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白体诗”的艺术表现
2016-01-14秦蓁
【摘要】“白体诗”即仿效白居易的诗体,是宋初诗歌三体之一,占据诗坛近半个世纪。王禹偁作为“白体诗”的重要代表诗人,在主题、思想内容及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从比兴寄托的手法以及语言风格两个方面探讨王禹偁“白体诗”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王禹偁;白体诗;艺术表现;比兴
宋初诗坛风靡了近半个世纪的“白体诗”有着上承晚唐五代诗歌,下启西昆体、晚唐体诗歌的过渡特色。王禹偁是“白体诗”重要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有着“白体”诗人的共同特点。但是由于个人遭遇的坎坷和性格的刚直强烈,他的诗歌又超越流俗,遥启北宋诗文革新的先河。王禹偁“白体诗”在艺术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研究其诗歌的艺术表现,对北宋诗歌发展的走向有重要意义。王禹偁“白体诗”艺术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比兴寄托
比兴的手法由来已久,上古的《诗经》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发端,至屈原将其发扬光大,将比兴手法人伦化、理性化为一种思维模式,“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佩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谄佞;灵修美人,以嫓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王禹偁的“白体”诗中有不少篇章是继承了这一艺术手法的。《橄榄》诗以橄榄“皮核苦且涩,历口复弃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的特点来“喻彼忠臣词”,劝诫当政者忠言虽逆耳,却是国事治理的良药;《乌啄疮驴歌》借乌鸦啄食疮驴来斥责贪官污吏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贪婪成性;《海棠木瓜二绝句》、《江豚歌》又将矛头直指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达官显贵。诗中的比兴都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与神韵,新奇而不落俗套,同时又寄托了深意妙理,令人回味。诗人的数次遭贬都与奸佞的诽谤有关,因此,他对那些反复无常之辈切齿痛恨。比如《春居杂兴四首》之二:“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前两句描写云朵的姿态千变万化,似在赏玩景致。实际上在他看来,云的多变与奸诈小人的两面三刀、反复无情何等相似,因而后两句掩饰不住胸中的激愤:自己为国为民克尽职守,却被阴险小人谗言诬陷,惨遭飞来横祸。《夏云》中“六里青山长满眼,不劳云片学奇峰”同样也嘲讽了小人们谄媚作态的丑像。再看《秋莺歌》和《啄木歌》两首:
淮南八月尚有莺,关关无异来时声。
东风抬举如篁舌,何事经秋犹未绝。
饥鸾病鹤亦能鸣,凤鸟不听何处说。
淮南啄木大如鸦,顶似仙鹤堆丹砂。
嘴长数寸劲如铁,丁丁乱凿干枯查。
黄柑红桃多有蠹,受命凤凰需破柱。
何当更与绣衣裳,羽族横飞作持斧。
很明显,凤凰是君王的化身,秋莺、蠹虫比拟巧舌如簧的奸佞和残害百姓的贪吏,他们鼓动一张利嘴对忠良进行陷害,如蠹虫般残害百姓。诗人一生疾恶如仇,他希望自己能化身啄木鸟破柱取蠹般为人民惩治贪官污吏,使百姓免遭祸殃。又企盼君王能赐予自己“绣衣裳”,从而回朝铲除那些祸国殃民、陷害忠良的奸佞。但是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君王依旧沉湎于悦耳谗言,毫不理会诗人的一片忠心,使诗人倍感失望。
当然,诗人也用比兴的手法寄托自己的身世和遭遇,比如诗人最爱的“竹”,有着君子般的品格和“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的坚韧,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守候着内心的一片净土,保持着忠直的士大夫的高尚情操。
二、语言风格
作为宋初“白体诗”的代表人物,王禹偁的诗歌也的确多有白居易诗的风范,无论是诗歌的题材,还是诗歌类别;无论是表现技巧,还是语言特色,都对白居易诗有诸多的传承。最为突出的一点,同时也是宋初的“白体”诗所共有的即是语言平易浅切、质朴自然、晓畅明白。王禹偁的诗歌在使事用典上并不密集,且不用僻典,于理解上没有阻隔。对仗方面也是严整工巧,不追求其奇异和复杂的变化。王禹偁对诗歌的字句虽然也要进行炼饰,但是出于对诗歌的文学性和诗意的追求,使诗歌更加精致洗练,都不像韩愈贾岛式的将诗歌铸炼得险怪奇谲、光怪陆离,追求新奇怪诞的效果。王禹偁诗歌不用或很少用险韵,一切也都力求符合规范,因此显得平易稳重,读来也是琅琅上口,毫无拗捩生涩之感,这一切都让王禹偁的诗歌流畅而简淡,是典型的白居易风格。
但是,任何事情都会是同中有异的。王禹偁的宗白诗歌在整体的平易晓畅,易读易晓的风格之下,诗歌的语言有着白居易所没有的典雅和含蓄,充满了文人的书卷气,而这些语言风格与平易流畅是毫不冲突的。清人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说:“王禹偁秀韵天成……虽学白乐天,得其清而不得其俗。”他就已经感觉到了王禹偁有别于白居易的这一特点。白居易的诗歌是浅切中带着通俗,语言是浅直而更接近口语的,表达的时候也避免深奥,虽然说白居易的诗歌是“老妪能解”有些夸张,但是从白诗在晚唐流传民间甚广的情况来看,白居易的确是力图在语言形式上走一条通俗化的路。王禹偁在诗歌语言的运用上更加书面化,力避通俗而尽量做到典雅含蓄,保持着文人诗的雅正典丽。比如表达进士及第时是“待看春榜来江外,名占蓬莱第几仙”就显得文雅而含蓄,诗味十足。描写在皇帝身边侍御时又是“前年捧玉册,此日对珠旒。御酒尧樽畔,仙韶舜殿头”,无论是“玉册”还是“珠旒”,无论是“尧樽”还是“仙韶”都非常的书面化,完全有别于白居易诗歌中那些语言的浅显和通俗。就是诗歌所描写的环境,也总是“西掖”、“紫微”、“红药院”之类,诗人总是正襟危坐,雍容高贵的样子。这也许和诗人曾长期为翰林学士和知制诰等文学侍从之臣的经历有关系,又也许表现出了诗人那种儒士的正统与从容的风度。
王禹偁诗歌的典雅还表现在了诗歌题材的文人化上。诗人过着文人士大夫阶层特有的高雅的精神生活,诸如闲居野处,迎来送往,谈禅论道,唱和赠答,品茶赏花,咏史怀古,辩论学术等内容,所以其诗歌就丰富地表现了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比如《泛吴松江》:“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表现了诗人泛舟吴松江的雅趣,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鹭鸶孤高纯洁而无世俗的机巧之心,宋人陈岩肖的《庚溪诗话》说:“众禽中惟鹤标致高逸,其次鹭亦闲野不俗。”诗人诗集中像这类表现文人心性修养的作品很多,在前面分析诗人学白居易的“闲适诗”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诗人在从政之余都是过着诗酒唱和,访寺寻僧,煮茶食笋,对竹吟诗,引鹤抚琴的极为高雅的生活,而诸如“红药、茶、竹、梅、泉、笋、莎、琴、酒、鹤、道服”等等的意象在诗歌中反复地出现着,这样的诗歌题材占据着王禹偁诗歌的大部分,也就造就了其诗歌的主导风格。
尽管王禹偁的诗歌也有典丽含蓄的特点,但是比较起稍后的“西昆体”来要浅近易晓得多。与“晚唐体”相较,气格上并不那样地卑弱。而较之同时代的其它“白体”诗人,无论是诗歌体式、题材内容还是章法的变化都远胜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许多白体诗人只顾蹈袭白居易浅切流利的一面却使诗歌走向流滑和粗鄙的倾向。
【参考文献】
[1] [宋]陈岩肖, 撰. 庚溪诗话[M]. 历代诗话续编[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2] [宋]洪兴祖, 撰. 楚辞补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3] [清]贺裳撰. 载酒园诗话[M]. 清诗话续编[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作者简介】
秦蓁(1982—),女,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