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模式探析
2016-01-14李玉苏
李玉苏
摘要: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方面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形式,把输入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模式;二语习得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56-03
纵观我国的英语教学,听说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十分如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家和教学实践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交互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当今越来越被关注、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协调者,知识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途径获得。这种教学模式正如Brown在其《交互式语言教学原理》中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需要的丰富多彩性,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拓展个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1]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和交互假说为理论基础,探析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理论”(Input Theory)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是该理论中五个假说的核心,Krashen强调:“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输入必须是有趣的、密切相关的,输入不是以语法为大纲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其中可理解性尤为重要。”[2]Krashen进一步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即语言输入的内容必须要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即(i+1),i代表学习者当前的知识状态(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1代表学习者获得的新知识;而学习过程就是“i+1”,并对1进行内化而变为学习者知识的一个阶段性过程。”[2]Merill Swain在质疑“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提出了“可理解的输出假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可理解的输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作用,但是仍然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如果学习者想使自己的二语既流利又准确,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3]之后,Long认为在交际中首先应该有可理解性输入,而可理解性输入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实现,即:(1)简化输入的语言,如使用学生熟悉的语言结构和词汇;(2)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的特征,如背景知识或手势等;(3)调整回话中的交互性结构,如使用澄清、反问、请求确认等磋商式的话轮交替模式。[4]以上提到的第三种方法即交互假说(Interaction Hypothesis)的基础,既考虑促进习得的输入又考虑学习者的输出。Long认为当交流双方在交互或协商意义的时候会改变或调整自己的语言,他们通过意义协商达到相互理解。Long的互动假设暗示了学习者不能仅仅关注输入,他们必须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并与之接受的输入进行互动和协商,才能最大化地习得语言。
虽然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即对输入进行解码的能力,但其最终目的还是帮助学生习得目的语。因此,听并不纯粹是单向接受听觉信号的过程,而是一个交互的过程。“输入”、“输出”和“互动”在大学听力教学中密不可分,没有足量“听”的输入,“说”的输出就无从谈起;反之,输出又能验证输入的准确性。正如王瑞所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输入是静态的,必须通过学习者主动运用语言的实践即输出,输入的语言才有可能转化进而内化,最后形成学习者自身生成的语言系统。[5]而“互动”是“输入”和“输出”的桥梁,是实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有效手段。
二、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教学(Interaction)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富于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交互式教学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桥梁,使现代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媒体等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的信息交流,让学生积极构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6]交互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双向协调活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该具有交互性。学生在交互式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具有选择性的“可理解性输入”,激活他们大脑中已有的、与当前学习活动相关的内容图式来处理相应的语言信息,通过交流达到有效输出,从而增强其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目前,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使用语言能力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强化学生的“听说”为中心,逐步实现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的需要。[7]
三、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讲生词—放磁带—对答案”三部曲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听带说、以说促听”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的语言输入活动以及大量的语言表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促进英语的交际与交流。在交互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学习的主人,必须依靠自己进行知识建构和内化。教师的任务就是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听力材料,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安排时间,想方设法营造互动氛围,满足学生语言表达的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深刻体验和感受用英语交际成功后的喜悦,进而通过协作互助、探索与实践构建新的知识,促进学生英语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激发他们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兴趣。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把输入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以下是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三种体现形式。
1.师生互动。在交互式听力教学中,教师兼有多重角色身份:作为设计者和组织者,在大量信息输入之前要把关、精选,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把握听力材料的难度,注重可理解性输入,提供相应的语言知识和语言信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他们自身已具备的语言技能,进行新旧知识的整合,以此达到正确理解;作为促进者和鼓动者,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包括歌曲、故事、演讲、原版电影等各种原声视听说材料,鼓励学生大量接触真实语料,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他们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和听说技能;作为参与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课堂用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入,师生间的互动有效地促使学生语言输出。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互动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2.生生互动。所谓“生生互动”指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影响。[8]在交互式听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根据听力材料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辩论、主题演讲等,充分实现学生互动,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别人不同的想法、观点、知识和技能,与别人共享学习的成果,互助合作、积极互动、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共同提高。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觉地运用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为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人机互动。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的信息资源。“网络具有提供双向交互的能力,使它成为非常独特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教育媒介。”[9]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用e-mail为学生答疑,完成对学生学习的考核和反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QQ软件、聊天室、电子论坛、视频会议等方式互相交流学生没学明白的问题,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人机交互中网络以交互性、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具有交互性强、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的特性,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能完全从知识传授的权威位置走下来,依然沿袭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中“全能”控制者的角色,决定学生听什么语言材料,什么时候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学习的“接受器”。教师已不自觉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慢慢地就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中得以充分体现,即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是起到管理者、协助者、鼓励者、参与者和资源的提供者的作用。大学英语听力交互式教学的听前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为即将进行的听力做准备,即调动他们的背景或图式知识,引导他们把背景知识和听力内容相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推断,使学生有目的地听;在听中阶段,学生的中心任务就是专注于听,获取内容信息——文章大意、事实细节、主要观点、人物之间的关系、说话人的态度;听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听过的材料进行口语练习,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相互交流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模仿所听材料设计对话,用听到的句型或词汇设计台词进行角色扮演等。
2.语言的输入、输出与交互。听力材料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在外语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选取合适的语言材料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另外,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听”和“说”的比重和难度,实现有效输出也是值得商讨的问题。教师在大量信息输入之前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尽量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他们的实际听力水平和心智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多层次、全方位的。[2]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听力材料。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获得更多的自然真实的英语环境,从中汲取语言材料。
语言的输出过程可增强输入的可理解性。因为学习者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时,有意识地相互协商,自觉地调整语言结构和会话结构,那么语言输入就有可能变得更加可理解。在大学听力交互式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问答、对话、复述、演讲、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来引导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力,变被动为主动,从单纯的听力理解练习转变成听说有机结合,“以听带说,以说促听”,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听”的能力往往要高于“说”的能力,听力材料的词汇难度和语速需要降低一些,才能照顾学生“说”的练习。
参考文献:
[1]Brown H 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Prentice Hall:Regents.1994.
[2]Krashen,S. 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don:Longman,1985.
[3]Swain,M. 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3(1)
[4]Shrum,J. L. ,& Glisan,E. W. Teachers Hand Book:Contextualized Language Instruction.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5]王瑞.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理论与实践[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语教育出版公司,2009.
[6]王喜霞.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交互式教学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
[7]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8]刘永权,张国艳.网络环境下“多元互动”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9]金天允.网络环境下教育交互的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