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民众信仰状况及趋势分析——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2016-01-12闫红果
转型时期民众信仰状况及趋势分析——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闫红果
(湖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浙江湖州313004)
[摘要]结合对浙江省湖州市普通民众信仰状况的调研情况,本文描述了当前民众对宗教概念的理解,论述了其宗教信仰状况和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民众信仰呈现的特点:信仰的缺失与功利化,信仰的多元化,信仰群体的年轻化、知识化与身份地位显著化,民间信仰盛行化。
[关键词]民众宗教信仰湖州市
[中图分类号]D635
[收稿日期]2015-07-31
信仰(Belief)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指导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的意识形式。[1]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在此背景下国人的信仰问题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民众的信仰状况及发展趋势,笔者所在课题组以浙江省湖州市为调查基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一方面,我们通过实地走访湖州监狱、法华寺、万寿寺、铁佛寺、市民宗局、德清县等地了解本地民众的信仰状况,并与绍兴市民宗局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以了解相关情况;另一方面,我们以湖州市为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深入湖州菜市场、商店、街头、高校等场所就当前民众信仰状况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570份,收回559份,回收率98.07%,其中有效问卷541份,有效率96.77%。本次调研过程中的信仰状况以宗教信仰状况为主,但还包括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有效样本信息如下:
表1:有效样本分布情况
人数百分比性别分布男25747.5女28452.49年龄分布18岁以下6912.718-30岁17131.930-40岁8916.440-50岁8415.550岁以上12823.6受教育水平分布初中及以下17832.9高中20838.4大不及以上15528.6
人数百分比地域分布本地人39779.3外地人14426.6政治面貌分布中共党员10819.9共青团员15127.9民主党派30.55群众27951.5
一、转型时期民众宗教信仰状况
(一)民众对宗教概念的理解
调查显示,民众对宗教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在541人之中,有230人认为宗教是一种精神寄托,约占总人数的42.51%;有112人表示对宗教不是很了解,占20.70%;认为宗教是真理且有根据的共有34人,约占6.28%;认为宗教是迷信的有31人,约占5.73%;将宗教理解为唯心主义的共有67人,约占12.38%;此外还有约11.83%的人选择其他答案。
当民众被问及宗教与科学是否有矛盾时,约有8.68%的人认为两者矛盾且水火不容;约有37.33%的人表示两者有冲突之处但可以长期互存;也有26.61%的人认为宗教与科学间没有矛盾;还有27.35%的人表示不清楚。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多数民众将宗教视为一种精神寄托而不是一味地当作迷信看待。同时在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认识上,一半以上的民众认为两者并不是尖锐对立的,这反映了民众对宗教信仰的理性思考与包容情怀。
(二)民众的宗教信仰状况
在541位被访者当中,有212人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约占总人数的39%。其中,约有3.14%的民众信仰基督教、0.74%的民众信仰天主教、22%的民众信仰佛教、2.22%的民众信仰道教、0.37%的民众信仰伊斯兰教,还有10.72%的民众表示有其他的宗教信仰。未经过正式仪式加入宗教,但主观上觉得自己是有宗教信仰的人约占5.18%;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但参与过宗教活动(如烧香、拜佛、去教堂)的民众共有131人,约占24.21%;约有30.87%的民众表示自己不信仰宗教且是坚定的无神论者。该数据显示,有宗教信仰或开始接触宗教的人越来越多,这反映出利用信仰宗教来填补精神世界空虚的民众居多,有相当一部分民众或出于工作压力或由于生活需要才去接触宗教。而且,不信仰宗教的无神论者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的人并不多。
关于民众信仰宗教的原因,47.50%的民众认为宗教具有净化心灵、修身养性的功能,28.33%的民众表示信仰宗教往往是出于内心的需要和精神上的寄托,还有20%的民众信仰宗教是为了求得神佛庇佑与赐福。可见,宗教对丰富个人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当被问及信仰宗教的途径时,约45.83%的民众表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受电视、广播或网络等媒体影响的约占24.16%,通过阅读宗教类书籍而产生信仰的人约占10.14%,经过宗教组织宣传而产生宗教信仰的人约占3.33%,还有约16%的人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开始信仰宗教。可以看出,宗教仍然以“人—人”的方式进行传播,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步成为宗教传播的新途径且日渐流行。
在对无宗教信仰人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约34.22%的民众表示对宗教无兴趣,约24.83%的民众觉得没有信教的必要,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而拒绝信教的民众约为22.14%,认为当前缺少信教环境的民众约占12.08%。可见,民众不信仰宗教的原因多种多样的,其中个人兴趣是主要原因。此外,当无宗教信仰民众被问及以后有没有可能信仰宗教时,约有74.15%的人表示不可能,其中今后不太可能信仰宗教的民众约为46.3%,今后绝不可能信仰宗教的民众约为27.85%。这表明,无宗教信仰的人中今后仍不信仰宗教的决心十分坚定。
(三)民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看法
从下表可以看出,约占总人数的72.27%的民众认为当前我们国家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只有约8.68%的民众认为当前的宗教信仰不自由,对当前宗教信仰是否自由认识不清的人数也约占17.37%。
表2:民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看法(N=541)
信仰是多元化的,除了宗教信仰外,还包括政治信仰、文化信仰等。在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关系的认识上,约有49.9%的民众认为两者可以并存,认为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不能并存的民众占到26.98%,还有约21.62%的民众表示不清楚两者间的关系。上述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民众认为当前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这与我国现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紧密相关。同时近半数民众表示不能将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对立开来,两者是可以并存的,因为信仰可以有多种选择。
二、民众信仰的特点分析
(一)信仰的缺失与功利化
社会转型时期,从总体上来看民众的信仰是缺失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信仰的淡化。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一度盛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视而不见,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无比热情、无私奉献,有一部分民众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持怀疑与反对的态度。二是宗教信仰的盛行与功利化。物质生活的满足并不能换来精神上的富有,为弥补思想上的空虚,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信仰宗教,如调查显示541位被访者当中有68.58%的人表示自己有信仰或参与过宗教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民众信教更多的是企图从神佛、上帝、主那里获得精神寄托与心灵安慰,或者求得自己飞黄腾达与发财致富,其功利化色彩比较浓厚。三是道德信仰的缺失。“经济发展,道德滑坡”是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利益驱使着一部分人不信道德、不讲道德。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毒胶囊、毒大米等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人情冷漠现象正是部分民众道德信仰缺乏的表现。
民众信仰的缺失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市场”观念盛行,搞好经济成为国家和地方工作的重心,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在此背景下,民众的思想观念充满激荡,其意识层面经历了从惊恐到迷茫再到盲从的转变,许多国人热衷于追逐个人利益,很多人在为经济利益奋斗的同时忽视了自身文化修养、道德水平的提升以及个人信仰的重塑。
(二)信仰的多元化
时至今日,民众对信仰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整体上呈现多元化趋势,突出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信仰概念的多元化理解。谈及信仰,民众不再将其仅仅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或某一宗教信仰或某种文化道德信仰,而是认为信仰有多种且可以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民众对信仰认识的理性化与包容性。二是多数民众倾向于从现实的角度去认识信仰,如所有被访者中认为信仰与个人的行为原则、生活目标及心理调节息息相关的依次约占39%、18.29%、32.53%,只有8.68%的民众认为是对天命、宗教或其他的信仰。三是在宗教信仰中,民众的选择呈现多元化倾向。具体来说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人均有所体现但人数分布极不平衡。相比较而言,信仰佛教的民众居多,约占21.99%,信仰基督教和道教的人次之,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信徒极少。
民众信仰多元化的背后离不开诸多因素的驱动: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国人有时间、有精力从多个角度思考信仰问题的前提;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人思维观念的多元化,促使民众从不同侧面去理解信仰;外来文化的融入、不同社会潮流的涌现让民众形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与习惯;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民众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不同的人对信仰展示出各异的态度。
(三)信仰群体的年轻化、知识化与身份地位显著化
课题组在湖州市基督教场所的调研中发现,信仰群体存在着“三多”现象,且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在基督教信徒当中,过去的三多主要指“老年人多、妇女们多、伤残病幼人员多”,而现在呈现出“中青年人居多、知识文化人居多、身份地位显著的官员与商人居多”的现象。无独有偶,在与湖州市铁佛寺主持智根大师的座谈交流中我们得知,铁佛寺有很多主动前来服务的义工,虽然义工群体的流动性较大,但平均算来每年约有600-700人。这些人多为年轻人,对佛教充满着敬畏与虔诚。另根据相关统计,铁佛寺专门从佛法角度为人解惑的心理咨询部接待的人多是本地及周边地区的上层人物,其中领导干部约占40%、富商约占60%。在与湖州市民宗局有关负责人的座谈交流中我们还了解到,除上述现象外,部分身处基层(尤其是在农村、城市边缘地带、城乡结合部)的年轻公务员信仰佛教与基督教的人数略有增加,甚至有部分年轻党员对宗教产生极大信仰兴趣。
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所有未成年人之中表示自己有宗教信仰的约占43.48%,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只是去烧香、抱佛或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并不是真正的信徒,但信仰群体年轻化的趋势不容忽视;在高学历人员信仰状况的调查中,约有20.65%的人明确表示自己有信仰,觉得自己有宗教信仰以及参与过宗教活动的人员占到35.48%;在党员干部的信仰状况调查中,参与过烧香、拜佛、去教堂等宗教活动的人约占28.7%。
(四)民间信仰盛行化
在我国,除了宗教佛道教等之外,还有大量的民间信奉的神灵,学术界一般将之归入民间信仰的范畴。[2]这类信仰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没有专门的仪式,只要自己愿意,任何人都可以无需经过其他环节直接成为信徒;二是没有专门的教职、神职人员,民间信仰场所主要由平时前来参拜的信众自觉打扫、清理与维护,并没有专职人员守护;三是被供奉的神灵具有地域化色彩;四是民间信仰场所均以民间的小庙小庵居多,多是当地民众精神寄托与灵魂安放之处,也往往是封建迷信活动传播的场所,其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五是民间信仰群体比较复杂,以农民居多,还有一部分是社区居民,其中既有中老年人,又有年轻人,一般说来长辈携带晚辈前去参拜的比较常见。
课题组人员在与湖州市民宗局有关负责人座谈中获知:民间信仰场所是相对于公开信仰场所而言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经有关部门备案与批准开放。据湖州市民宗局统计,目前湖州市批准开放的宗教场所共309处,其中佛教场所130处、道教场所59处、基督教场所113处、天主教场所6处,伊斯兰教临时活动场所1处。除此之外,尚有未经相关部门批准开放的民间信仰场所1100多个。民间信仰人员难以统计,其人数在有信仰者中居第一位,远远超过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和佛教的人数。[3]众多的民间信仰场所与信徒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民间信仰的盛行。
参考文献:
[1]刘博,刘启珍.转型时期我国信仰现状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1,(3).
[2]郭占锋,冯海英,李小云.由中国民间信仰复兴现象反思现代化理论逻辑[J].青海社会科学,2009,(6).
[3]宋立民.经济转型期民众信仰缺失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6,(3).
责任编辑:胡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