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博弈视角下的环境测评路径研究
2016-01-15徐春燕颜恒亮
徐春燕,李 明,颜恒亮
(1.浙江国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7)
基于动态博弈视角下的环境测评路径研究
徐春燕1,李 明2,颜恒亮2
(1.浙江国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7)
摘要:指出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选择性项目而是一种必然趋势。环境测评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在环境测评中涉及到的不同主体及相关的方法对环境测评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影响较大,有鉴于此,基于动态博弈视角下对环境测评路径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对提高环境测评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所裨益。
关键词:动态博弈;生态环境测评;非对称信息;生态文明
收稿日期:2015-07-28
作者简介:徐春燕(1983—),女,浙江杭州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中图分类号:X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0-0229-02
1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的环境测评价值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方针。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突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更加突出了环境测评的重要性及其价值。环境测评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测评,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生态文明社会建设是一项国家层面的战略,必须要有完善的环境测评体系作为指引,否则在实践中,就会成为空谈,被束之高阁。
2动态博弈理论及其对环境测评的影响分析
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环境测评现需要政府机构、相关单位与测评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从本质上来看,大家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与冲突。但是众所周知,在政府机构、相关单位与测评人员之间,必然存在着管控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博弈。彼此往往存在着对同一管控工具不同的认知与诉求,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容易导致非均衡的博弈。本身政府机构、相关单位与测评人员就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加之不同区域之间的政府机构、相关单位与测评人员更可能存在信息鸿沟,环境本身就处于一种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动态变化的动态博弈。
(2)Hi是局中人i的类型空间,θi∈Hi是他的一个类型;i=1,…,n。
i=1,…,n。
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行为选择来看,不同区域的政府机构、相关单位与测评人员都合作的守信行为对各方都有利,即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过程中该各方都守信的总收益要大于至少存在一方背信情况的总收益,但同时也极有可能存在参与主体能够从违反均衡契约的行为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采取背信行为,从而导致结果的非均衡,进而使得环境测评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3动态博弈视角下的环境测评发展路径分析
一是推动环境测评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环境测评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环境测评动态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主体行为背信的问题。目前很多地方在环境测评实践中,基本上都采用了政府主导加社会参与的模式。但是各个主体所起到的作用大小存在差异。有的地方基本上是政府推动,政府主导方向乃至具体执行,有的地方是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相对较多地吸纳了社会公众参与,发挥了更多的社会主体推动环境测评及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推动环境测评审批及把关人机制建设。环境测评建设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变革传统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对环境测评的相关工作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通过审批实现“把关人”对后续效果的预判。强化审批管理,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强化社会和舆论监督,公布公开各类环境质量公告。需要指出的是,在环境测评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公众参与,调动社会公众进行环境测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是“抓主要矛盾”并优化环境测评方法。环境测评及生态文明建设本身的起点就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压力,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阵痛”使得我们必须深刻反省和检视发展的道路问题,这也决定了环境测评的问题和矛盾较多,因此要抓住重点环境问题领域进行测评,并不断利用最新科学技术优化测评方法,提高环境测评的科学合理性,使得相关的改善建议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刘成玉.对创新我国环境管理手段的若干思考[J].生态经济,2006(6):82~85.
[2]陈作成,龚新蜀.西部地区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测评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3(10):49~55.
[3]杨丹丹.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城市生态宜居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4.
[4]匡昭敏,陈超泉,黄永璘.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应用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8,34(8):258~260.
[5]王刊良,王嵩.非对称信息下讨价还价的动态博弈:以三阶段讨价还价为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9):1 636~1 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