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小课堂 教育大学“问”

2016-01-12许海香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6期
关键词:读文大风车环节

许海香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既活泼好动,又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对很多事情都觉得新鲜,满脑子想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回事”……那么,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的问题思维始终保持活跃,进而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几年来,我努力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索、实践着以问题为中心的问答新模式——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大家答。其中的“教师问”,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读文之前提出一个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带着问题去想课文的内容。“学生答”,是指学生在积极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回答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学生问”是指学生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请老师或同学们帮忙解答。“大家答”是指针对个别同学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以适时适当地加以补充。

在教学实践中,我带着各种各样的“问”走进语文课堂,让这“小课堂”中的“大学问”,引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一、让“问”吸引学生的注意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高度重视导人新课这一环节。如果能够在这个环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因此产生浓厚的读文兴趣。

如在学习《雨点儿》一课时,我自编了一个小谜语,并以非常顽皮的语气,一边在黑板上写“点”,一边讲给学生听:“—个点儿、两个点儿……七个点儿、八个点儿,掉到地上没了点儿。”学生天生喜欢猜谜,再加上老师这逗人的讲述,让他们觉得这八个“小点儿”很有意思,于是积极地去想,并很想找到答案。因为这个谜语本身不难,出谜语的目的不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解开谜底的同时,我在黑板上把这八个“小点儿”很快变成了“雨点”二字,然后夸赞他们的聪明可爱和善于思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美妙体验。接着我调皮地问他们:“这些雨点儿都掉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到课文当中去寻找答案吧!”他们觉得非常有趣,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自信。

二、让“问"引领学生的阅读

在阅读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占用时间最多的一个环节,就是理解、感悟、朗读课文。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确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但学生读得也少了。没有充分的读文,是很难感悟到字里行间的情感所在的。所以,在让学生读文时,教师一定要通过“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或者大声地读课文,或者轻声地读课文,不管以怎样的方式读,都要一边读一边划。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会一边读一边写,也就是所谓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他们才会边读边思考。

比如,在教《画家和牧童》一文时,我在品读课文这个环节,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画家和牧童这两个人,你更喜欢谁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让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文本,四分钟左右即可。不论他们更喜欢谁,都会在读文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进行比较,然后画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最后,再给四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交流。不管他们喜欢谁,也不管喜欢的理由是什么,都是我们要进一步感受的两个人的不同,从而比较出画家的“谦虚、画艺高超”和牧童的“细心、勇于指正”的特点。

三、让“问”活跃学生的思维

这是在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进行全班交流的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度思考,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体会。

比如,在教学《风娃娃》一课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风车”是怎样抽水的呢?一个学生说:“我见过童牛岭的山沟里也有一个大风车,可是那里的水太少了,风车从来都没抽过。”其他同学听了之后,也纷纷议论:是啊,风车到底是怎样抽水的呢?我见状,马上追问:“请大家仔细看一看书中的插图,这个大风车和我们童牛岭的风车一样吗?”于是,同学们都认真观察起来,然后齐声说“不一样”。随后,我为他们演示了课件。因为风车离我们北方人的生活较远,学生更是很少见过稻田。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我意料之中的。但我一定要等到他们提出来后再播放课件,而不是主动拿出来演示给他们看。这样,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四、让“问”塑造学生的习惯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问”的习惯,不要怕学生问,而要让他们知道:不懂就要问。即便是在理解了全部内容之后,教师也要再给学生一次质疑的机会,习惯于问:“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决不让任何疑问留存于学生的心底(当然,这“问”也不能随便提出,要先问自己,再问别人)。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在“问”面前就会变得非常勇敢,能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决不等到下课,能在学校解决的问题决不带回家里。

比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就要下课了,当我问道“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时,有一个男生举手说:“老师,宇宙飞船里的人怎么小便啊?”同学们一听,哈哈大笑,然后便开始议论纷纷。我没有生气,而是反问道:“是啊,他们飘来飘去的,怎么小便呢?请同学们都来想一想吧。”这时,大家都在认真地想。很快,一个同学举手说,“不会是尿在太空里了吧!”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当然不会,请大家结合咱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再仔细想一想:在宇宙飞船上,人要是有尿了到底该怎么办呢?”这时,又一个同学举手说:“宇宙飞船上应该会有一个特制的马桶,可以把人绑住,而不能四处乱动,这样就可以老老实实地尿了。”大家听了恍然大悟。

总之,“问”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和引导,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习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培养学生“问”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决不能错过每一次让学生提问的机会,要让他们在提问中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提升能力,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编辑 刘泽刚)

猜你喜欢

读文大风车环节
会发电的“大风车”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前“练”后“写” 读“文”写“作”
在“读”文过程中实现体悟式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读图”与“读文”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大风车转呀转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做好讲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