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合理布局的思考

2015-11-27于爱水郭晓蕾

绿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布局

于爱水,郭晓蕾

(1.山东省烟台市昆嵛山林场,山东 烟台264112;2.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 烟台264112)

1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人口众多,长时间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严重的威胁,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甚至整个生态系统都受到破坏。为了缓解这一现状,我国建立了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了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大多数保护区的建立未能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协调统一,布局不够合理。如何科学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并进行合理化布局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2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此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幅增加,其中90年代之前的时期主要以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这两个级别的保护区面积占同时期保护区总面积的79%,90年代之后,主要以省级与县级保护区为主,占同时期保护区总面积的76%。近几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具有相当的规模,据统计我国目前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2%,其中有32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有26个保护区被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人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从保护区类型上看,自然保护区从早期的以森林和野生动物为主发展到今天的沙漠、草原、湿地、高山自然保护区等类型,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的主体。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GI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经过许多学者多年的努力制定了科学的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指标,并对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群系在自然地理分布上的空缺进行了分析,有研究表明,146个自然保护地理单元内没有设立国家级森林保护区,许多种类的珍贵树种亟待建立相应的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如细叶青岗、橿子栎、铜钱树等37种森林群系在现在国家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存在空缺,小钩叶藤、元宝山冷杉、长喙厚朴等5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区建立存在空缺,此外有白头叶猴等1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的保护区建立存在空缺。

我国森林自然保护区除了在地理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空缺,在保护区的管理上也出现一些问题,其中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布局是保护区建设中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对保护区的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长时期以来,我国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布局规划通常依赖于人为定性的方法,其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观臆断性较大,另外许多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在没有征得林地使用权和所有权人的同意下,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各个林地进行管理和区划,致使部分林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也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的生存环境[2]。

3 保护区合理布局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政府支持和投资力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森林自然保护区缺乏应有的资金投入,我国现行的政策是国家负责大部分经费的投入,地方填补少部分资金,这样的资金投入体制对职责和权利的划分不清,地方需要投入的资金很难到位,很多县级自然保护区还在走自给自足的路子,造成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保护区的发展。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并将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十三五发展规划”,逐渐建立起国家和当地人民政府资金投入为主,社会各界捐助和保护区自筹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经费的问题。

保护区附近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也直接关系到保护区内的建设规划和日常管理,但是发展保护区周围区域的经济是一项艰难的工程,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扶持,如实行银行贷款、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样周边区域的群众才能从保护区潜在的破坏者转变为保护区的共同管理者,减少因周围地区人类活动而造成的保护区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现象发生。只有实现了政府重视,社会良好合作的局面,才能打好保护区经济建设的根基,其相应配套基础设施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并最终实现保护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3.2 充分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和数学模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规划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基于GIS技术而获取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水文图、植被图、地形图、重点保护动植物分布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利用这些信息划定分析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区域并勾绘出各个功能区的覆盖范围,这些都为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此外,通过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如模糊聚类分析模型和生境分布模型等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区进行划分也可以为保护区的规划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3]。

3.3 采用科学有效的规划布局手段

在保障森林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完整性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布局的科学性和管理可行性,要尽可能地避免将各林区的私有林、集体林等规划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或缓冲区域,应在明确功能区划基本单元的基础上利用类别指标体系和聚类等方法分析判断各个单元的属性,并以此作为自然保护区合理规划布局的基本依据。在对功能区基本单元的确定过程中要尽量包括更多的可供判断的特征,并据此制定出可靠的较为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用以判别单元的属性。具体可采用公里网法和自然分区法,公里网法是将保护区分成许多单元格,然后对各个单元格进行综合评价,其优点是所得数据可以直接作对比,但是单元格之间的界线不明显且操作性不强;自然分区法主要是以自然界线作为分区界线,此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所划分的单元小格形状和面积不一,后期的数据分析比较繁琐。两种方法在选择时应根据保护区的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还要强调相关利益团体的参与程度以确保区划结果的认可度。

3.4 提高人员素质,加大科研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森林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对保护区的物种进行保护和科学研究。要想实现自然保护区内的合理规划布局离不开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员。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内普遍存在着缺乏技术人员,或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无法满足当前科研工作的需要等情况,使得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培训工作,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大科研力度,通过科学研究不断地对自然资源及森林演变过程进行探索,从而对其更科学地进行布局规划,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使森林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3.5 理清规划思路,保护生态环境

森林自然保护区一方面要实现其生态和环境价值,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也要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尤其是当前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都是建立在经济较落的农村地区,当地农民群众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远远超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而错失的经济发展的机会主要由当地的政府和人民群众来承担,因此保护与发展这一问题尤为突显。对于大多数利益群体而言,保护区的布局规划其实面临的是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选择矛盾,二者不能放弃,这就要求协调两种利益之间的切合点,尤其是对保护对象较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进行布局时,要首先树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先导的布局思路,对不同类型的保护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分析,并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寻找出一个平衡点实现社会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利益的总和最大化,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自然保护区合理布局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陈雅涵,唐志尧,方精云.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合理布局的探讨[J].生物多样性,2009,17(6):664~674.

[2]陶 晶,臧润国,华朝朗,等.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2(6):48~56.

[3]史军义,马丽莎,史蓉红.卧龙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模糊划分[J].四川林业科技,1998(1):6~17.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布局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商用WiFi蓄势待发BAT360谨慎布局前景存疑
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前的内外布局
Lumileds汽车照明:新布局下的新思路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