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管窥
2016-01-12戴圩章
戴圩章
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不仅要为大学输送合格人才,更要为提高国民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形成健全人格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故没有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师资,打造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就没有保障可言。
要理清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就必须明了当前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保障机制研究的针对性。
一、普高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
不少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都比较重视,但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师资队伍的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我们不妨参照一下普通高校师范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视作某一时期社会对教师职业认同度的晴雨表。近年来,师范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大多数是同等院校中偏低的,而且师范类高考志愿的填报率也很低,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都不愿选择师范专业。于是,作为教师队伍新鲜血液主要来源地的师范院校,多年来一直处于招生的尴尬中,数量与质量都得不到保证,以致教师队伍的积极更新换代受到了严重影响。虽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对师范生实行政策倾斜,但这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
二是教师个体的发展动力匮乏。部分教师只是把教书育人作为赖以立身的职业,缺乏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些教师虽工作勤勤恳恳,但其所务仅为自己所教学科和专业知识,而对如何培育学生的人格、训练其意志、陶冶其情操等方面,则不感兴趣或不以为然。手中有书,心中无人。有的教师或迫于应试压力,忙于题海之中;或不爱学习,理论欠缺,习惯于做一名简单劳动、周而复始的熟练技师,而不去总结反思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不去关注与探讨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愿意参加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还有不少教师在职称达到一定级别后,便得过且过,终生无求。这是目前教师队伍建设中最大的软肋。
三是外因诱惑导致优秀师资流失。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同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事实上的差异,客观上导致或加速了农村学校教师趋之若鹜地涌向城镇;导致经济落后地区的教师义无反顾地冲向发达地区;甚至同地同类学校之间,也有不少教师因物质待遇而蠢蠢欲动,见异思迁;还有一些教师考入了公务员行列(当然这也有其合理性)……这不但造成个别学校有岗无人的尴尬境况,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也使一些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平添了前所未有的人才危机感。更为严重的是,这势必导致教师资源的分布失衡,从而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违背教育的公平原则。另外,这还导致某些地方人才的闲置和浪费,有些优秀教师从适合自我的岗位,调到了“憋屈”的乐园。
四是评价机制单一且化功利化。目前,教师评价中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者多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相关科室,没有广泛引入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以及社会的评价成分,信息来源狭隘,内容残缺不全;评价方式简单,多用模糊的等级或者僵死的数据来考量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性,不能接近客观实际;评价内容有严重的功利倾向,多以分数、高考情况等为主要指标和参照系数,作为评优晋级、奖惩褒贬的依据,而无视教师的育人水平、科研创新和师德师风的表现和考评。
二、普高师资队伍建设的三大保障机制
现状如此堪忧,建设普通高中师资队伍的保障机制便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做好舆论保障。人总是追求体面地活着的,故我们要营造真正的尊师重教氛围,让教师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令人羡慕的职业。在经济收入日益成为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真正从经济上让教师拾得起头。同时,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当前信息社会,对于一些教师个体的负面报道,常常迅速演变为对教师群体职业操守的整体攻击,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尊严。故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且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呼声言犹在耳,其核心在于对人的尊重。劳动的主体是人,知识为人所掌握,创造是知识与劳动相结合的人的实践,人才是勤于劳动和勇于创造的人群。由此得出结论,尊重人不能仅限于言表、流于形式,而要真真切切地落到实处。
其次要加强制度保障。教师所从事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每个用人主体,要为之提供充分信任的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激励人们去创造,去竞争发展,去不断超越。因此,要寻求一个合适的机制,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重要的是要从制度层面,促进不同阶段的教师都能有所发展。有些专家把教师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职业成长(师范院校就读)、进入教育工作领域(工作的最初几年)、能力建立、热心和成长、职业退缩(教师的教学高期望值受挫,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热情明显下降)、更新、生涯低落(离开教学岗位前)和退休阶段。基于这样的发展特点,管理者更有必要用相关制度来为教师的终身成长提供推力与活力。如教科研方面,要用制度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调动教师队伍整体研究的积极性,让教科研成为教师终身的发展平台。
最后应优化评价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用成就感和幸福感来凝聚人心,可以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战斗力。科学、公正、积极地评价教师,让教师的劳动得到肯定,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的有力措施;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又是开展好教师评价工作的保证。
评价应该坚持导向性、可操作性和公开公平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做到“四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常规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学流程管理评价与教师自我发展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要以人为本,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按章办事,人性化操作,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在评价管理中,要运用撼人心灵的艺术手法,强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关心人的全面发展。
舆论保障、制度保障和评价保障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大基本保障要素。舆论保障是普高师资队伍建设的土壤,它决定了师资队伍的产量和质量;制度保障是其导航,它决定了队伍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评价保障是其动力,它决定了教师队伍建设整体发展的高度。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强化这些保障功能,才能让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和谐运行。
(编辑 刘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