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语言教学价值 研制合宜教学内容

2016-01-12惠兰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6期
关键词:白鹅教学内容价值

惠兰,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委,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先后荣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青年教师新秀,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名教师等20多项荣誉;面向全国、省市成功进行教学展示30余次:主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人民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即,语言文字是语文的本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据此,笔者认为,在研读教材过程中,正确把握教材的语言教学价值,研制合宜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文教材的语言教学价值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最本质的特征。作为语文课程实施载体的语文教材,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这份神圣的职责。语言文字,是语文课堂的核心载体,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石。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过程的主线,是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这里所说的语言,不只是静态的语言知识,更主要的是动态性语言规律的发现与掌握。

因此,学习语言的价值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培养价值,在教材的教学价值中显得尤为重要。专家认为:“文章一旦成了课文,它就有两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阅读教学不但要‘批文得意,而且要‘批文得文。也就是说要‘意、文兼得。”故“教学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用“课文”去教时,既要教“文”,更要教“言”。一句话,应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有位教师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曾无比睿智地发掘了那字里行间、段篇深处的语言教学价值,准确而清晰地定位了文本的言语学习意义。例如,教学中她以“姥姥的剪纸‘神在哪里?文章是怎样写出‘神的?”为中心话题,引领学生潜入文字,体悟表达。她用“‘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为什么不写成‘剪只母鸡像母鸡,剪只公鸡像公鸡?”的极具语言思维品质的问题,去点拨引导学生不断感悟文章语言文字的意蕴和风格——以形象的语言品意图;以含蓄的语言品内涵;以新鲜感、陌生感的语言品独特……同时,教师始终践行着“语文课堂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其通过课堂,通过文本,实现无限宽广的学习人生”。因此,“找文眼,品语言”的阅读路径与教学智慧,如同涓涓细流浸润于课堂的每时每刻。

二、如何把握教材的语言教学价值

语言教学价值,是语文教材的本质教学价值。要把握好它,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切入。

1.语文知识的传递

语文知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语文基本知识,如认知概念、语法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这些基本知识犹如学生语文素养大厦的基石与结点,需要教师从教材中掘取,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潜移默化、水到渠成、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

例如,在低年级,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拼音知识、字形结构知识、字词知识、标点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基本句子的概念、认识自然段等;在中年级,可以立足教材让学生了解一些段落结构和最基本的修辞知识等(如苏教版第六册《庐山的云雾》第二自然段,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描摹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由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总分结构段落的特点,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等);高年级则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篇章架构、赏析知识。因此,把握教材“语文知识传递”的价值,需要因材施教、顺势而教,切忌空洞讲解、概念化地灌输。

2.语言表达的品悟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大到篇章布局、言语特色、结构段落;小到词语,微到标点……都充盈着语言表达的品悟价值。教师要睿智把握,引导学生体悟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本领。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八册《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当学生初步感悟了母亲的艰辛与不易时,我自然点拨道:“母亲用肩膀挑起的仅仅是100多斤重的‘担子吗?对于‘担子和‘重担你又有怎样深入的感悟?”顿时,学生的情感、思维被引向深入,作者之“言”便深深地留于学生心间。

此外,除了对语言内容意蕴的品悟,语言表达的品悟价值更多的还在于一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及表达效果,品味语言特点,体晤表达之精妙,体验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理想的风筝》,在学生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后,笔者抛出话题:“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请同学们聚焦苏叔阳安排这三个故事的先后顺序,你有怎样的发现?聚焦三个故事文字篇幅的长短错落,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三个故事有内容上的承接,情感上的递进,主题上的推深……最能表现刘老师的可贵精神,最能与课题关联的是……”事实证明,学生深入进行言语思维后的表达令人惊喜。这时我自然小结道:“看来,我们不仅要聚焦段落文字,也要聚焦篇章布局。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阅读大气与细腻兼具。”所以,我们要学习语言的表达形式,看教材是“怎么说”的,这才是有效之举,是在语言表达的品悟中铺就与达成的。

3.语文能力的培养

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把握教材语言教学价值的有力体现。其包括字、词、句、篇的理解能力,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表达能力,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基于教材、把握价值、有效培养。而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则更需要教师利用教材例子内化迁移、着力练就之。

三、合宜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

教材语言教学价值的确定回答了“什么更应教”的问题,合宜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则关系到具体“教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去思考。

1.课程目标:指向与归宿

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与内容”进行了完整诠释。教师在准确深入领悟“总体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必须有序把握并完成“学期目标与内容”、“单元目标与内容”、“单篇教材目标与内容”、“课时目标与内容”。然后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学要求,做到“总目标清晰、支目标明确、点目标实在”。其间,教师必须充分关注语言本体教学目标,做到在研读教材时正确明晰目标,在研制教学内容时f合当把握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目标,在教学评价时不忘回归目标。只有教师心中有了确切的语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合宜研制才有正确的方向,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才有可靠的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实提升才有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研读《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五下)一文时,笔者根据《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之一(……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对应目标体系),将“在沉浸文字、品味园子之美的基础上,体悟萧红‘诗化、儿童化的语言之美;领悟‘叙事抒隋、借物抒情的表达之妙”,确定为第二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在研制教学内容时,我就紧扣核心目标,以“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为主话题,引领学生通过不断体味那如诗般语言的描摹,不断关注萧红的儿童视角,不断体会那份“情在景中,物中蕴情”的意趣,不断叩击“园子”的深层次意蕴,从而使情韵与理性、工具与人文,在语言教学目标的统领、关照下,在合宜的教学过程中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2.智用教材:核心与关键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认为,教材选文有“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小学阶段又以“例文”和“样本”为主。“例文”的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学会从众多选文中提炼出概括}生的知识,让学生形成某一方面的读写知识。而“样本”则是为了“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握课文内容,进而培养阅读或写作同类诗文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应据此“智用教材”,即具有课程资源开发者的意识,独具慧眼地发现与开掘教材内蕴的语言教学价值。发现与开掘时,必须有引导学生探索语言规律的意识,可以先通过不同文本的阅读,让学生领悟、获得规律性的知识与方法,然后再实现举一反三,将规律性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同类文本的阅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这样,教材的语言教学价值方能得以充分开掘,合宜教学内容的研制才能实现。

例如,笔者曾反复研读《白鹅》(人教版四上),斟酌这篇选文究竟有怎样独特的语言教学价值。首先,为了表现白鹅的“高傲”,丰子恺分别从叫声、步态和吃饭三个方面来阐述,其语言表达颇有特色:充满画面、趣味盎然的“漫画式”语言,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白鹅有条不紊、“严肃郑重”乃至刻板呆滞的“鹅老爷”形象。

其次,就写作手法而言,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对比,以突出白鹅的“高傲”,充盈着浓浓的情味。写白鹅的“引吭大叫”,用狗的“狂吠”与之陪衬;写白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又不失时机地与狗的“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等猥琐状态相对比。这些对比的运用,带来了直接的“漫画”效果,给人以强烈而又真实的共鸣体会一白鹅的庄重拘谨,惹人爱冷。

最后,该文中,丰子恺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来表现鹅的个性,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掬。伴随着白鹅形象的不断丰满,它在丰子恺的笔下已经不是动物,而是一位纯真可爱、稚气憨厚的孩子了。我们从字里行间,可看出作者充满着对白鹅的喜爱。

基于对《白鹅》一文语言教学价值的认识、发现与开掘,笔者研制了如下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想象、体会白鹅高傲的形象,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鹅的高傲的;运用“读文字,见画面,品趣味”的阅读方法,体会“漫画式”语言的特点;认识文中“对比”及“反语”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通过文本与郑振铎散文《燕子》的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语言的不同风格之美。

可见,站在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度,以选文者的视角去智慧地开掘教材的语言教学价值,方能实现从“教课文”向“学语文”的漂亮转身,这才是语文课的价值所在。

3.学情需要:起点与准绳

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实践与评价教学,教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教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节点上。由此可见,学情需要是研制合宜教学内容的起点与准绳。

一位教师执教的《空气中的“流浪汉”》一课,令我感触很深。该文是著名作家叶永烈的科普作品,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这位教师抓住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将教学目标聚焦于说明文阅读方法的习得和说明文语言特点的领悟上,教学内容便根据这两项目标来安排。

其一,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后,说出课文的要点(这个环节花了七分钟左右,学生就概括出了六个要点。这时教师故作惊讶,让大家说说各自的读书方法。于是,全班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注释性说明文的段落往往都有一个主句,其余文字则围绕这个主句展开,从而掌握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其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说明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通过师生共同质疑,梳理出四个问题:①对灰尘大小和分布的介绍,为什么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②说明灰尘来源时,为什么前面三个句子之间用分号,而第三、四句之间用句号?③为什么作者只用短短50个字,就将灰尘的多种坏处说清楚了?④为什么用“管教”而不用“消灭”?通过讨论、辨析、朗读和感悟,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领悟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于是,学生明白了:在说明事物时,别人已经知道的可以略写,别人不知道的则必须详写;在说明文中常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用排比方法说明事物时,应长话短说,而且可增强语句的节奏和气势……

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抓住了文体特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没有在这篇文章的知识内容(其实也是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上“兜兜转转”,而是基于学情、基于文体,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发展点,把知识的学习与语言的品位、学习方法的掌握结合在一起,成就了一节真正为学生所需要的语文课。

教材只是语文教学的载体,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学习需求,从教材中寻找、挖掘相应的语言教学资源,研制合宜的教学内容,明晰不同年段的语文教学在本年段该做的事,为学而教,顺需而教。教材蕴含的语言教学价值与资源是丰富的,但并非所有的价值都适合落实于课堂。课堂里究竟适合“教什么”,最终还得根据“学情”作取舍。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阅读此文该“学什么”和“得到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知已会的,哪些内容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盲点,学生的哪些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学情”应是把握教材语言、教学价值,研制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要心中有“人”——学生,找准其学习起点、能力起点,并基于起点进行教学,才能教到学生的心坎上,才能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等充分、长足、协同的发展。

总之,基于“语言教学价值是语文教材的本质教学价值”的认识,教师只有明确语文课程目标,提升自身教材研读能力,站在引导学生“学语文”、“学会学语文”的角度,研制合宜的教学内容,才能为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白鹅教学内容价值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我家的大白鹅
大白鹅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神笔会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