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作业之殇
2016-01-12里斯本
里斯本
前几天,在澳大利亚留学读商科的表妹在微信上跟我说,在墨尔本过得不错,和同学们相处得也挺好,特别喜欢那儿的自然环境和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说到日常生活的时候,她提起老师经常布置一些作业,主要是国内常被称作“小论文”、较短篇幅的书面报告、读书笔记、策划案等,老师通过这些作业来考察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思考的发散程度。表妹说起这些作业有时候对她来讲有些难,应用专业词汇的时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那边虽然也有很多华人,她自己很少讲中文,大都讲英语,她觉得多锻炼英语比较有助于融入当地。我开玩笑说,等下次回国休假的时候,中文就要退步了吧,多在朋友圈发点儿照片,大家都来评论,好帮你练习中文。
这件事情让我想起前不久从朋友那里听说的一件事。武汉工商学院教务部在2015上半年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学生必须手写作业,5月2日的《楚天都市报》对此事作了报道。大学的教务机构为何规定学生必须手写作业?毫无悬念,肯定是老师发现布置下去的作业收上来的电子文档当中有很多人的版本相似或一致。老师素来对抄袭现象不能容忍,遂决定让教务机构强制要求作业必须“字纸化”。其实这种争议已经存在很多年了,笔者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华学院文新社外宣部网站上看到一篇2011年节选转载于《楚天都市报》的报道,提及一位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从就业地星夜兼程赶回武汉,奋战三昼夜,手写八千字毕业实习报告、五千字实习日志和五千字论文日志。学生们纷纷叫苦不迭,然而老师却说,上学期教务处体谅学生们大四实习辛苦,允许交电子版实习报告,却发现大量复制粘贴的痕迹,老师们很伤心,才不得不痛下杀手,强力制约。学院领导还表示,毕业论文可以靠电脑进行抄袭检测,但实习报告却不能进行抄袭检测。为了保证质量,不得不要求手写。似乎老师面对学生们的为难,也有不得已之处。
那么包括作业、实习报告和各种申请书等行政文档在内的文稿,是否有必要让大学生采用手写的方法,才能保证质量、保证诚实度呢?要知道,学生们向来最机智的,特别是少数勇于挑战陈规的学生,总有机灵的办法节约功夫。想让学生陷入苦写,至多只能使学生们厌烦。另一方面,对老师来说,批改手写作业、阅读手写文档,也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有的人写字龙飞凤舞,只有自己认得;手写改正麻烦,有的人可能懒得纠正语句中的错误,会使阅读者产生误读或不理解;手写文稿时如果想抄袭,至多就是照着另一份电子或纸质文档抄写而已,顶多可以说花费了学生很多时间,未见得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帮助。怎么看,都让人觉得规定学生必须手写作业像是一种惩罚措施。
为手写作业辩护的常见理由之一是学生手写能力下降,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网络上曾热议的2014年的一事件,重庆的女大学生小蔡在找工作的时候,过了一家公司的第一次面试,复试也顺利通过后,面对心仪工作的小蔡却倒在了填表这一环。在简历和个人信息表上,小蔡写自我评价时,出现了二十多个错别字,整篇的文字量却只有400字。真是不可思议,小蔡没想到用人单位如此狡诈,居然还悄悄设置了一道“笔试环节”,让自己在写字的时候暴露了不足以胜任文员的能力缺陷。此事见报后,舆论掀起了一股讨论书写能力的热潮,和央视汉字听写大赛等一波电视文字竞赛节目热潮一起,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现象,即老年人、学者等人群开始公开呼吁对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学生采用强制规则,让他们保持一定的文字书写量,以保证他们不会在长大后和从业后变得不会写字。
认为手写作业能促进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苦心可嘉,却很没道理,因为这与学校为了避免抄袭、保证质量而规定学生必须交手写版本的作业和文件本质上是两回事。前者是希望手写作业能增强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技能,后者则是希望能增强大学生对完成作业和达到学校规定的办事原则的诚信度。这两者实际上并不相关,相对而言,前者更无端,因为一个人写字究竟是否多、写大量的字是否有助于保持书写能力,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果还是将大学阶段视为像中小学阶段一样,培养人的主要目标是塑造最基本的学习技能,那就是对大学作用的一种误解。后者则体现出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即大学的教学和学习两个层面之间长期处于对立阶段,老师很难相信学生能诚心写作业,学生则不相信老师是本着善意来留作业,也不相信老师有诚意和责任感去详细阅读学生手写的作业。
在写作业这件事上,老师与学生就好像美国动画片里的猫和老鼠,始终在斗法,却是好伙伴。作业本来是老师与学生日常沟通的渠道,老师通过布置作业在教学进度上掌控学生,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向老师反馈教学效果。在大学阶段,由于培养学生的原则和方式都与义务教育阶段产生了根本的不同,老师更多地作为学生的辅导者和引领者出现,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有很强的自主性。在此基础上,大学的学生作业就呈现出很多面的特征,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会“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选择方式方法、载体、频次与总量和反馈渠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也会根据自己对课程和老师的评价,投入不同程度的精力,同一门课有的学生非常热爱,有的学生却毫无兴趣,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从老师收到的作业上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这一点。
虽然笔者是2007年大学本科毕业的,距离现在已有8年光景,但笔者在校期间,电子作业已相当流行,特别是在文科的小论文类作业方面。老师出于批改方便,显然更喜欢电子版,而且由学生自行发到老师邮箱,老师回复学生电子邮件时可以自主附加各种意见,学生也可以藉此与老师持续沟通。但电子作业并未成为文科各课程的主流,这主要是教学需要和教学方法的发展程度决定的,逻辑思维、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变得比书写本身要重要得多,而非老师认为学生有必要用手写来表明某种诚意。即便发现抄袭或不认真完成电子作业的情况,老师也不会认为这与学生懒得写字有关,显然这是因为学生对完成作业或满足老师的要求没有兴趣。
非常有趣的是,某大学校刊做了关于电子版作业的报道,还采访了该校书法协会的会长。这位同学认为,“电脑打字确实方便,但如果因为网络的方便而荒废手写技能,是得不偿失的。”她说:“在书法协会会员中,文学院的学生占大多数,有书法基础的占少数。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大多人书写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但是练书法能让字写得更漂亮,却不会让人更愿意用漂亮的字写无聊的作业。这从反面证明了将写作业与练字挂钩是缺乏理由的。反倒是这位书法爱好者的话让我们发现,手写作业的一大弊端是,在枯燥地书写甚至抄写大量文字的时候,学生们感觉到为了写字而写字的痛苦,反而丧失了书写的乐趣。说到底,让学生心悦诚服地自觉手写作业,给老师布置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接受此间媒体调查的大学生当中,很多人提到,现在常见的作业形式是制作PPT和其他形式的多媒体课件,对一些特别的专业来说,制图作业也是极为常见的形式。即便是在中文、新闻等主要考量学生文字功底的专业当中,“书写”也很少被理解为字纸层面的行为。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专业操作软件和公文写作技能,是相当多的当前用人单位对新员工提出的要求。老师布置作业时一定考虑过这一点,但不应因为前述蔡同学的求职悲剧,就过度强调文字书写技能的重要性。或者说,像蔡同学那样,在短短400字的自我评价中就能写出那么多错字,这样的技能差距也并不是靠多写字能够培养的,她的初高中语文老师应该为此负责。据悉,当前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作业电子化,在商业的裹挟下,已经大踏步迈进,“电子书包”成为无数城市学童的每日必备。在减少小朋友上下学负重和课业负担的同时,这些教育机构和商家是否应该考虑,学生未来上大学之后是否可能不会手写作业而被老师处罚?因不会手写简历被用人单位拒绝录用呢?
责任编辑:陈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