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建人才培养及教学思考

2016-01-14李丽华肖衡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李丽华 肖衡林

摘要:本文提出在土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突出实践应用型人才以及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模式。同时实行实验教学体系的新改革,搭建与优化网络教学平台以及网络课程,推广教学实体模型库等形象化教学新方法。为土建相关专业及其他工科专业教学改革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土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87-02

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成为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与此同时,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多企业要求毕业生能马上处理工作。就省属高校土木建筑学院专业特点而言,实现土建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在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对此,一些高校学院开展了教育创新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经验,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以其先进教育办学理念享誉全世界,组织文化、理念创新、能力开发、校企合作成为其办学的主要特色;华科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共建生命科学创新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弥补人才培养环境不足[1,2]。

纵观目前高校学院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其教育方式让学生与企业有距离,另一方面缺乏对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对此,高校学院,尤其是省属高校学院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铸造自己的品牌,就必须依托现有的资源和平台及其现状,突破常规培养方式,一方面突破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突破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同步开展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通过特有的氛围和环境熏陶学生,形成持久的特色运行模式,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客观条件进行吸纳和创新,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土建专业发展迅速,各种土木工程结构日趋复杂,内容抽象,复杂的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教学难度比较大。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复杂问题使之简单化,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优秀的网络课程,推广应用形象化教学新方法,值得探索和研究[3,4]。因此,研究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符合土木工程新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并更新实验内容,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现代化新手段、形象化教学的新方法,塑建土建专业教学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对于本科教学水平和学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推动工科学科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6]。

一、培养模式方面

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可突破常规培养方式,实行分类培养,一是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把学生推向实践;二是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三是专业素养、交际沟通、项目管理、团队行为、国际商务、专业外语等综合素质的同步全面培养和提升。形成如下特色:传统教学由固有一概而论的培养模式转向分类区别培养,实现与企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共同管理、共同实践、共同创新;对教学模式进行集成创新,即一类贴近企业对高端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需求,另一类与国际前沿科学问题接轨;教学课程方式上,实现多轨系统,即根据培养类别的不同,课程形成不同科目组合,且学分分成不同类别;培养理念上,从引进各种人才到自己培养众多人才。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针对性地形成应用型、培育创新型人才,三者共同提升、共同考核,最终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人才培养中的专能开发,针对性的分类培养,突破了传统教育一概而论的固有模式;从“学校人”到“企业人”、“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平台的搭建,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共同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革新,课程设置实行多轨系统,交换组合;培养方式中,灵活有效的评价体系,以参与分类培养学生的表现和业绩水平为评估标准,以参与指导教师是否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始终掌握某一领域最新技术或科学前沿为考察指标。对此,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教学工厂”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培养手段。调研国内外创新学院运行模式实例,实地考察借鉴;“教学工厂”模式的实行,建立实践教学方式,建立以专业竞赛为主的创新实践活动,模拟实验室训练,建立课外实践新模式等。研究人才培养中的专能开发,分别针对实践型和培育创新型学生探索不同的培养模式。针对两种不同培养模式的学生,相应课程设置实行双轨系统。针对实践型学生,研究“教学工厂”模式的创新探索,研究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以专业竞赛为主的创新实践活动,模拟实验室、现场和工程实践,建立课外实践创新模式。探索一对一指导模式和校内外三导师制培养模式。

2.创新培育人才特殊平台的突破构建,如何把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培养高质量拔尖人才。培育创新拔尖人才的实施,创建培育创新团队,由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高层次人才等组成。分类培养,一类以回答重大科学问题、发表高水平论文为目标,另一类以解决产业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按照模块强化教学,并参与课题科研,同时拓展并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以三导师制为主要培养形式,研修时间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参与者的表现和业绩水平,是否不断学习进步为评估标准,形成灵活有效的培养体制。立足省属高校生源现状,针对■甚至更小比例的培育型创新人才,进一步探索其分类培养模式。研究培育创新人才平台的构建,探索本科生、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科技水平共同培养发展的创新体系。

3.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步培养提升如何实现。探索多样化学生综合培养方式和途径,研究健全和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探索兼顾专业素养、交际沟通、项目管理、团队行为、国际商务、专业外语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模式,研究高校学院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特色模式。综合素质同步熏陶,在日常培养中,同时注重专业素养、沟通技巧、项目管理、团队行为、国际商务、专业外语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构建全员育人机制是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探索多样化的综合培养方式和途径,健全和完善师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在上述基础上,省属高校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推进实践适用型人才工程师的快速崛起,拔尖创新人才幼苗的种植,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促进开放性办学,加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三合一联系合作与分工;为省属高校学院的办学发展起到借鉴作用,全面提升省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学手段方面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的原则,对旧的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的按二级学科各自开设实验的教学模式,在一级学科平台上构建完整的、贯通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优化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形象化教学新方法。将土建各专业的所有实验课程整合为“一体化、多层次”的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新的网络教学平台,优化网络教学课程。提出系列教学实体模型库、三维数字教学模型库、工程案例库为基础的形象化教学新方法。可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特色课程改革探索提供一种新的借鉴模式。

1.土建专业多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根据土建专业目前开设的结构工程、交通工程、岩土工程、工程管理、力学、建筑艺术专业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按二级学科各自组成实验的教学模式,将不同专业的实验课程优化整合,构建多个层次实验教学的新体系,研究实验内容多源化、实验项目层次化、实验过程开放化和成绩评定科学化的新模式。基础性实验运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仪器基本使用方法,基于工程情境,熟悉工程试验标准。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参与实际工程检测,熟悉工程案例,具备独立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实验结合科技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5,6]。

2.网络教学平台以及网络课程的搭建与优化。依托湖北省重点学科,在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研究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以及网络课程的优化与推广应用。网络课程的构建包括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测试以及相关资源版块。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改革实践包括目标驱策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以及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研究[4]。

3.教学实体模型库等形象化教学新方法的推广。进一步探讨根据土建专业自身的特点,研究以教学实体模型库、三维数字教学模型库、工程案例库等为基础的多源形象化教学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开展形象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展示形象直观的土建专业系列教学实体模型,形成结构空间概念。应用生动逼真的三维数字教学模型,拓展结构空间思维。编制工程案例库,开展工程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3]。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受益对象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景观建筑设计等专业以及其他工科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人才的分类培养模式,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网络媒体和形象化教学的新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突出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个性培养,将有力促进土建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对其他工科专业的实验和教学改革也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耿挺.创新学院培育创新人才[J].上海科技报,2006,(11):1.

[2]马宁,寿劲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高职教育创新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2011,(22):265-266.

[3]陈进,曾祥蓉,王薇,等.土木工程专业形象化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36-39.

[4]曾祥蓉,陈进,谢孝,等.土木工程专业网络课程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5):142-145.

[5]钱红萍,李书进,史贵才.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22-125.

[6]孙家国,谷艳玲.土木工程专业三性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2,30(3):154-157.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