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与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
2016-01-14周肖英,周梅芳,董瑞婕
五年制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与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
周肖英,周梅芳,董瑞婕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校医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码: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8.045
文章编号:号:1009-6493(2015)10A-3580-03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卫生厅课题,编号:J201213。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周肖英,副教授,本科,单位:214028,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周梅芳()、董瑞婕:单位:214028,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收稿日期:(2014-12-01;修回日期:2015-09-14)
《内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1]。现代护理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实用型临床人才,发展高层次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以现代临床护理理论为指导,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思维,但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目前,大多数的教学研究着重于介绍某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2-6],教学方法之间比较的研究很少。长期以来,学生普遍认为《内科护理学》复杂、难学、难记。由于畏难情绪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其缺乏学习兴趣,这影响了教学质量。本课题组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究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选择我校高职2010级、2011级护理专业各两个班学生为观察组(角色扮演组),人数分别为103人、99人,任选两个班级为对照组(案例教学组),人数分别为98人、100人。均在第5学期开设内科护理学课程,各班相关教材、课程标准、教学时数均相同。开课前,已完成《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所有学生均为中考统一招入,年龄17岁~19岁,入校时成绩相当,进校后随机分班。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基础课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1.2.1.1教学方法实施在教学中进行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并且保证不同班级同一教学内容采用同一案例资料。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年级中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对照组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在疾病护理环节采用案例教学法,提供案例剧本,经学生讨论得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观察组除传统教学法外,课前给学生提供案例剧本,分组并布置任务,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将该疾病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主要治疗和护理过程展现出来,各组选派代表进行评分,并现场提问、答疑,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公布结果。
1.2.1.2校医室病历设计依据护理专业特色及学生认知能力,设计校医室病历单,包含病人基本资料、简要病史(主诉、现病史)、病史采集者基本资料、疾病初步诊断、校医处置方法、目前主要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等。内容体现了学生与病人沟通,以及对临床病例处理方法的学习过程。
1.2.1.3护理小论文写作指导利用课余时间为观察组学生开设选修课程——《护理论文写作与指导》。课程讲义由课题组教师在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后,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及论文写作规范组织编写。授课内容包括:护理科研入门、护理论文分类、信息检索、护理论文写作基本格式、不同类型护理论文写作、护理论文投稿与发表。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捕捉科研信息、指导信息检索、学习写作方法,课程结束后提交护理小综述论文作为学习的成果与课程的考核依据。
1.2.2评价方法①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学生依据课堂学习情况评价教学效果,同行及相关专业课教师听课、并进行反馈评价;发放问卷对同一教学内容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查比较。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②在《内科护理学》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案中分出15%作为实践考核,观察组以校医室作为实践考核场所,以校医室病历作为考核内容;对照组按照传统实践考核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到校医室进行实践并完成病历书写。由校医和任课老师共同依据学生沟通能力及病历书写情况评分。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校医室实践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能力的影响效果。
2结果
2.1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认可情况(见表1)
表1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认可情况
人(%)
2.2学生对不同疾病适用的教学方法选择情况(见表2)
表2 学生对不同疾病适用
2.3校医室实践与考核效果比较所有观察组学生都按时完成“校医室病历”,病历书写规范,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实践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202份,回收202份,回收率100%。问卷显示学生实验后对自我能力的评价,见表3。
表3 观察组学生实践后自我评价(n=202) 人(%)
2.4同行及相关教师听课反馈评价抽取护理教研室教师听课记录共50次,每组25次。两组同行听课记录得分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P<0.05)。 见表4。
表4 两组同行听课记录得分等级比较 次
2.5护理小论文写作指导《护理论文写作与指导》课程结束后学生上交护理综述论文一篇作为课程考核,上交率100%。学生书写的护理综述主题较为鲜明,大部分为近年来护理热点,文章结构清楚,论述合理,语言规范。
3讨论
3.1为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在提高自学能力(89.1%)、语言表达能力(82.2%)、融洽师生关系(80.7%)。两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相当。
学生认为冠心病(77.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9.3%)、支气管哮喘(86.5%)、急性胰腺炎(77.3%)、甲状腺功能亢进(80.8%)、急性脑血管意外(86.0%)较适用于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此类疾病具有:症状、体征明显突出,学生有一定感性认识;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基本能够呈现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助于学生亲身感受与体会,并且对其学习该疾病有很大的帮助。课后学生总结道:角色扮演过的疾病,已能够牢牢地记忆与掌握。原因在于:角色扮演者在清楚地表演给班级同学看之前,必须仔细分析疾病的原因与机制;认真推敲每一个症状与体征;在扮演过程中所展现的护士与病人的沟通必须真实,贴近临床实际,所有这些为展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都起到推动作用。其他部分疾病的症状与体征较难演绎的或表现较为复杂的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从文字中深入体会、思考病情。
3.2校医室实践全面提升能力以往的教学均是课堂的理论学习之后,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理论所学到临床实践间隔时间较长,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无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学生往往在进入临床时需要重新再次复习所有理论知识,从而延长了临床实践的适应期。课题组在《内科护理学》的实践与考核中增加的校医室实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校医室,对校内的临床病人进行相关的病情观察。通过校医室的实践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校医室实践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护患沟通能力、护理思维能力等护理职业相关技能,这些技能将对其进入临床实习大有帮助。通过校医室的实践学生普遍认为对其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思维能力等都有大幅度的提高[7]。
3.3护理论文写作拓展科研意识以往护理专业学生不必完成护理论文等的书写,但对于护生而言,要成为护理人才,护理技术是生命元素、护患沟通是基本技能、护理科研是必备灵魂,论文是工作基础。课题组对观察组学生进行相关护理论文写作的指导,介绍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通过指导,护生能够对职业规划有更清晰地认识、对科研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在将来护理工作中养成科研意识、提升护理质量、为用人单位输送更多的具备基本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更具备护理科研思维意识及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各有特点,教师应依据教学需要,为学生的执业服务,同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护生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指导,对学生临床工作及职业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内科护理学》的实践内容除了原有的临床实践可以在进入临床前增加校医室,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锻炼护生执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有效缩短院校距离,合理安排校医室实践时间。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李健芝,于小华,胡丽,等.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09-110.
[3]张建欣.病例讨论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A):61-62.
[4]汪芝碧,黄雪玲,郭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 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9):2684-2685.
[5]吕云玲,孟晓红.模拟演示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21-22.
[6]沈思媚,赵晓华,朱芬芬,等.“角色扮演考核法” 在《内科护理学》 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4):54-55.
[7]周肖英,周梅芳,洪哲,等.校医室实践考核在内科护理学考核中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83-84.
(本文编辑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