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6-01-14叶霖

科教导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微信高校

叶霖

摘 要 微信作为一个新的网络产物,由于具备了准实名制、沟通形式多样化、信息接收与发送的即时性、开放性的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了热潮,进入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全新时代,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盲点。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科学、理性地看待新鲜事物,正确认识微信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负面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让教育更加行之有效。

关键词 微信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2.046

Abstract We-chat as a new network product, due to its quasi-real-name system, communication forms, information receiving and sending of immediacy, open character, in college students set off a boom, into a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of a new era, but also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rought new blind spot. This requi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scientific, rational look at new things,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we-chat gene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a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make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 we-chat;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作为一种互联网新型媒体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5年7月在北京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更是显示,①手机上网比例高达88.9%,与2014年年底相比,高出3.1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手机上网。随着无线网络的随处覆盖与4G网络的到来,这些外在环境都为微信的使用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微信的各个功能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张扬个性的特点,引起来大学生学习与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影响。

1 微信的含义及自身特点

1.1 含义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在2010年开始筹备策划的,于2011年正式推出的。它是一款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的产品。微信,作为一款新型软件,它能够与微信好友或者是漂流瓶、摇一摇上的陌生人单独聊天,也能够组建微信群,进行群聊。微信,带给了人们一种全新的社交体验,具有语音记事本、摇一摇、群发助手、朋友圈、视频聊天、语音的输入等功能,它目前支持Android 、IOS 、WP等系统。据官方资料可以了解到②到2015年第一季度为止,短短四年的时间,中国就有超过90%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注册使用微信,月活跃用户更是高达5.49亿,已经有了二十多种语言,更是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其流行程度令人惊讶。

1.2 特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以得出,③到2015年6月,即时通信的用户规模高达6.06亿,占到网民总体比例的90.8%,学生网民更是占到中国网民总人群的24.6%,在20岁到29岁这个年龄段更是占到了31.4%,而腾讯公司旗下的微信和QQ在这个领域占据优势地位,这些数据是惊人的。微信之所以对学生有如此高的吸引力,除了手机上网的传统优势以外,还与它准实名制的注册要求、沟通形式的多样化、信息接收的即时性与开放性的特点也是密切相关的。

微信具有准实名制。④微信的注册使用必须通过手机号码,现阶段手机号码的开户需要身份证进行登记,所以手机号码基本是实名制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也具有了此特点。大部分的微信好友都是来源于手机通讯录的同学、朋友、家人、同事等等。手机号码一经注册使用,微信就会自动推送手机联系人中已经开通微信的好友,这也说明微信不同于传统的社交软件,虚拟性被弱化,更加具有信息的真实性。

沟通形式的多样性。微信的注册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来与自己的微信好友进行互动与交流,畅所欲言。微信在沟通形式上的丰富多样,这也深深地吸引着大学生们,迎合了他们追求时尚、尝试新奇事物的心理状态,使得互动更加充满娱乐性和趣味性。

信息接收与发送的即时性、开放性。微信,这个新的终端媒介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接收与发送信息的全新平台。在这样崭新的平台上,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别人发送的信息,也可以随时随地发送消息给外界。学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主动诉说自己的心情、对待事物的感受等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微信消息接收与发送的即时性、开放性。

2 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创新与发展,微信成为了当下年轻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技术力量的异军突起则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提出一些挑战。

2.1 大学生的沟通与传播平台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面临挑战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是采取面对面的交流、张贴公告、开设宣传栏目或者是发放纸质宣传单等其它形式,很多时候采用的是理论灌输法、咨询辅导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等等。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控性比较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与恰当的地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与高强度的理论灌输。通过这样一种方法,来逐步促进学生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发生改变,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

而微信热潮的掀起,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社交模式更加多元化、多层次,沟通与传播平台更加多样化。加拿大传播学专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理解媒介》这本书中就曾指出: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微信的出现,宣告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一方面使得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网络社交环境更加开放与自由。大学生就更容易脱离学校、老师以及家长的管理,思想上容易出现迷失、动荡,老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难度也就会大大加深。因此,教育方法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加灵活地借助其它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

2.2 微信的普遍使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大环境造成了威胁

教育的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5年6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中指出⑥截至2014年12月,有64.3%的青少年愿意在网上分享,远远高于其他人群;有49.2%的青少年喜欢在网络上评论;高达60.1%的青少年十分信任网上的信息,其比例大大超过其他人群。而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一是校园网络体系的监管难度大大增加。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使得很多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感兴趣的内容都发到朋友圈中,与自己的同学、朋友分享,互相点赞、评论、转发,进行互动交流。由于微信的信息推送者素质不一,消息来源很多,不确定因素太多,这也导致它所产生的舆论效应不容小觑,监督管理难度很大。二是微信的群聊功能隐含潜在的危机。微信,是以智能手机为依托的。在微信的群聊功能中,大家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通过这样的一种讨论形式,最后会得到一个基本相同的意见。如果在群聊中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领导者,学生就很容易走入思想误区,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带来负面的效应。三是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趋势,使得他们更加愿意做“低头族”。微信中的漂流瓶、摇一摇等社交功能,让大学生在寝室就能与人交流,更加不愿意走出寝室,而是深深地被虚拟世界所吸引,这样的现状只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3 微信的普遍使用对思政教育主体的地位和素质提出了挑战

在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一直是处于绝对的主导与核心位置,学生更多的是以一种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当代大学生广泛地注册使用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出了各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挑战了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主导地位,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接受者的身份,而微信则打破了这样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是由于微信具有分散性的远程信息交流特性,代替了传统的单向信息灌溉方式,⑦使得师生关系趋于平等,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威胁。二是挑战了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质。微信的时尚潮流在高校中的不断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水平与素质,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移动通讯设备的使用,提供简单的技术支持。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微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职业与信息素质,及时关注互联网文化的发展,认真研究微信的使用以及各个功能,才能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3 正确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3.1 建立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新观念

微信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兴产物,要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一是理智的看待微信新平台,用正确的态度来运用这样一种新的社交工具,认真钻研微信各种功能,但也不能夸大微信的作用,积极思考如何把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利用微信推送消息及时的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二是把利用微信平台,发展第二课堂。利用微信的独特优势,突破传统课堂时间与课堂空间的限制。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大学的公共课,一般上课人数众多,老师很难在四十五分钟之内与每一位上课的同学进行深入的沟通。再者,传统的课堂环境氛围相对严肃,导致很多害羞、胆小的学生不敢直接表述自己的想法与观念。最后,利用微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微信的舆论效应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教师在通过微信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思想状况时,要及时对其进行疏导,把这样一种舆论效应转变成积极的动力,努力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3.2 加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含义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⑧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无时无刻不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在这个网络新兴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更是应该把加强和改善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放在关键位置。一是建立专门的、专业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紧跟时代的步伐。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队伍,交给专业的团队负责。每天推送的内容可以由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校编辑部来共同编写发送的内容,弘扬主旋律,创造出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招募设计专业的同学,负责设计插图、视频以及文字的排版,增加可读性与趣味性。二是把相同专业的学生组建成微信群,及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发放不同的信息,使得更有其针对性。在这里,可以及时发布与专业相关的时事新闻,各种各样的就业信息,及时对一些热门话题进行正确的解读,避免学生走入思想误区。

3.3 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各方面的素质

微信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语音通话功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的这个功能,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在此过程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提高教学效果。一是利用微信的语音功能,让理论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给学生一种亲近感,疏导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无奈,增加师生之间沟通与互动的频率,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弊端。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二是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水平与网络媒介素养。微信点对点以及点对面的交流模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升综合素质以及自我修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对这样的沟通模式,在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各个问题上,巧妙利用这样一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

注释

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7-23)[2015-08-04].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5 07/t20150723_52626.htm

② 网易科技.微信用户最新数据[EB/OL],(2015-06-12)[2015-08-04].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RBkRObbUe31Vd-yraAD30bETUvOF7xdXZzKDqP6 Bm3FEJP2e5iGijBRLok7AWQ9o-C-l8edFUA6JTPMWHTQKqqWL1cpQlKPF ZYKeBezO.

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7-23)[2015-08-04].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5 07/t20150723_52626.htm.

④ 姜华帅.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成长新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9:88-89.

⑤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7.

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4-08-22)[2015-08-04]. 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qsnbg/201506/t2015 0603_52248.htm.

⑦ 曹辉.浅谈如何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经济市场,2014.7:183-184.

⑧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微信高校
微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