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发热病人口服降温药与物理降温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比较
2016-01-14吴育云霍世英赵美娜
吴育云,霍世英,支 晨,赵美娜,陈 敬
Comparison of the best time of temperature retes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ver after oral cooling drugs and physical cooling
Wu Yuyun,Huo Shiying,Zhi Chen,et al(Navy 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37 China)
高龄发热病人口服降温药与物理降温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比较
吴育云,霍世英,支晨,赵美娜,陈敬
Comparison of the best time of temperature retes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ver after oral cooling drugs and physical cooling
Wu Yuyun,Huo Shiying,Zhi Chen,et al(Navy 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37 China)
摘要:为了解高龄发热人群不同降温治疗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对采用口服药或物理降温的高龄发热病人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龄发热病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降温后90 min,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降温后90 min,口服柴桂解表颗粒降温的最佳复测体温时间为120 min;冰毯降温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降温后60 min,温水、乙醇擦浴后复测最佳时间为降温后90 min,冰袋冷敷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120 min。
关键词:发热;高龄病人;降温;口服药物;物理降温;复测体温;最佳时间
基础护理学教科书提出物理降温后30 min复测体温[1],但临床上高龄病人因循环、代谢慢,物理降温后30 min体温变化幅度不一致,有时体温甚至不降反升[2],为了进一步协助诊疗,提供有效的病情变化信息,本研究对采用口服药或物理降温的高龄发热病人病历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高龄发热人群不同降温治疗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采用口服药或物理降温治疗的高龄发热病人268例,男216例,女52例;年龄71岁~95岁(81.26岁±1.53岁);体温38.1 ℃~38.9 ℃(38.48℃±0.27℃);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病人35例,口服柴桂解表颗粒病人34例,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30例,温水擦浴50例,乙醇擦浴39例,冰袋降温49例,冰毯降温31例。
1.2研究方法将年龄≥70岁,体温≥38 ℃,采用口服药物或物理降温治疗的病人纳入本研究观察人群,收集病人信息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诊断、发热时体温(T0)、物理降温方式、应用时间、给药后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体温。排除中枢性发热、肿瘤引起的发热以及肺结核病人。病人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柴桂解表颗粒、对乙酰氨基酚片降温。温水、乙醇擦浴温度32 ℃~34 ℃,擦浴时间约20 min,避开枕后、耳郭、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心。冰袋降温时,以毛巾包裹冰袋置于颈总动脉、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处,测温的一侧腋下不置冰袋,以便测量体温。冰毯降温温度:38 ℃,时间为体温降至38 ℃以下。为克服降温幅度及其他干扰因素对降温速度的影响,取各时间段平均降温幅度进行比较,即计算T1、T2、T3、T4高龄发热病人的降温速率,平均降温幅度最大的时间段末为复测最佳时间。比较高龄病人口服药与物理方法降温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点,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不同降温方式降温幅度比较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病人T2~T3温度变化最大,口服柴桂解表颗粒病人T3~T4温度变化最大,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病人T2~T3温度变化最大,冰毯降温病人T1~T2温度变化最大,温水及乙醇擦浴病人T2~T3温度变化最大,冰袋降温病人T3~T4温度变化最大。见表1。
表1 不同降温方式降温幅度比较 ℃
2.2复测体温最佳时间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降温后90 min,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降温后90 min,口服柴桂解表颗粒降温的最佳复测体温时间为120 min;冰毯降温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降温后60 min,温水、乙醇擦浴后复测最佳时间为降温后90 min,冰袋冷敷后复测体温最佳时间为120 min。
3讨论
3.1高龄发热病人采用不同降温方式复测体温最佳时间均大于30 min高龄发热病人大多数伴基础病或慢性病,消化、吸收、循环功能及代谢能力较低,药物吸收速度慢,因此口服降温药降温时间较长[3]。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黏膜消化吸收,通过血脑屏障,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定点调节,通过扩张皮肤血管、出汗,增加机体散热,使体温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清热解毒口服液、柴桂解表颗粒降温的最佳复测体温时间为90 min~120 min。一般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后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在30 min内下降,由于高龄病人循环代谢慢,体温下降速度较青年人慢。本研究显示,温水、乙醇擦浴及冰袋降温90 min,冰毯降温60 min,冰袋冷敷120 min时病人体温下降明显,而在实施物理降温30 min时体温下降不明显,这与张倩等[4]研究结果一致。通过本研究可以指导医生正确用药,合理使用降温方法,避免不同降温方式的重叠使用,使病人出现体温骤降、大汗、心率加快等危险症状[5]。
3.2口服药降温与物理降温效果比较研究发现,冰毯降温速度最快,可以保证病人得到持续稳定的降温,适用于高热持续不退的病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清热解毒口服液与温水或乙醇擦浴降温的速度基本一致,高龄病人选择中成药降温,可有效减少用药的副反应,但针对体温较高,不易降温的病人也可采用西药口服降温,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避免体温骤降、出汗过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乙醇擦浴对皮肤有刺激性,基于以上原因可优先选择温水擦浴,不仅对老年病人副反应小,还能及时清除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口服柴桂解表颗粒、冰袋冷敷降温速度最慢,冰袋冷敷虽方法简单易行,但高龄病人皮肤感觉不敏感,须注意观察冷敷部位皮肤的变化,防止冻伤。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3.
[2]蒋芝芹.高热患者降温复测体温最佳时间的研究[J].中外医疗,2009,86:183.
[3]支晨,黄叶莉,霍世英,等.高龄发热病人口服解热药后复测体温的最佳时间探讨[J].护理研究,2013,27(11A):3530-3531.
[4]张倩,姜岚,杨佳红.物理降温后测量体温的最佳时间探讨[J].西部医学,2011,3(23):570-571.
[5]曹玉龙,柴晓媛,于红娜,等.应用安定药物降温护理的最佳测温时间点[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1):67-76.
(本文编辑张建华)
收稿日期:(2014-03-19;修回日期:2015-01-13)
作者简介:吴育云,主管护师,本科,单位:100037,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霍世英、支晨、赵美娜、陈敬单位:100037,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5.047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2B-06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