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训练对武警新兵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6-01-12畅海升,张川敏,黄基荣等
作者单位:100141,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内一科
团体心理训练对武警新兵心理状况的影响
畅海升,张川敏,黄基荣,万玲玲,田辉
【摘要】目的研究全程团体心理训练对武警新兵新训阶段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新兵训练、教育、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选取某训练基地2011年12月入伍新兵373名,随机整群抽样分为实验组(202名)和对照组(171名),实验组采取新训全程实施团体心理训练,对照组未予实施,采用重复测量的对照研究范式,分别于新兵入营2周和下连前1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结果新训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SCL-90总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P<0.05)、组间主效应(P<0.05)和时间主效应(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训结束时,实验组被试的SCL-90总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改善更明显(P<0.05),实验组被试的消极应对方式构成比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该团体训练方案贯穿新训全程、实施流程规范,对改善新兵第一适应期的心理状况具有积极影响,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推广。
【关键词】团体心理训练;武警新兵;心理状态
通讯作者:黄基荣,E-mail:84720851@qq.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作者简介:屈亚威,硕士,医师,E-mail:qyw198553@163.com
作者简介:朱晓慧,本科学历,主治医师,E-mail:zxh13624954186@163.com
【中国图书分类号】R749.92
Effects of group psychological training on mental status of Armed Police recruits
CHANG Haisheng, ZHANG Chuanmin,HUANG Jirong,WAN Lingling,and TIAN Hui. Department of medicine, Beijing Municipal Corps Third Hospital,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Beijing 10014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a psychological basis for recruits’ military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through researches on the effects of group psychological training on the mental status of Armed Police recruits. MethodsA total of 373 recruits from a training b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training group(n=202)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n=171). In the training group subjects were tested through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psychological training was not implemented. All recruits were measured with the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and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in those who just entered the army in first two weeks and one week before they joined in the companie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18.0. ResultsAfter three months recruits training, it is found, both two groups had improvement (F(1,1)=58.214,P<0.001;F(1,1)=191.126,P<0.001;χ2=0.617,P=0.557).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improvement than normal control group(F(1,368)=3.648,P=0.049;F(1,368)=4.203,P=0.041;χ2=6.165,P=0.013). ConclusionsThe group psychological training program is feasible and professional. The program has obvious posi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recruits training. It can be applied to armed recruits because of its above-mentioned advantages.
【Key words】group psychological training;armed police recruits;mental status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心理活动存在的现实形态和背景状态。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行为心理干预、认知心理干预、拓展训练等各种心理干预方法逐渐应用于部队新训,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团体心理训练是一种重要的体验式学习[3],以心理活动为载体,通过团体成员的自我体验和成员间的相互分享,调整或改变其观念或行为,达到每位成员成长和发展的目的[4]。笔者所在的团队基于对历年新训中常见适应性问题的分析,制定了全程团体心理训练方案,采取团体心理活动方式,综合运用心理干预方法,使广大新战士能够心态平和地接纳现实,顺利度过新训阶段,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本研究采用重复测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范式,通过对实施全程团体心理训练前后武警新兵各量表得分的分析比较,评价该方案对于武警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制定一套内容科学、操作规范、作用明显,且符合新训特点的综合心理干预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1-12至2012-03在武警某训练基地完成新训的新战士373名,整群抽取一个新训大队作为实验组,共202名,年龄18~20岁,平均(18.23±1.06)岁;另一个新训大队作为对照组,共171名,年龄18~22岁,平均(20.63±2.67)岁,两组被试者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实验结束时,回收有效问卷,实验组200份,对照组170份,回收有效率为99.19%。
1.2方法
1.2.1自制新兵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新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关系等内容。
1.2.2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SCL-90)采用Derogatis等编制,王征宇修订的中文版[5]SCL-90。该表含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一些反映饮食和睡眠的条目。全量表按严重程度1(没有)、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的五级评分。评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1.2.3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采用Ralf Schwarzer等人编制张建新修订的中文版[6]GSES。该量表含有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进行评分,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回答“完全不正确”得1分,回答“有点正确”得2分,回答“多数正确”得3分,回答“完全正确”得4分。把所有10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评分越低,说明自我效能感越低。
1.2.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7],包括20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组成,重点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消极应对维度由13~20组成,重点反映了消极应对的特点。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多级评分,在每一应对方式条目后,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的评分为0、1、2、3,由受试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一种作答。结果为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
1.3团体心理训练流程所有被试均按照《新兵训练大纲》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有无实施全程团体心理活动外,其余条件均相同。新训前组织心理骨干集中培训,确保新训开始时新兵接受信息的一致性。具体流程分以下三步进行。
1.3.1初次测量于新兵入营2周采用SCL-90、GSES、SCSQ对所有被试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次测量。
1.3.2实施全程团体心理训练按照《新兵训练大纲》要求,新兵训练分为新兵入营阶段(第1~2周)、适应性训练阶段(第3~4周)、强化训练阶段(第5~10周)和考核验收阶段(第11~12周)。在对历年新训各阶段主要心理问题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该团体活动方案,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由心理医师组织建立团队。新兵入营后通过组织团队全体成员,设计本团队的名称、口号、队标、队塑的模式进行团队文化建设,激发新兵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加快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2)理解应激,科学管理情绪。在新兵适应性训练阶段帮助新兵理解应激,学会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心理医师结合典型案例,为新战士介绍新兵训练的各个阶段经常发生的应激反应和心理感受,设计各种应激体验的场景,让大家去体会应激所带来的身体和情绪变化。(3)在强化训练阶段,借助班长的力量,见缝插针地组织团队进行活动,如一起进行放松训练,包括呼吸放松、冥想放松、肌肉渐进性放松、游戏放松等,每天晚上放松训练由班长组织(使用解放军总医院录制的《放松疗法助睡眠》光盘录音30 min)。(4)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心理医师在协助新兵进行团队建设和缓解应激的适应性训练阶段,穿插组织一系列有关社会支持的游戏。比如,寻找亲密战友,信任背摔,建立团队内部的信任感,理解信任和承诺的重要性和力量,增强自信和自我控制,学习换位思考,更好地理解他人。(5)个别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适应方面有压力的新战士,采取个别访谈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其自身存在的问题[8]。
1.3.3再次测量于新兵下连前1周采用SCL-90、GSES、SCSQ对所有被试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再次测量。
1.4统计学处理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应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被试人口学资料统计结果经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新训前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结果比较Mauchly球形检验(Mauchly’s Test of Sphericity)(P<0.001),不满足球对称条件,采用Greenhouse-Gelsser校正。
重复测量统计显示,新训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SCL-90总分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F(1,1)=4.316,P=0.038)、组间主效应(F(1,368)=3.648,P=0.049)和时间主效应(F(1,1)=58.214,P<0.001)。
重复测量统计显示,新训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SCL-90的强迫、精神病性两因子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F(1,368)=11.326,P<0.001;F(1,368)=8.738,P<0.001),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未发现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P>0.05)。新训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SCL-90的躯体化和敌对两因子存在组间主效应(F(1,368)=45.183,P<0.001;F(1,368)=6.813,P=0.009),其余因子未发现组间主效应(P>0.05)。新训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SCL-90中所有因子均存在时间主效应(P<0.001,表1)。
2.3一般自我效能感结果比较Mauchly球形检验(P<0.001),不满足球对称条件,采用Greenhouse-Gelsser校正。重复测量统计显示,新训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GSES得分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F(1,1)=6.523,P=0.032)、组间主效应(F(1,368)=4.203,P=0.041)和时间主效应(F(1,1)=191.126,P<0.001,表2)。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武警新兵新训前后SCL-90检测结果比较 ( ± s)
注:新训后与新训前比较,①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②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③P<0.05;与对照组新训前比较,④P<0.01;与对照组新训前比较,⑤P<0.05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武警新兵新训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结果比较 ( ± s)
注:与新训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新训前比较,③P<0.05
2.4新训前后SCSQ结果比较研究中使用的消极应对方式构成比=选择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各组总人数。新训开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消极应对方式构成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92,P=0.761);新训结束时,实验组被试的消极应对方式构成比由入营2周时的8.5%下降至下连前1周时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5,P=0.013)。对照组被试的消极应对方式构成比由刚入营2周时的8.2%下降至下连前1周时的7.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617,P=0.557,表3)。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武警新兵新训前后SCSQ结果比较 ( n;%)
注:与干预前相比,①χ2=6.165,P<0.05
3 讨 论
新兵训练既是对新战士身体素质的考核,也是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通过对SCL-90总分的研究发现,新兵在新训前和新训后的SCL-90总分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表明时间因素可能会对分组因素产生正性的影响。新训前后两组被试存在时间主效应,表明随着新训工作的进行,新兵个体心理状况有所改善,原因有二:一是可能与合理的军事训练、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充分的物质保障有关;二是可能与新战士身体素质逐渐增强,对军事训练的适应,以及不断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关。新训前后两组存在组间主效应,表明通过实施全程团体心理训练,实验组新战士心理状况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通过SCL-90各因子结果的研究发现,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得分未发现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强迫、精神病性两因子得分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表明在强迫、精神病性的改善中时间因素可能会对分组因素的作用产生正性的影响。SCL-90所有因子得分均存在时间主效应,表明合理的军事训练、及时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的物质保障对心理状态的各个方面的改善均起到了作用,提示加强政治教育和后勤保障的重要意义。除躯体化、敌对两因子得分存在组间主效应外,其余因子得分未发现存在组间主效应,表明本研究中的团体心理训练可能针对躯体化、敌对较为敏感。既往研究发现,新训期间新兵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精神病性[9],但在本研究中对于以上因子改善作用不明显,其可能原因是:本次心理干预训练重点是针对新兵常见的情绪进行觉察和表达、认知转变、放松训练、加强社会支持的利用等,目的是帮助新兵尽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压力,缩短适应期。期间放松训练的力度最大,每次团体活动时都安排专门时间统一组织,平时则由班长督促和组织进行练习。其他的情绪觉察和社会支持练习则是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新兵掌握程度和练习的时间有限。而躯体化和敌对因子与情绪关系密切,躯体化是情绪的转移,敌对反映的是新兵易激惹、不能控制的发脾气、想搞破坏、常常与人争论等。通过心理训练,实验组新兵在冲动控制和生理方面的问题缓解较对照组更明显[10]。而其他抑郁焦虑等因子可能与心理咨询关系更为密切,提示该方案中应加大此部分心理工作的力度[11]。
通过对研究结果分析发现,新训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新兵的GSES得分未发现存在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存在时间主效应和组间主效应。表明通过军事训练,实验组和对照组武警新战士下连前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入营时均有所改善,实施全程团体活动后,实验组新兵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改善效果更明显。可能与实验组新兵通过心理训练,对应激事件的认知和评估进行调整,对应激事件的解释更为开放和结果更为接纳有关[12]。
以往的研究证实,应对方式作为一种技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和改善,通过团体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训练可以提高反映被试良好适应的心理弹性,缓解被试的社交焦虑,提高被试选择积极应对方式的概率[13],本研究发现了同样的情况。新兵入营2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消极应对方式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实施全程团体心理训练,到下连前1周时,实验组中被试的消极应对方式构成比与入营后2周时相比明显减少。可能与实验组新兵应激水平提高、战友之间支持改善有关。因为心理训练是以班为单位,以团队的形式组织的,战友之间需要积极互动和配合,彼此之间默契感强于对照组新兵,表明全程团体活动对于提高新兵应对方式具有积极作用[14]。
本研究中的全程团体活动方案是在对历年新训中出现的常见适应问题总结基础上制定,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进而形成的,方案的实施严格按照《新兵训练大纲》进行,符合新训的特点,让心理工作贯穿新训始终,融入新兵生活。采用重复测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范式,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此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对于改善武警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作用,期望能够更好的更大范围地应用于基层新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官兵。
【参考文献】
[1]李权超,兰学文.军人心理调适操的编制与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4,18(6):46.
[2]齐淑文,李义平,齐远鹏.认知行为团体训练对独生子女新兵心理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2,30(3):206-207.
[3]连楠,李幼辉,送学勤,等.强迫症患者行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7):59-61.
[4]赵旭东.心身医学简论[J]. 中国医刊, 2004,39(3):101-104.
[5]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68-70.
[6]Bandura A.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M]. New York: Freeman,1997:25-3.
[7]Lazarus R S.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coping process[M]. New York,Mcgraw Hill Book Co,1966:258-318.
[8]魏立民.心理干预联合咪达唑仑对围术期镇静、镇痛效果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生, 2012,40(4):44-45.
[9]李红政,陈琼妮,雷美英,等.陆军新兵不同训练阶段焦虑情绪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4):455-456.
[10]洪士焱,何静静,裘华森.认知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抑郁、焦虑及失眠的疗效[J]. 医学研究杂志, 2013,42(12):29-32.
[11]秦梅.心理干预对提高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J]. 山东医药, 2011,51(32):83-84.
[12]宋道辉,朱幼玲,唐南,等.小脑与认知关系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1,51(44):108-109.
[13]袁远.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提高应对技能的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4]吕灼荣,房树娟,翟燕珍,等.心理干预在B超引导下经皮胸膜活检及刷检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临床医师, 2013,41(7):45-46.
(2014-06-09收稿2014-09-10修回)
(责任编辑梁秋野)