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饮外敷治疗丹毒二例

2016-01-15孙姝阳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丹毒外治外治法

孙姝阳

内饮外敷治疗丹毒二例

孙姝阳

丹毒;普济消毒饮;清热利湿汤;外敷;治疗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1患者,男,16岁。患者于3 d前左侧鼻翼处起红斑,微肿、疼痛如灼。晨起发热、恶寒、头痛、烦躁。平时有挖鼻的不良习惯。检查:体温39℃,面红目赤;左侧鼻翼处有指甲大之光亮红斑,鲜红如玫瑰色,形状不规则,压之褪色,放手后即复原状,面部灼热;舌红、苔腻,脉浮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109/L,中性0.84,淋巴0.16。辨证诊断为血瘀蕴毒,风热上攻引起的丹毒。

1.1.1 初诊治疗治疗以清热凉血,疏风解毒为主。

内治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羚羊骨18 g、银花15 g、黄芩10 g、水牛角30 g、野菊花18 g、地丁18 g、牵牛子12 g、赤芍12 g、柴胡18 g、连翘12 g、板蓝根18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100 mL,早晚分2次温服。

外治法:用消毒纱布浸自配消炎液外敷患处,2次/d。消炎液组成与制作方法:青黛1 000 g、土银花1 000 g、九里明2 000 g、紫花地丁1 000 g、甘草1 000 g、荆芥500 g、防风500 g,上药加水24 L,煎至6 L,装瓶备用。

1.1.2 复诊经服药3剂和外治后,发热恶寒已退,头痛、目赤痛亦减;左侧鼻翼部红斑颜色稍淡,范围缩小。

继守上方去羚羊骨、水牛角。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100 mL,早晚分2次温服。外治法同前。

1.1.3 三诊服药3剂和外治后,左侧鼻翼部红斑已大部分消失,尚存淡红色沉着,体温、脉搏、食欲均正常。停口服中药,外治法至红斑完全消失后停。1个月后电话告知已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1.2 病例2患者,女,55岁。患者患足癣已近3年,1周前左小腿近踝关节起巴掌大红斑稍高出皮肤,灼热痛,发热,小便黄,故来诊治。检查:左踝关节处有一巴掌大红斑区,红赤如丹,有小水泡,形状不规则如地图状,但界限分明;舌苔黄腻,脉滑数。辨证诊断为血瘀蕴毒,湿热下注引起的丹毒。

1.2.1 初诊治疗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利湿为主。

内治处方:清热利湿汤,金银花18 g、板蓝根30 g、牛膝18 g、连翘18 g、车前草30 g、泽泻18 g、地龙15 g、赤芍18 g、白茅根30 g,1剂/d,水煎2次,取汤液约100 mL,早晚分2次温服。

外治法:用自配消毒洗液熏洗患处,然后用消毒纱布浸自配消炎液外敷患处,2次/d。消毒洗液组成:大黄30 g、白鲜皮30 g、甘草30 g、九里明30 g、防风30 g、荆芥30 g,

制作法:上药研末和匀,分包,15 g/包。功效:祛风止痒,清热解毒。用法:用500 g开水浸泡1包,用纱布过滤,用温药汁外洗患处。

1.2.2 复诊治疗服药3剂和外治后,丹毒红肿减半,水疱渗液消失,小便清。药虽已对症,仍需加强通络散结之药。守上方加炒山甲10 g,路路通30 g,忍冬藤30 g。外治法同前。

1.2.3 三诊治疗服药6剂和外治后,丹毒已完全消退,唯原来患处皮肤瘙痒。自配止痒霜外擦患处而愈。止痒霜组成:羊毛脂100 g,苯海拉明粉15 g。制作法:上药调匀,装盒备用。功效:祛风止痒,抗过敏。用法:薄涂于患处,2次/d。

2 讨论

丹毒系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炎症,部位多见于头面、下肢。其特点为:病起突然,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易复发[1]。

丹毒因其病位不同,命名也不同。如生于头面的称“抱头火丹”,生于下肢的称“流火”或“下肢丹毒”。现代医学认为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侵入皮肤或黏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病变蔓延迅速,由于淋巴管回流受阻,故局部可出现水泡,当细菌毒素侵入血液时,即可引起全身反应。中医学则认为本病的发生系由于血分伏热,外受火毒、风热、湿邪而致。邪毒(通过皮肤的破口)乘隙而入,毒热与血热相搏,郁于皮肤,邪毒壅聚,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蒸腾于外,发为丹毒。若风热较重,上攻头面者为“抱头火丹”;若湿热下注见有水泡、渗液者为“流火”;若毒热较重,可见有直入营血症候;若湿热毒邪缠绵留恋则病情迂延日久,或反复发作。丹毒多发生在夏秋季[2],该病易与其他皮肤病相混淆,其特点为发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患者大多有皮肤擦伤、挖鼻或脚癣史。发病时患处肤色鲜红如玫瑰,压之褪色,形状不规则,但界限分明,呈“地图状红斑”。治疗丹毒因发病部位不同,方药也同中有异,因其皆为血分蕴热,故清热为其共性。病例1,丹毒发为头面,故以银花、连翘、地丁清热解毒;因有发热恶寒,配羚羊骨、水牛角、柴胡以加强清热凉血解表功效;牵牛子、野菊花轻清上扬,而解上焦之毒热。病例2,为下肢丹毒,除以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外,加入牛膝、地龙、车前草、白茅根以清热利湿解下焦之湿毒。丹毒有反复发作之倾向,故后期加入炒山甲、路路通、忍冬藤活血通络散结,预防复发。外用药配合必不可少,有排毒、化瘀、通络,加强血液循环之功效。

[1]宋洋,罗晓琼,潘怡,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合并带状疱疹1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2062-2063.

[2]舒朝霞,吴颖.头孢曲松钠联合水调散外敷治疗下肢丹毒48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9):110-111.

2016-01-13)

1005-619X(2016)06-0670-02

10.13517/j.cnki.ccm.2016.06.049作者单位:116013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

猜你喜欢

丹毒外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杂志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启 事·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夏季小心染“毒”上身: 请做好丹毒防治措施
夏季脚底生“泡”,警惕是“丹毒”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