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文学交流互润探究

2016-01-13翦岳林

雪莲 2015年30期
关键词:传承

翦岳林

[摘要]中日文学的互润,在中日文学交流中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文学间的相互渗透,联系都非常的融洽,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在中国应该给予一个稳定发展的平台用来进行专业的研究,对中日的互润现象给予阐述与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学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中日文学的传承与互动等关系,也在探究中交流与互润。

[关键词]文学互润;传承;取长补短

一、中日文学在唐朝时期的交流互润

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是我国对外交往最为繁华广泛的时期,促成交往的主要因素应该归功于隋唐时期的经济、国力。唐朝的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大力的鼓励人们对外交往。当然,关系最为密切的要数周边国家,其中与我国相邻的日本最为频繁,在文化习俗,经济交往、文学渗透。唐朝影响较大的文学要属唐传奇了,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兴起、鼎盛、衰落期等。它们在不同时期都会呈现不同的文学特点与内容,但都表现出其传奇文学小说的发展轨迹。唐传奇顾名思义,是唐朝时期较为著名的一种文学形式,其题材上较为注重写实,在唐以前人们都以以志怪小说为主,随着文人们的创新,慢慢地出现新的题材唐传奇,从志怪到写实,不仅在形式上得以更新,也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题材,尽管在开始时没人重视,但随着文体比较随意,大都没有题材限制,对内容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也勉强算正规的文体。它写作范围也相当的广,如生活中的琐事、流传朝野的笑话和佳作,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及一些爱情故事,都可以成为唐传奇的题材。同时需要在诗文、史记里面不能出现的人物,如娼妓、侍妾、商人在唐传奇中都是一抹最出色的形象代表。它在某种程度上保存民间最真实的人物情感生活,对于历史的真实记载具有文学价值与认识价值。

二、明朝时期的中日文学的互润交流

中日两国不仅在地域上同处一个大洲,在文学上的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彼此都互相的取长补短,给与彼此很深的影响。我国在文学上的文风、思想体制、文学作品等都对日本曾产生较深的影响,日本的最早汉文诗集也曾经受到中国唐朝时期的骈俪文体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时期,很多国家都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对于文学的交流也是倾尽全力的,不过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统治者采取相对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再加上元代曾经派兵攻打过日本,导致与日本的交往并不如唐朝那般顺利。据历史记载,在宋朝以前,世界都喜欢来中国,对于东方大国的崇拜都络绎不绝,直到到了元世祖时期,下令赵良招兵买马、到处抢占土地。最终霸占很多疆土,在侵犯到日本境界时,受到强烈的反击,最后疆域也就定了下来。后来由于倭寇屡屡来犯,明朝的统治者曾派使臣多次与日本政府沟通,最终取得了日本的许可。两国的文明交流才渐渐的发展起来。尽管大家在心里还是耿耿于怀,但是文学的相互影响还是很快传播。总的来说,明朝时期的文学活动交流分为三类:第一类,日本派遣使臣邀请明朝的文人为他们纂写诗集、指导他们如何写序、回忆录,并在镌刻的碑文时都请教明朝文人。他们中的文学爱好者曾不远万里,拿着自己朋友或者老师的文学作品,跋涉到中国请他们为其落款并相互赠字,并相互的引以为傲。虽然从这些看出了当时中国文学水平在某种程度上高于日本,但另一方面对于促进两国时期的文学交流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二类要属日本使臣和官员与明朝文人之间的诗词唱和;第三类是书籍的互送,或者文学爱好者自己花钱购买书籍赠送。当时主要索取购买类型大多都是宋元时期和明朝的书籍。从其内容形式上来看,大多是诗集、小说等。

三、近现代时期的中日文学的互润交流

在19世纪末期,清政府逐渐派留学生去日本,随着人员逐渐增加,最后带来的文学涉及方面也很多,除了鲁迅带来的医学、郁达夫的法制经济、张资平的矿物学,其品种类颇多。虽然选择很多,但随着国内的创作风气盛行很多的青年都成了文学家,并在文学上有很大的造诣。日本的环境影响,给中国的文学创作良好的借鉴机会,让中日文学在交流中互补互助。

我们比较熟悉的当然要属鲁迅,在被迫跑到日本去,间接的接触了日本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甚至阅读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尽管在思想上受视野狭窄的影响,没有对文学有强烈的爱好,但是随着科学救过思潮的影响,他们把眼光转向科学与实业上。在日本时期,受到西方文学的启发,视野受到强烈冲击,相对的心中的文学思潮有涌动起来,使他们真正地将目光朝向了文学。并创造很多以现实社会为题材的讽刺小说,其小说散文在中国至今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如果没有日本的留学影响,也许有的人没有受到启发,也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代日本为中国的新一代的文学起着推动的作用,给中国文坛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有抱负的文学巨匠。

猜你喜欢

传承
锤子下的精彩,浅谈手工银器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弋阳腔教学与传承的探索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