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品教育迈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2016-01-12朱萍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生活

朱萍

学生的思想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反过来,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l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故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努力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生活中直面问题,并逐步学会解决问题。

一、基于生活。让生命更加鲜活

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说,是生活决定了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任何教育都超越不了“生活世界”的范畴,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如此。故教师在思想品德的课堂和课外实践中,一定要基于生活、源于生活,回顾生活化经历,创设生活化情境,组织生活化活动,让学生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最后达到认识的升华、行为的自觉。

情境可以传递情感。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育人功能。教材中众多的名人名言、感人故事、每一单元首页的优美小文章等,都是品德情感体验的合适载体,且都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教材引向学生的生活之中,同时要把生活引进学生的课堂,让核心和主流价值观不断进驻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创设生活化情境,既不要舍近求远,更不要缘木求鱼,最好巧妙地运用教材中的原材料来创设。可让学生阅读文本,借助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通过亲身的观察、体验、探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如教学《立身需要自尊》,在“什么是自尊”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凭借课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教师设计一些场景,由学生扮演一些角色,全班交流互动。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价值引导,诸如,纽约商人为什么又回来取走几支铅笔?“你我都是商人”这句话对铅笔推销员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自尊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

那么,我们又如何让学生分辨自尊不是虚荣呢?教学中可直接引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例来分析之。比如,某些学生为了“面子”,尽管家境不宽裕,却向别人借钱买名牌运动鞋以显摆;有的同学刻意掩盖自己的缺点来博取他人的夸赞……通过这些生活化实例的引领,学生对“虚荣与踏实”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二、在生活中,历练“社会人”的素养

思想品德教育蕴含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学时,我们要引领学生用心去感悟、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享受生活的美好,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为思想品德教育营造社会化的氛围,让其具有生活化的特质。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故思想品德教学应注意把目光投射到课本以外,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发掘社会的正能量;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优秀的品德,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爱”深藏于心中。

比如在“我自信,我能行”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向全班的同学介绍自身的优点和特长;而在“受人尊重的奥秘”的导人新课环节,我让学生表演小品《问路》。

男生:喂,老头,去花木大世界还有多远?

老大爷:哎……还有六百多丈。

男生:这老头怎么不讲“里”?

而下面这名女生的问路却另有学问——

女生:老爷爷,请问去花木大世界还有多远?

老大爷:小姑娘,马上就到了,还有一里路多一点。

女生:谢谢爷爷!再见。

老大爷:再见,路上注意安全!

通过观看同学表演的小品,学生很快就意识到: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必须尊重别人。

又如在“珍视集体团结”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在游戏(教师给每一小组发一张大小相同的报纸,看哪一小组在报纸上站的人数最多)里体会到:发挥集体力量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动。此外,在学习“感悟成长”这一课时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家找几张不同时期的照片,上课时由学生就自己不同阶段的照片和同学交流,说说各自的变化和成长。

可见,这些源于学生自身的素材,构成了教学设计中教材与学生真实生活之间“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故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生活的原点,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有效体验。

三、为了生活,牵手学生的幸福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人的幸福。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归根结蒂,是为了让学生能感受生活的幸福,并自发地创造幸福的生活。不仅要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更要着眼于学生当下的生活;不-仅是为了学生高品质的生活,更是为了学生“有意义”的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将课堂时空拓展到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圈,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让生活化的活动成为学生理解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一方乐土。

在《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教学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周末,在家附近的交通路口和交通协管员一起值一次班。通过这次社会小实践活动,学生发现十字路口处:有的行人联合一伙人强行闯红灯,有的横穿马路时直接翻跨护栏,有的电瓶车、摩托车瞅着左右暂时没车便急闯红灯……可以看出,幸福生活的缔造,需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学生就不会在幸福生活方面,老是停留于“等、靠、要”的懒散状态,而更容易树立起“幸福就在我身边,幸福生活一手牵”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之后,我又组织学生出了一期“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的黑板报。结果出人意料,板报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倡议书,有宣传口号,有漫画,有个人反思……遵守交通规则主题突现。可见,思想品德教学要在这些富含生活性的活动引导下,才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懂得的道理也不再是纸上谈兵——幸福生活需要每个人用实际行动来缔造。

总之,思想品德蕴含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和形成,必须在其生活的过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并注重其实效性与针对性。通过教学,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迈向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编辑 刘泽刚)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生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