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讨
2016-01-14邓英葛铭纬田德
邓英++葛铭纬+田德
摘要:实践教学在风电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习基地建设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风电方向)专业实习基地的现实状况,探讨了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及可行方法,以此为新能源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电人才;实习基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32-03
根据风力发电快速发展的人才需要,由教育部批准,2006年华北电力大学率先开设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经过8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了一批风电行业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2012年可再生能源再度成为全球发展的热点,教育部将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的相关专业,合并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我校对风能与动力工程(风电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具体表现在:强化专业基础,整合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实践环节。新方案的专业课程缩短了课堂学时数,强化了实践性的实验课,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习实践活动,就目前校内校外仅有的实习资源的实践教学,还不能满足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应当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习基地,以满足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根据风电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考虑风电多学科的交叉性和风电人才的迫切性,修订后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风电方向)专业为机、电和热动基础课为主的课程体系,强化空气动力学、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场设计和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等专业课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其现状如下。
1.课程实验。对于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与CAD、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等电类课程的实验,借助已有的电气、自动化和能动学院的实验室完成教学。但是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课和动手实验需要新建,以满足以上骨干专业课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要求。
2.课程设计。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2周课程设计在风洞实验室,采用专业设备进行叶片设计和制作;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的2周课程设计,采用GL-blade软件进行载荷计算与设计分析;风力发电场的2周课程设计采用Wasp、Windsim软件进行风电场设计。特别是风力发电机组监测与控制的2周课程设计,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研发了20台风电机组控制运行仿真实验仪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仪上自主创新,完成学生想要进行的风力发电运行控制设计,得到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3.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以现场参观教学和现场多媒体讲授为主的模式进行,要求学生在发电场和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现场对专业相关的知识进行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专业学习目的,并培养其学习研究的兴趣和动力。毕业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主要是相结合学生就业单位和今后从事的研究方向,进行为期4周的校外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对于不能马上就业的学生,要求与毕业设计研究课题相结合,毕业实习统一安排到相关的实习风电机组总装厂或风力发电场。
二、通常情况下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由于实践教学内容无法为企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对于学生实习环节,企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实习内容还偏少,教学配置的软硬件投入还不足,学生实习管理机制、运行模式还有待改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数企业不欢迎与本单位人员招聘无关的实习。即使学校与企业达成实习协议,为方便管理,企业通常不允许学生上岗锻炼。个别企业和学生达成用人/就业意向,学生可直接进入企业相关岗位实习,但由于达成意向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实习岗位的数量需求。
2.集中式实习多流于形式。高校实习实践多采用统一安排、集中进行的方式,该方式虽然利于学生的教学管理,但实习效果不佳。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上岗锻炼机会少,实习纪律难以保证。大多实习内容只能局限于形式,最多是走完流程了事。
3.分散式实习难以管理。分散地把学生派到对口的用人企业单位去实习,对就业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很有益处,例如湖南工业大学的实习基地建设的做法[3]。但这种方式,学生分布分散,教学管理、效果评价比较困难。分散式实习可以有效增加实习深度和系统性,但必须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形成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建立校外人才实习基地,完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实习深度和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对于实践型、多元化风电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习基地建设构想
1.树立“能力教育”理念,深化“实践能力”培养。目前,世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已逐步由以往的“学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在此观念和思潮的影响下,“能力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2]。风力发电属于高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在我国能源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培养和风力发电产业相适应的实践型人才是促进行业发展,维持行业运行的必要条件。在人才培养中,必须紧扣专业特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注重多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在课程设置上,合理分布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比重,减少理论课和必修课的课内学时,适当增加实验课、选修课,强化课外行业专家指导。加强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整合创新课程体系,挖掘和共享课程资源,充分满足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能力教学理念落实到实践教学的工作中。
2.优化实践教学方法。优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要从影视图像的被动“灌输式”教学,变为自我动手设计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在实习基地建设的实验装置上,主动思考、大胆试验、积极探究,使学生在设计和试验中,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挑战精神。要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在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endprint
3.风电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构建模式。为了满足风力发电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要求,我校实习基地建设如图1所示。
通过校内已有实验室和设备资源共享,逐渐丰富校内实习实践的基地建设,完成学生的通用实践技能培养;与此同时,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主动改善合作环境上创新和超越,才能实现风电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创新发展。
4.风电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运行方式。在学校实习和实验设备配置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尽量整合校内已有的资源;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首先要重视校内实验室建设,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实验环境和仪器装备。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联合建设实验室或者采取借、租、赁等方式加强和完善实验室建设。在我校风能研究中心的风洞实验室、运行控制实验室和拆装试验室建设过程中,租借了企业部分设备,通过与企业联合共建使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其次,还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熟练掌握现代实验技术并能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高水平的实验队伍。再次,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积极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如小型风电机组组装厂、多能发电微网试验平台、叶片制造试验平台以及风电场模拟教学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简单实验和设计开发,可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要与不同性质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合同。根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专业和学科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创建一个满足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风电方向)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新模式。
5.实施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要发挥考核评估的导向激励功能,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框架,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态度和实践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5],并分项赋分。这样就能促使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我校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估。根据制定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校(院)、系和学生的“三级考评”制度进行严格考核。二是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考核。按照有关实践教学质量要求和考核标准,可以采取一般考试、重点考试和答辩过关方法的“三级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成果总结
几年来,学校通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在全国大学生各学科竞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在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举办的太空探索类的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世博专项竞赛一等奖1项;获全国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获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工建模三等奖1项;获“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1项(共计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学生就业率。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拓宽了学生的实践渠道,使学生了解了实际生产及工作的管理方式等,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2010—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5%,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五、结束语
尽管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成果,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深入分析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建设多种模式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实践课程的内容、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提高风电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镇光: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2011,30(8):366-368.
[2]周爱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74-75.
[3]湖南工业大学东莞实习基地简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01).
[4]史金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91-192.
[5]牛庆玮,胡伟,刘臻,于猛,王志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7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