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域下东莞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究
2016-01-14张丽
张丽
摘要:协同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复杂的新型管理创新模式。东莞专业镇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协同创新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结合,创新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协同创新;产业集群;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107-03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是多主体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进行多方的交流与多样化的协作。其内涵本质是:协同创新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
一、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新型管理创新模式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协同创新的概念。胡总书记要求高等学校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在国家层面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于2012年启动实施,其目的是要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不断地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地方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与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以营造协同创新的氛围和创设协同创新的环境。
在地方政府层面上,各级政府不断协调多方利益,整合资源配置,努力开展多主体间的深度合作。就东莞市而言,经过30多年的摸索,东莞各镇街自发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支柱产业。截至2013年底,东莞各镇街基本形成了18个产业集群,拥有了上万家企业。即石龙电子信息、大朗毛织、虎门服装、长安五金模具、大岭山家具、厚街鞋业、常平光电、石碣电子、茶山食品、中堂纸品、虎门信息传输线缆、厚街家具创意、莞城文化创意、寮步汽车、樟木头塑胶化工、横沥模具制造、塘厦高尔夫和道滘食品产业集群。
目前,各镇街的产业虽各具特点,但基本上还是单打独斗。各产业集群间的协同创新不足。东莞市政府要协同创新,必须在政府层面上出台相关政策,统筹协作,优化已有资源,使得各产业集群高效运作。避免重复低效的项目,逐步关闭一些高耗低产的落后产业。如何整体布局,充分发挥集团优势,这也是东莞未来经济模式转型升级要面临的问题。
二、东莞专业镇产业集群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提出新的要求
在协同创新视域下,大力推动东莞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尤其是要打造自主品牌,形成区域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实现相关产业链的配套与协同,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大量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而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一)打造自主品牌,急需大量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以东莞厚街鞋业产业集群为例,厚街是全球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采购中心和“鞋业总部基地”,生产企业800余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年产鞋约6亿双,占世界鞋产量的4%,占全省鞋类出口产值的四分之一,鞋材、鞋机交易额占广东省的一半左右,已建有鞋材、鞋业市场10多个,营业面积超45万平方米。
2009年的经济危机已折射出众多东莞鞋企过于依赖简单的加工贸易,导致利润低、自主品牌缺乏,一旦丧失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东莞鞋企面临的将是生死存亡。因此,对东莞鞋企而言,唯一的出路是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自主品牌,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提高鞋类产品的附加值。
(二)适应产业集群发展,职业院校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产业集群化发展,尤其要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必然带来高新技术的应用,进而必须引进操作这一高新技术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要培养拥有这一高新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必须首先设立相对应的技能专业。因此,要适应产业集群的发展,职业院校要根据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及时撤销或新增一些专业,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
首先,撤销一些产业萎缩、人才需求少的专业;其次,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批精品专业,精心打造一些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相配套的热门专业。再次,积极开发一些与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相匹配的新型专业。比如为更好的适应厚街鞋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厚街镇的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鞋业设计专业。
另外,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学校培养人才,具有周期性,职业院校一般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不能等到需要这类人才了才开设此类专业,职业院校要为地区长远发展,积蓄力量,做好企业实践调研,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准确设置专业。
(三)校企合力,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提供新鲜血液,是职业院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头活水。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职业院校的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成应用技术,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开拓广阔空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要不断地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企业生产,同时开展生产实际的调研,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在职业院校中又作为科研课题立项研究,进而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双师型教师便应运而生。
另外,校企层面的协同创新还表现为技术科研的互动。职业院校应该发挥科研优势,为本土的企业职工提供业务进修与技术升级的平台,以发挥更好的校企互动效益。很多企业走的路子还是低成本低产能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模式,企业有充足的地皮、厂房和低廉劳动力,却没有核心技术和研发部门,连管理模式都是照抄照搬引进的。一旦经济危机来临,订单锐减,工厂就濒临倒闭,转型升级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拥有自己的技术,并能独立运作和创新。这就需要职业院校这个平台给予其技术和科研支持。高校的科研优势还表现为源源不断为企业输送最新的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科研桥头堡的作用。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东莞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2013年4月东莞市政府集中印发促进五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方案,包括造纸、鞋帽服装、玩具文体、食品饮料和家具等五大产业。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东莞市将争取打造成2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服装企业集团,3家主营收入达到百亿元的食品工业龙头,这就要求在协同创新视域下,东莞市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进行有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传统专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
(一)全民参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全民参与,从源头抓起,加大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比重,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要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这样我们的中学生即使未来无法接受大学教育,也能凭一技之长谋得生计。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以协同创新项目为依托,将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以企业实践创新支撑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校企合作虽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职业教育推进东莞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但是目前由于利益因素,校企合作很难深入开展。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等多方沟通,出台一系列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相关法规,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职工职前职后培训、技术创新与科研转化等方面开展广泛的深度合作,使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1.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向职业院校量身定制所需人才。企业不但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核心课程的设置,而且参与教学质量的监控,并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场地以及必要的经费支持。国内一些职业院校成功开设的“音乐剧班”、“嘉华班”等可为东莞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成熟的经验。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协同创新的具体表现,也是可以借鉴的成功范例。“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具有专业针对性强,就业有保障,岗位上手快,能快速发挥先进技术力量的优势。“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后期的技术进修仍然可以通过高校来实现,高校的技术与科研又可以不断地输送给企业,一个良性互动的长效模式可以在协同创新的环境下实现。
2.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引入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对于广大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讲,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此前,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师资培训中心,也在省内职业院校中大力推广项目化教学。但职业院校开展项目化教学要么流于形式,要么项目不够切合实际,使项目化教学的成效不太显著。为推进东莞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大力倡导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地区产业集群优势,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项目的主题来自企业生产的实际,企业的真实生产场景由车间搬到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使企业的生产与职业院校的教学融为一体。
(三)办学类型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办学主体作用,坚持以政府统筹规划,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互融合,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原则,改变当前学历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形式,采取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相衔接,对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以适应岗位发展变化的需要。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形成工学结合、远程教育、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
总之,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地方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也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依据。东莞专业镇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东莞职业教育也要依据当前传统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促使职业教育办学类型的多样性,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东莞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8530733.htm.
[2]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
[3]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11年4月24日.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