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困境与反思
2016-01-14王长伟
王长伟
摘 要 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之根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高校资助政策实施的有效途径,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材料认定制度相对滞后、认定证明参考价值不高、档案信息没有实现“动态”化、标准不统一、部分学生诚信缺失、资助效果不理想等困境。通过分析梳理、实证研究指出,从营造良好的认定环境、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统一标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诚信教育、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寻找解决路径。
关键词 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2.081
Abstract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is the basis of the education, th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ubsidy policy for education equity, In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gging of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the reference value is not high, file information has not achieved "dynamic", standards are not uniform, some students lack of honesty, the effect of the subsidy is not ideal. Through analysis and carding, empirical research,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at we can find a 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creating a good deter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crease of fraud penalties, unified standard, file to implement dynamic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integrity of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and so 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reflect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2014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上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既要传授知识技能,又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做好育人工作。作为体现国家对教育的公平,每年都会拿出大量资金资助那些家庭经济突发变故以及有困难的学生按时完成学业。这里的学生指的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招收的本专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问题及提出解决思路对于高质量完成当前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1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必要性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必须走在其它工作的前面,其工作质量对后续工作开展有决定意义。
1.1 完成国家资助任务的根本保证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做得准确与否,关系到资助能否正常开展,更关系到资助工作的质量。根据当前国家奖助学金政策规定,国家奖学金奖励比例大约在3%左右;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比例大约在5%左右;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大概占20%左右,以上资助比例之和达到28%左右,这说明国家资助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比例。在这中间,各种资助加在一起,他们获得的实际资助将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必须准确,如果因工作原因未能到位,错误地把非贫困学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为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也就不能顺利完成国家资助目标。
1.2 倡导社会风尚的有效载体
高校资助工作看似是一项日常工作,实际蕴含着许多社会意义。由于受到现实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理解偏差,错误地认为现在社会风气不太好跟别人争利益是理所当然,没有心存感恩之心。如果这种心理在学生中不及时进行控制,会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必须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关注社会中尤其是当前高校中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不太好的同学,通过资助的形式让这些大学生获得与别的同学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个人的辛勤努力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才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这有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成为倡导社会优良风尚的载体。
1.3 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有力抓手
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诚信的拷问贯穿于始终。诚信是为人之根本,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可能带来的利益矛盾,考察困难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培养困难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高校开展各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在认定工作中,切实做到公平公正,真正符合条件的一定要认定,弄虚作假做出来的证明即使有材料也不能碍于情面违反规定,一定不能给予认定,让大学生真正感觉到正义的力量,感觉到道德的魅力,让诚信的力量渐行渐远。endprint
2 认定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自实施以来,广大教育战线同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着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在:
2.1 制度规定相对滞后
在高校实际认定工作中,由于每个部门每个单位的职能不同,所承担的职责也不一样,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等都责无旁贷,政府应该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主体。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这样一种事实,这项工作实际主体其实一直由各个高校来承担。高校为了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选派专职人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格确认。造成部分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具相关材料时没有工作压力,高校在发现有弄虚作假材料出现时,也只是教育批评,取消其资助资格,对出具虚假证明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高校则无法处理,认定制度规定的相对滞后成为影响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2.2 认定缺乏统一标准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曾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了界定,此定义看起来表述清楚,实际操作却比较模糊。从各个高校目前大部分的做法是以学生家庭成员的年均收入和学生在校的实际消费状况作为基本参考值。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速度、大众消费层次、高校所在地消费能力都不尽相同,把他们都放在一个标准下评定显然不太科学。同时,实际操作中,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操作过程中都制定了自己的规定,甚至同一学校因院系不同认定标准也都有很大的出入。
2.3 贫困证明参考价值不高
《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是各个高校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重要依据,地方行政部门在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语言表述当中含糊其辞,不能从其出具的证明材料当中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经济困难。现实工作中发现,部分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为学生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时出现不作为行为,对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因其没有社会关系而百般刁难,甚至不为学生出具相关证明,致使部分真正困难的学生因拿不到材料无法取得认定机会。更有甚者,一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亲友的子女开具虚假困难证明等,无疑学生从家乡开具的困难证明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2.4 档案未真正实现动态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材料是对一段时期困难学生的经济状况的反映,对它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现在大部分高校通常的做法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材料一旦入库就一劳永逸,即使经过一段时间家庭经济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这些学生也不会主动提出申请退出档案库,很难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动态管理。这样一来,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掌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是不准确的。还有一部分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名额限制,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2.5 部分学生诚信缺失
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为了能获得国家的无偿资助,生源材料不实,班级拉票、事后承诺,纷纷造假争当本不属于自己的假“贫困生”,真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可能因为这部分人的假贫困而真正失去资助机会。这种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在学校、学生和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给国家带来资金的浪费,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带来挑战。
2.6 资助育人效果不明显
当前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西方反华势力抓住一切机会分化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我国大学生侵害至深。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和社会不公问题,只注重个人实际利益,缺乏集体团队意识,不能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土壤正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一部分学生看来,国家给予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给是正常的,不给就伸手要;部分学生在受到国家资助以后,不是把贫困资助用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上,而是用来铺张浪费。一些受到资助的学生缺乏感恩意识,未能达到资助育人的效果。
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路径选择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国家能够真正实现资助政策的基石,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事务中位置十分重要。以国家当前相关规定为统领,结合学生工作实际,深入探索如何扎实做好社会转型期认定工作新路径。
3.1 营造向上的认定环境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帮助更多的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国家每年都从不同方面在加大经济资助力度。在实际的资助工作中发现会出现这样一个奇怪现象:如果班级中一个宿舍中有一个学生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成功获得资助的话,其他室友将会产生连琐效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并不困难,但看到其他家庭也不困难的学生通过办理相关证明材料轻易申请到了资助,产生了不平衡心理,进而会想办法开具证明申请资助。在这个时候舆论引导就显得比较重要,教育战线的工作者要对学生的这种认识进行方向性引导,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进行诚信教育,让他们了解国家的资助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在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认定环境,让那些家庭经济实际并不困难的学生打消弄虚作假的想法。
3.2 制定科学有效认定标准
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时要加强学生情况的综合调研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调研报告,制定操作性、实效性较强的认定标准。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到影响学生经济状况界定的多种因素,既要考虑定量因素,也要考虑定性问题;既要综合考量可量化的经济数据指标,也要把非经济数据指标纳入考量范围。同时选取切实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信息点,引入交叉学科视角确定指标权重,提高高校贫困认定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构建符合实际的认定评价指标体系。
3.3 加大作假行为处罚力度endprint
在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过程中,通过作假获取认定材料的行为影响十分恶劣,是对当前教育体制的挑战,是对诚信秩序的挑战,所以在认定工作要真正建立起严格的追究制度,只要发现学生在认定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现象,立即取消其入库和资助资格,并对涉事同学进行通报,追回其通过虚报家庭经济状况而获得的资助,对其不诚信行为进行备案。情节特别严重的,学校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并协同有关部门对涉事学生进行违纪处理,确保资助金分配到真正需要的同学手里。
3.4 数据库管理动态化
纵观现有贫困学生数据库管理模式,只要材料齐全就可以入库。其实贫困应该是一个动态性表现,现在困难过一段也许家庭情况会有所改变;现在不困难也不能保证以后因有变故而出现经济问题。数据库也应该随着学生家庭实际经济状况的改变而不断完善。同时,根据资助总额度合理分配资助资源,尽量避免过度资助的现象存在,尽可能把国家的优惠政策惠及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探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应急机制,结合日常观察对家庭经济突发致贫的学生开展工作,及时把他们纳入到数据库中里,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3.5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实际工作中,各高校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生源地出具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来确定名额。现实当中,相关部门在开具证明时是不与高校提交沟通的,这为假证明的产生提出了土壤和空间。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政府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三者联合认定机制,政府应出台关于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明确认定部门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具体出具证明的当事人,共同纳入责任范围之内,建立行政职能部门、高校、社会、学生在内的“四位一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主体监督机制,在通知书明确规定凡弄虚作假的学生应取消入学资格,从源头上杜绝假贫困材料的出现。
4 结语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自2007年实施以来,在帮助高校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完成学业、成长成才、顺利融入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家庭经济困难学子认定环节出现许多漏洞,没有完全实现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的目标。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通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当代价值的阐述,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找出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指出应从营造良好认定环境、统一认定标准制定、加大处罚力度、对数据库实行动态掌控、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等五个角度展开工作,驱动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学生认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陈志丹.高校贫困生非经济资助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
[2] 郭菲,赵存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及动态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R].教财[2007]8 号文件,2007-06 -26.
[4] 梁作甲.帮困与育人相结合,健全高校资助工作体系[J].教育理论研究,2010(2).
[5] 王春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探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
[6] 王中对,潘玉驹.教育公平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研究[J].实证调研,2011(4).
[7] 吴廷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8] 张光明,袁贵仁.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9] 赵美玉,李强.新资助体系下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体系的难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20).
[10] 张福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量化认定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
[11] 朱柠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问题及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