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

2016-01-13朱世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5期
关键词:经典名著课外阅读

朱世红

【摘要】众所周知,中职生相较于普高生没有沉重的升学压力和繁忙的学习任务,有较多的时间支配自己的业余生活。但是他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起自己的课余时间去阅读经典名著,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对他们文化和精神底子的奠定,对他们精神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充当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激发中职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引领他们迈入经典殿堂,并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和技巧,让他们爱读,会读,乐读,从而走出自己脚下的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

【关键词】课外阅读 经典名著 精神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17-02

现在的中职生爱学习吗?他们喜欢上语文课吗?他们乐意在每天并不繁忙的学习任务结束后去阅读课外书籍吗?他们能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汲取新的知识,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吗?当职业教育树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后,职业学校上至领导层面,再到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层面,最后到学生层面,无形中都有了一个共识:中职生,练好技能就行了,文化基础课学不学好无所谓。正是在这样的错误认识中,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课堂学习尚且得过且过,课外阅读自然也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品。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无非是例子”,要领略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的魅力,必须借助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证明,开展课外阅读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只有扎根在中外经典名著的肥沃土壤中,才能根深叶茂,焕发勃勃生机。

一、中职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1.有助于中职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提出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指导并帮助学习者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改进学习行为、习惯和方式,使学习者想学、会学、乐学。”这是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以来,中职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忽视课外阅读,对阅读经典不感兴趣,缺乏正确的方法,未能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中职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增添兴趣和热情,指导方法、养成习惯,正所谓“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广泛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新课改要求教师确立新的课程观,对课程资源要有新的认识,语文课程绝不只是我们手上的一本教科书,它包括课内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健康有益的课外书就是很好的课外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绝不只是学生个人的事,教师应积极干预课外阅读、研究课外阅读,对读什么、怎么读等认真研究,而不是放羊式的听其自然,要摒弃以往的错误认识,认为教师只管课堂四十五分钟,课外阅读只是学生自己的事。

2.有助于中职生文化和精神底子的奠定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课外相辅相成,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开拓视野,增长学识,影响着其他语文能力的发展,“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道理都说明了课外阅读的巨大作用。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需求、阅读心理,对作品开展多元解读,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打好学生文化和精神的双重底子。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能力不强,他们作文中存在着词语贫乏、论据不足等问题,口头表达能力也欠缺,跟课外阅读量不足有关。他们需要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阅读面广了,就会视野开阔、思想深邃,与人交谈时谈吐不俗、妙语如珠,写作时左右逢源、妙笔生花。

3.有助于中职生精神素养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中职生与普高生相比,由于没有沉重的升学压力,他们也就缺乏学习的动力,虽然有大量的空余时间,但往往显得空虚无聊,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他们没有利用充裕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文学的殿堂里尽情领略无限风光,相反他们耗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玩手机、看电视等娱乐活动中,他们的精神家园荒芜了。所以,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推荐优秀读物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

新课标以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思想素养为宗旨,力求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优秀文化的熏陶浸染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积累,离不开大量的文本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短小精悍的哲理美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鲜活时文,在带给人美的同时,更带给人心灵的震撼与启迪。中职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很短,相当一部分学生两年半以后即将面临实习,很快走向工作岗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但能让他们适应当今这个学习型的社会,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精神素养,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课外阅读对中职生的意义既然如此重大,那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又该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正确、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

二、引领中职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做法

1.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让菁菁校园飘满浓浓书香

现代社会带给年轻人的诱惑实在太多,MP3中令人百听不厌的流行歌曲、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同学朋友的网上聊天、美女帅哥云集的韩剧、幽默搞笑的各类短信,花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无暇顾及经典名著,名著躺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甚至有人调侃“名著就是大家都说好,然而谁也不去读的书”,学生们对名著缺乏了崇拜和虔诚。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力求把学生浮躁的心拉回来,让经典吸引他们的眼球。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教师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一种自觉的读书行为。对中职生课外阅读采取放羊式的态度是很不可取的。

2.引领学生迈入经典殿堂,择善而读,择美而读

在读什么的问题上,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指出了存在着的问题:“学生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阅读面太窄,快餐式的阅读太多,名著读得太少。”这个问题在职业学校尤其突出,中职生手上传阅较多的往往是各类动漫卡通类书籍,时尚新潮的文体娱乐类杂志,贴近现实生活的各类报纸,以及韩寒、郭敬明等青春写手的所谓“青春文学”,还有部分同学依然沉迷于网络言情小说。当然,不是说这些读物不能看,但这些读物充其量只能算是休闲读物、快餐文化,学生用来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但不应该成为阅读的主流。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毕竟经典名著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是经过时间证明可以传承的艺术精品,只有这些文质兼美的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修养,才能真正起到培根在《论读书》中所讲“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的作用。就目前中职生的课外阅读来看,他们选择的课外读物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消遣性,导致质和量都存在一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高雅的作品引导人,感化人,从而达到滋养他们精神家园的目的。

3.指导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爱读”“会读”

中职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小,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而名著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当他们看到厚厚的一本书,由于阅读能力和阅读意志力都相对薄弱,所以就会产生畏惧及消极懒惰的心理,在阅读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对他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扫清障碍,亲近名著,爱读名著。

很多同学也在看名著,但看过以后,往往收效甚微。这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一部分同学机械地理解阅读只是“阅读”,具体表现在:(1)阅读中不愿动笔,不做摘抄记录。针对这种陋习,教师要把“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培养他们积累材料,阅读时力求“手到、心到、口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课外阅读能真正起到实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阅读中不善于思考,不能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不写读书心得,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没有自己独特见解、不能真正领悟作品内涵的浅层次阅读。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多写读后感、作品分析之类的文章,学会探究和质疑,把阅读、思考、写作三者结合,培养学生用心去读,读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读出一定的内涵和深度,引导学生把低位的浅层次的阅读发展到高质量的阅读层面,由消遣阅读向审美阅读发展。

总之,从学生的人生成长历程来看,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和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借助大量的课外阅读,品味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厚积薄发,才能夯实精神和文化的双重底子,承载着深邃思想和文明精神并焕发出语言文字无穷魅力的经典作品是中职生成长中重要的养料,只有汲取了充分有益的营养,他们才能走出自己脚下的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

猜你喜欢

经典名著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经典名著教学方法研究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初中英语经典名著阅读实践研究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读经典名著,悟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