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分析
2016-01-12孙书广唐圆圆
孙书广 唐圆圆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骨质疏松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 整群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非手术治疗组(30例)和手术治疗组(50例),手术组患者组内又分为开放式手术治疗组(20例)和微创治疗组(30例),分别对比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开放手术治疗后的Cobb角为(17.4±9.8)°,显著优于其他非手术治疗组(31.4±10.9)°和微创手术组(27.4±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治疗组、开放手术治疗组和微创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40.0%、70.0%和83.3%,以微创手术组的患者优良率最高,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中又以经皮椎体形成术或经皮后凸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最好,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病情确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病特点;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1(c)-00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and effect.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non-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5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20 case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compared. Results The cobb angle of patients after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was (17.4±9.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non-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31.4±10.9)°and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27.4±12.5)°, the comparison of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treatment in the non-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open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0.0%, 70.0% and 83.3%, and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of them was the highest,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 the comparison of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5). Conclusion Of all the surgical treatment patterns, percutaneous vertebral body formation operation or percutaneous posterior convex formation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has the best effect and the choice of specific treatment pattern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Osteoporosi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treatment
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病,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脆性增加,弹性降低,骨代谢减少,骨密度降低,很容易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1]。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分析其发病特点,有利于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而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可以避免其发展为后凸畸形,治疗难度相对较小。该研究以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扫描(如X线摄片、CT、MRI扫描灯)检查确诊。排除患者中因肿瘤致脊椎继发性骨折的情况[2]。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可见,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的年龄在62~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5±3.7)岁,病程在7 d~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2.3±1.0)个月。其中,72例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包括扭伤20例、跌伤52例,8例患者无明确外伤史,患者的症状轻微。患者的骨折位置是T4~L5。其中,单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双锥体或者两处以上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20例(椎体前缘的长缩超过1/3的情况视为压缩[3])。根据L3骨小梁变化情况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进行分级可见,I度、II度、III度的患者分别有30例、40例和10例。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非手术治疗组(30例)和手术治疗组(50例),手术组患者组内又分为开放式手术治疗组(20例)和微创治疗组(30例)。非手术治疗组和开放式手术治疗组、微创治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诊断结果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和脊柱活动受限的临床症状,且负重时症状加重,查体可见伤椎与棘旁肌肉压痛或叩击痛,其中74例患者未见明显脊髓和神经根受压情况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4例患者在伴有轻度下肢神经刺激症状,2例患者伴有排便失控,Frankel分级为D级。
观察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可见,胸椎过度后凸畸形(T4~T10)的患者20例,占25.0%,后凸角度为(52.1±15.3)°;胸腰椎过度后凸畸形(T11~L1)的患者46例,占57.5%,后凸角度为(34.4±12.1)°;腰椎过度后凸畸形的患者14例,占17.5%,后凸角度为(25.4±11.3)°,所有患者脊柱平均后凸角度为(38.3±12.5)°。
1.2.2 治疗方法 80例患者中行非手术治疗的有30例,病房中均配备卧硬板床,在腰下垫以软枕,给予骨松宝胶囊进行治疗的同时,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行拱腰训练法,从5点支撑到4点支撑、3点支撑逐步恢复。其中8例患者有手术治疗指征,但因不耐受手术继续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
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证,即:身体条件良好,能够耐受手术;伴有神经功能损伤或者无神经功能损伤,但Cobb角在20°以上,椎管占位情况超过椎管矢状位的一半以上,椎体高度压缩程度超过50%。做好积极的术前准备,对患者合并的慢性内科疾病进行治疗,纠正其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情况。其中,20例患者选择开放手术进行脊柱矫正,均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矫正胡椎板间植骨融合术。其余30例患者行经皮椎体形成术或者经皮后凸形成术微创治疗。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测量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患椎的上位椎体的上终板到下位椎体的下终板的夹角度数)。
1.4 疗效评价标准
以Nkai分级标准为依据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生命体征完全消失、正常生活不受影响的情况记为优秀;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生命体征基本消失、正常生活受影响较小,劳累后偶有腰背酸痛的情况记为良好;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生命体征有明显改善,但仍伴有轻度的腰背酸痛症状,正常生活受影响的情况记为尚可;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生命体征完全无改善甚至加重的情况记为差[4]。
1.5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Cobb角的比较
观察采用不同方式治疗的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可见,治疗前3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缩小。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以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Cobb角的改善程度最高,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治疗效果
非手术治疗组、开放手术治疗组和微创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40.0%、70.0%和83.3%,以微创手术组的患者优良率最高,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不同于中青年外伤致骨折的情况,其与老年患者的机体机构有关,单位体积内骨骼微结构发生变化、骨量减少,脆性增加、强度降低,造成骨折的发生率与复发率高双高的情况[5]。
观察患者的发病特点,可见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负重时症状加重,较少伴发神经根传导功能受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程度可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式,本文比较了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式、开放手术方式、微创手术方式等不同情况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可见,开放手术的患者Cobb角的改善程度最大,治疗前后的Cobb角差值达到(30.5±7.5)°,但总的治疗优良率的比较上则微创手术效果更佳,达到83.3%。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是以卧床休息、镇痛治疗、功能训练以及壮骨药物联合应用为主,治疗不当可能引发骨质进一步脱钙的情况,还可能造成压疮、褥疮、肺感染的情况[6],而开放性手术则会对患者的创伤大,出现手术不耐受的几率更高。而经皮椎体形成术或经皮后凸形成术等微创治疗的方式,临床效果最好,不仅可以快速缓解疼痛,矫正畸形,促进复脊柱序列复位并改善相关功能,提高脊柱稳定性,而且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有效性好,与开放手术比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满意。
张建华等[7]的研究对比了保守治疗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情况,其主要是从治疗后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远期复发率的角度进行了比较,这是本文研究未涉及的方面,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的情况,这主要得益于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且恢复快的优势,其既能促进压缩椎体强度与刚度的恢复,而且可以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使骨水泥的注入更加安全,是十分理想的一种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当然,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还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条件等确定。另一方面,从骨质疏松症并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是骨代谢疾病的一种特殊转归[8],对其的预防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结合早期干预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并通过医患合作,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
[参考文献]
[1] 韩玉东,童安,胡芳宁.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J].吉林医学,2015,36(9):1812-1813.
[2] 郭岱琦,杨欣建,顾洪生,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评价[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1):69-70.
[3] 黎新宪,肖筱武,谢军,等.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2734-2738.
[4] 张华东,姚子峰,丁晓勇.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4,35(12):1699-1700.
[5] 唐汉武,林一峰,孙丽.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1):7-9.
[6] 江永发,陈孝银,李嵩柏,等.骨松宝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144-147.
[7] 张建华,李玉前,王晓东.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1):23-24.
[8] 李泽佳,蒋宜伟,宋敏.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10):1099-1100.
(收稿日期: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