融业发展的不平衡。例如,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业务结构上的不平衡。所以,要全面认识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之间存在着平行互补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协调平衡发展。
四、结束语
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是金融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希冀”,两者存在着并列、互补的关系,不可互相替代。市场主体的自主资源配置与国家的宏观调控之间需要协调均衡发展,在分清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实质关系上,构建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全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硕,王伟.论区域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协调发展[J].武汉:金融,2013,01:26-29.
[2]沈乐颖.基于政策性金融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路径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07:12.
[3]李剑.从政策性金融与开发性金融的差异看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转型[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作者简介:曾家兴(1996- ),男,四川宜宾人,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